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的再生使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事件埋藏在心裡,真相永遠無法昭雪,這個傷痕、這個陰影是無法消解、無法療愈的,以致終身內疚,過著行尸走肉的日子啊!
老子說:「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當年孔子漂泊了十幾年,就曾有好幾次遇難。在宋國時,險被殺害。脫險後,他老人家卻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22】
意譯:老天既然賦予我這德性生命,桓魋(宋國的權臣)又能把我怎麼樣?
老天既然沒讓孔子滅頂,而他又能自覺天命在身,又豈能不肩負這再生的使命呢?
勇敢說出真相吧!
(寫於2021年7月29日)
後話,這篇文稿,乃在邊做飯邊寫作,匆匆之餘,謹向災難者致哀!
下一講:言與不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當經過懇摯內省後,那些本屬意氣之爭,就會自然淡釋,從而體會到對方都只不過是一時意氣,才會發難。如此一來,既能恕人,亦可自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23】
    有師友來問:「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哪該如何面對不公呢? 首先多謝來問,這很有意思,故此,獨立成篇,以饗諸君。 第三、 最重要者,遇上不公時,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如果經自反而縮,那說不說都只是次要了,但求心安而已。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觀點,不必拘泥,持經達變可以矣!
    當然,話到嘴邊留三分,只是針對待人接物的涵養,而非指面對大是大非,面對正邪不兩立,而還要留三分。這樣正邪不分、忠奸不辨,那不是孔子做人的原則。此外,要留三分,非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而是提醒自己,凡事莫去盡,要留有餘地,給人留一步,讓己多後路。 還休!還休!
    挑撥、離間、詆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些人事的問題。手法上通常有兩種:一、直接詆毀當事人;二、藉表揚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坦白講,以孔子的才德之高尚,都尚且有人詆毀,又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孔子過身後,還去講孔子的壞話,他就用了上述兩種手段的第一種——直接詆毀當事人。
    俗語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實,被人講是非,這就證明你有分量、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這才會惦起你。故此,若有人講你的是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所喜者,在別人的眼裡,你還是有存在感的;而所憂者,自己亦要反省,期望做得更好。 各位,大家對子服景伯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當經過懇摯內省後,那些本屬意氣之爭,就會自然淡釋,從而體會到對方都只不過是一時意氣,才會發難。如此一來,既能恕人,亦可自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23】
    有師友來問:「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哪該如何面對不公呢? 首先多謝來問,這很有意思,故此,獨立成篇,以饗諸君。 第三、 最重要者,遇上不公時,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如果經自反而縮,那說不說都只是次要了,但求心安而已。 以上所言,純屬個人觀點,不必拘泥,持經達變可以矣!
    當然,話到嘴邊留三分,只是針對待人接物的涵養,而非指面對大是大非,面對正邪不兩立,而還要留三分。這樣正邪不分、忠奸不辨,那不是孔子做人的原則。此外,要留三分,非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而是提醒自己,凡事莫去盡,要留有餘地,給人留一步,讓己多後路。 還休!還休!
    挑撥、離間、詆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些人事的問題。手法上通常有兩種:一、直接詆毀當事人;二、藉表揚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坦白講,以孔子的才德之高尚,都尚且有人詆毀,又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孔子過身後,還去講孔子的壞話,他就用了上述兩種手段的第一種——直接詆毀當事人。
    俗語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其實,被人講是非,這就證明你有分量、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這才會惦起你。故此,若有人講你的是非,一則是喜,一則是憂。所喜者,在別人的眼裡,你還是有存在感的;而所憂者,自己亦要反省,期望做得更好。 各位,大家對子服景伯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因此,我今天有幸宿生積了這麼大的善根能學佛,難道願意把一生的心血放在物質上,而最後看著它坍倒嗎?我們豈不應該及早做準備!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老和尚談救災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我欣賞的生活態度 過年是開心的,但我們不會每天過年;生日是喜悅的,但我們沒有每天慶生。生活中總有許多快樂以外的遭遇,只有適當的態度,能讓我們即使挫敗、倒楣、困苦、疲於奔命、多災多難……,都能夠滿懷希望,擁抱幸福。 什麼樣的態度,能有這種奇妙的效果呢?我想起幾個人物:孔子──仕途失意,窮困潦倒,但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因此,我今天有幸宿生積了這麼大的善根能學佛,難道願意把一生的心血放在物質上,而最後看著它坍倒嗎?我們豈不應該及早做準備!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老和尚談救災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我欣賞的生活態度 過年是開心的,但我們不會每天過年;生日是喜悅的,但我們沒有每天慶生。生活中總有許多快樂以外的遭遇,只有適當的態度,能讓我們即使挫敗、倒楣、困苦、疲於奔命、多災多難……,都能夠滿懷希望,擁抱幸福。 什麼樣的態度,能有這種奇妙的效果呢?我想起幾個人物:孔子──仕途失意,窮困潦倒,但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