陪伴憂鬱伴侶:為什麼「生氣」?打開影響情緒的3道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聊天中,伴侶突然串起為什麼以前時常感到憤怒?
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像是一把又細又小的鑰匙,毫無存在感,但沒了它就無法轉動下個情境。此景轉換到另一個景,就像是「轉變心情」一樣。這些細微的轉變與發酵,正是心情驟變的關鍵(鑰匙)。

事件是如何影響情緒的?

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以下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這次舉例的情緒轉變有3個歷程,我譬喻成3道門。
先從結論說起,3道門是: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抵達第一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我想問你一件我想不通的事。」我說。
「好啊,你問。」伴侶說。
「為什麼朋友只是說可以換歌,就讓那個人這麼生氣?」我問。
「這讓人很生氣啊。」伴侶回。
「為什麼?我不懂這之間的關聯,為什麼這件事情會通往生氣?播放的也不是他的愛歌啊。」
「喔!我不確定他,但如果是我的話,因為一開始自信滿滿的,覺得很有把握可以選出當下最適合的歌,所以我就主動播歌。」
「嗯嗯!這個我理解。」我說。
「但是突然被說:可以換歌沒關係。我會覺得:什麼意思?不滿意我的判斷嗎?有種被否定的感覺,就會覺得很不爽。」
「但朋友只是怕大家聽膩同一個組曲吧?畢竟一開始是朋友要求反覆播放的,不好意思很正常啊。」
「對,你說的沒錯。但對我來說那就是一種否定。」伴侶說。
伴侶曾經分享過,她覺得或許是因為帶著自戀的傾向,所以自信滿滿的覺得出手就必須是正確的,是會期望自己符合周遭期待的。

|抵達第二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原來如此。即便對方只是出於好意的提醒不用再繼續陪他聽同樣的歌了?」我問。
「對。對我來說我只感受到被否定,覺得我很不重要,連做的決定都會被否決掉。」伴侶說。
「覺得自己不重要,對你來說是什麼感覺呢?」我問。
「就是份量很輕,沒有也沒關係的感覺。」伴侶說。
「那會怎麼樣嗎?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會怎麼樣嗎?」我問。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存在,如果真的沒有關係,那我為什麼要存在?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伴侶像回答又像自我提問。
「我想一下,那種感覺是浮浮的嗎?」
「對,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那樣不會很沒有安全感嗎?」
「嗯⋯⋯好像會,那種感覺會有點焦慮,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那種焦慮是:那我現在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去面對?一方面想著剛才應該可以怎麼做、應該要這樣說;一方面又想著自己不重要,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徘徊在過去與未來的恐慌之中。

|抵達第三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這樣我就懂了。但為什麼會走到生氣這一步?」我問。
「沒有表現好所以我會覺得很焦慮,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會對自己很失望,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狀態。」
「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狀態,會怎麼樣嗎?」我問。
「會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會對自己很生氣。因為有期望中的自己,如果表現不好會對那個自己失望、對自己生氣。
「表現不好對自己生氣是什麼感覺呢?」
「就是那個焦慮不安的感覺需要出口,當下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會一直想要找出口。生氣就是一種發洩吧?」
「所以你覺得那個人的氣,是在生自己的氣?」我問。
「如果是我,我覺得他是在生自己的氣。他可能很挫折。」伴侶說。
當情境的反饋不如自己的預期,也代表自己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不被當下群體與情境所需要。這種受挫感與失望,堵塞在心頭需要有個出口,而唯一能夠解氣的方式就是生氣,對自己生氣。
⚠️我也發現,較少練習自我覺察的人更常將情緒歸為外因(對他人生氣)。

