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幼兒園小班

    我們在兒子2歲的時候有登記抽公幼,想當然沒有抽到。於是我們開始搜尋住家附近的私立幼兒園,當時還沒有疫情,可以進學校參觀。總結我對於公私立幼兒園的環境認知,最大的差別是校園活動空間,公立附幼都是跟小學同一個校園,不僅教室大間,也有操場、遊樂場可以跑跳,住家附近的私立幼兒園通常是大樓或公寓的一層樓,其實我們也就看了兩家幼兒園就決定了。未入選的幼兒園不論教室或活動空間真的蠻小的,入選的(也就是現在就讀的)幼兒園則是獨棟建築,雖然教室空間也沒有特別大,但我們喜歡它每間教室都有明亮的對外窗。
    讓小孩讀幼兒園,我一開始的期待就只是希望兒子可以開始規律的生活作息,因為從幼兒時期,兒子都是跟著大人晚上12點才睡,早上我們先出門上班,他則睡到阿嬤忙完叫他起床。
    實際上這所幼兒園是否適合小孩,還是要去上了才知道。當然一開始就是每天哭著進學校,兩周的適應期後,我兒子還是繼續哭著進學校,回到家還無法描述在學校做了什麼事,但他會唱在學校學的英文歌曲。雖然上學期兒子幾乎有2/3的時間進學校都會哭,但回到家會開心的唱學到英文歌,念唐詩,我就覺得這樣足夠了,幼兒園本來就是從說說唱唱中學習的。
    上學期結束,兒子會拿著小時候買給他認識物品的ABC卡,隨機一張張念著上面的英文字母,幫我驗收了他上學期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學習上我認為已足夠,生活上則是晚上10:00就寢,早上7:30起床,當然學校還會教一些生活上的常識,認識顏色、防災等。對於上班族+懶媽媽來說,將小孩送到私立幼兒園,也算是CP值蠻高的選擇。
    我們選擇的這家幼兒園是早上有兩堂英文課,是外籍老師上課,上了一個學期後會發現兒子講英文有一個英文腔,不像爸媽講的是台式英文,覺得兒子講還蠻好聽的。而小孩子的聽力除了英文,還會學外籍老師講中文,我兒子算是沒有娃娃腔的小孩,學起外籍老師講中文格外道地(英文腔中文)。平常兒子只要用娃娃音跟我講話,我都會說「你說話好好說」,我是個不喜歡跟小孩講話特別用娃娃音語氣或疊字的大人,這樣的方式久了,就會發現小孩講中文是跟大人的口音是一樣的,不會臭尼呆。從上面兩個例子,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口音就是看你每日沉浸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讓我比較驚訝的是現在小班下學期,學校已經開始教37個注音符號,這應該就是公私立幼兒園最大的差別,學習進度會比較偏向銜接國小體制教育。我是比較偏向現在小孩吸收能力大,就多學一些東西,當然品格跟身體健康也是最重要的,但小孩的成長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跟父母的陪伴比重也不能少。
    看這小孩一天天的長大,不論是身體的成長或心智的成長,我們也在學習,新世代的環境,世界的改變;只要保有良善的心,都會往好的方向長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比起擁有,我們更害怕失去 知足就可以很幸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