結語

伴侶有問必答,讓我清楚地看見「事件」是如何影響「情緒」的。再次整理:
  • 起初情境發生➡️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此時是自信滿滿的階段
  • 反饋不如預期➡️對自己失望感到挫折➡️此時是焦慮與自我懷疑
  • 沒有存在意義➡️對自己存在感到質疑➡️生氣是釋放焦慮的出口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
avatar-img
17.7K會員
29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嗨~停車順利嗎?」在餐廳的我打電話給伴侶。「嗯,停好了。你們先吃。」她聲音輕微僵硬。「你在附近嗎?平安嗎?」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到餐廳巷子裡找到蹲坐在地上的她,確認正在哭泣哽咽的她身體沒有不舒服。
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羅列的憂鬱症症狀,日常的自我檢測其實已經足夠看出端倪。本篇將分享我是如何觀察到伴侶進入憂鬱狀態,與我如何陪伴這樣的她,還有一些依經驗而來的陪伴心法。
過往的她只想著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也暗自期待著家人終有一日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但這一天隨著一次次的配合演出,而變得遙不可及。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嗨~停車順利嗎?」在餐廳的我打電話給伴侶。「嗯,停好了。你們先吃。」她聲音輕微僵硬。「你在附近嗎?平安嗎?」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到餐廳巷子裡找到蹲坐在地上的她,確認正在哭泣哽咽的她身體沒有不舒服。
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羅列的憂鬱症症狀,日常的自我檢測其實已經足夠看出端倪。本篇將分享我是如何觀察到伴侶進入憂鬱狀態,與我如何陪伴這樣的她,還有一些依經驗而來的陪伴心法。
過往的她只想著要符合家人的期待,也暗自期待著家人終有一日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但這一天隨著一次次的配合演出,而變得遙不可及。
被承認的女兒來自媽媽的詮釋,並非自我認同的自己。在坦承性向後,從媽媽的言語中浮現了這個難以忍受的事實。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的另一半才能幸福。我跟你說,我和男友兩人都不是相識那一刻就做到情緒穩定的。以下是我們的小故事: 男友以前是一個⌈假情緒穩定⌋的人,當我們吵架或意見不合時,他都不出聲、沒表情,就是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終於有一次,我們吵架了,然後他突然很大聲、很兇的將他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生氣時的情緒反射,反映了人的個性和潛在性格特質,文章探討了清晰的憤怒和混亂的憤怒的特點,並針對如何解讀對方的憤怒表現給出了建議。另外還有對憤怒的控制和解決的建議,包括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值得愛、健康的愛情關係所需的磨合和溝通,以及如何應對自己的憤怒情緒。
Thumbnail
當伴侶在憂鬱狀態時,你是否手足無措?她因為課業上的不如意、工作上遭遇到挫折、生活上小小的失敗、天氣的影響,甚至沒有任何預兆地掉進憂鬱的洞裡面,這個洞裡面吞噬掉所有的希望,一次一次反覆著,想要用力的好起來,總是爬到一半,摔得遍體麟傷,身為伴侶也要小心翼翼的不要被黑洞吞噬,堅定的信念撫摸受傷的愛人。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憂鬱時,人所有負面的想法都會跳出來,好友正在挖理由好埋葬自己跟他的分手,沒想到半個小時內好友的腦袋裡跳出至少30個分手的理由,只是為何都只是她錯?!甚至連不會打領帶、不會作蛋糕的理由都出現。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的另一半才能幸福。我跟你說,我和男友兩人都不是相識那一刻就做到情緒穩定的。以下是我們的小故事: 男友以前是一個⌈假情緒穩定⌋的人,當我們吵架或意見不合時,他都不出聲、沒表情,就是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終於有一次,我們吵架了,然後他突然很大聲、很兇的將他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生氣時的情緒反射,反映了人的個性和潛在性格特質,文章探討了清晰的憤怒和混亂的憤怒的特點,並針對如何解讀對方的憤怒表現給出了建議。另外還有對憤怒的控制和解決的建議,包括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值得愛、健康的愛情關係所需的磨合和溝通,以及如何應對自己的憤怒情緒。
Thumbnail
當伴侶在憂鬱狀態時,你是否手足無措?她因為課業上的不如意、工作上遭遇到挫折、生活上小小的失敗、天氣的影響,甚至沒有任何預兆地掉進憂鬱的洞裡面,這個洞裡面吞噬掉所有的希望,一次一次反覆著,想要用力的好起來,總是爬到一半,摔得遍體麟傷,身為伴侶也要小心翼翼的不要被黑洞吞噬,堅定的信念撫摸受傷的愛人。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憂鬱時,人所有負面的想法都會跳出來,好友正在挖理由好埋葬自己跟他的分手,沒想到半個小時內好友的腦袋裡跳出至少30個分手的理由,只是為何都只是她錯?!甚至連不會打領帶、不會作蛋糕的理由都出現。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