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隨筆 §6》#溝通轉譯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這時不管是面對大人或孩子,平心靜氣的示範溝通,真的是一大挑戰!可是何謂平心靜氣呢?溝通不僅限於口語文字,還有聲音和語調!而聲音和語調卻往往會洩漏自己內在的心情和意圖!這是朋友典型的一個早晨的場景:
朋友婆婆🧑🏻‍🦳對孩子:「你動作快一點,不然你媽媽等一下又生氣」!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我只是叫你快,不然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你媽媽會罵你」。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對朋友👩🏻:「我只是跟他說快一點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什麼,他就一直說怎樣」。
👩🏻對🧑🏻‍🦳:「我沒有特愛罵小孩,如果他沒做錯事,我為什麼要罵他」。
話題結束,朋友帶著孩子出門。
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朋友說:「我沒有對婆婆發脾氣,我是用平穩的好口氣回她喔!」
我問:「當下生氣嗎?」
👩🏻:「生氣啊!她不幫忙就算了,還要來添亂詆毀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講得好像我多愛生氣!」
我問:「那妳覺得婆婆是讀妳表面的話語?還是讀妳的心情?」
朋友是個覺察力很高的人,所以我們針對溝通的對話很快的有了新的學習。
溝通是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假!溝通著重的不僅是語言文字,還有聲調、語氣等各種非口語的訊息。當對方所表達出的話語、訊息不符合我們期待時,若不加以澄清和核對,就很可能產生誤解,為良好的溝通之間除起高牆。溝通的內容不在於爭個對錯,有時其實只是反應期待落空的失落和難過罷了!
然期待又和自己的價值觀息息相關。以朋友和婆婆、孩子的對話來說,因為我非常重視尊重這件事,尤其是對長輩,所以,我會對孩子說:「你看,阿嬤多關心你,好擔心你被媽媽罵,你被罵她會心疼,才要你快一點。媽咪也很欣賞你,知道媽咪口氣急、大聲,可是是愛你,不是真的罵你!不過,雖然你幫媽咪說話,媽咪很開心,可是阿嬤是長輩,我們不能沒有禮貌喔」!這樣的溝通語言其實也是一種轉譯的話語,將婆婆和孩子言語底下的意圖表達出來。
至於孩子的部分,我認為教養沒有所以絕對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有的也只是大方向。但重要的是,執行教養的大人所看重的價值觀是什麼?有什麼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傳給下一代的?一旦清楚了,我們更容易看到行為底下的善意,以及給予孩子全然的接納,並施予正向教養的引導。
#看到行為言語底下的意圖
#內外在一致的狀態
攝影師:Anastasia Ankudinova,連結:Pexels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gnes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親子隨筆 §4》 吃完晚餐坐下閒聊的當下,兒子突然問我:「你今天怎麼沒有問我好不好?」 為了實踐教養不是僅用口頭說,而是要實際操作,而孩子即使沒有回應,但他們都在看!
兒子說:我全部都是缺點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內心震驚地出現OS:天那!我兒子怎麼了! 腦袋的跑馬燈不斷的跑出不同的語句。 內心的焦慮擔心開始主宰思緒,直覺想逃避、最後超理智戰勝! 然自我覺察後,回應不同了!愛也流動了
《#親子隨筆 §2》 我想要傳給我孩子的是什麼?當我們達到自己夢想前時,長期付出和苦熬,如日復一日反覆練習,又如何做能讓孩子依然保有「火花」和「熱忱」,勇往直前往夢想前進?我又如何可以控制自己的焦慮和擔心,不影響孩子做夢呢?
這一陣子密切地準備一些親職講座的演講,免不了需要自我介紹。而我和親職教養掛上勾,不僅是我的專業,更因為我也一位母親。我重新思索:幹嘛要有小孩? 第一,當然是我很喜歡孩子!我喜歡孩子的天真無邪、不受拘束!也喜歡孩子回應的愛是可以那麼地無條件。和他們互動是那麼的真實和單純。 另個自私的理由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親子隨筆 §4》 吃完晚餐坐下閒聊的當下,兒子突然問我:「你今天怎麼沒有問我好不好?」 為了實踐教養不是僅用口頭說,而是要實際操作,而孩子即使沒有回應,但他們都在看!
兒子說:我全部都是缺點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內心震驚地出現OS:天那!我兒子怎麼了! 腦袋的跑馬燈不斷的跑出不同的語句。 內心的焦慮擔心開始主宰思緒,直覺想逃避、最後超理智戰勝! 然自我覺察後,回應不同了!愛也流動了
《#親子隨筆 §2》 我想要傳給我孩子的是什麼?當我們達到自己夢想前時,長期付出和苦熬,如日復一日反覆練習,又如何做能讓孩子依然保有「火花」和「熱忱」,勇往直前往夢想前進?我又如何可以控制自己的焦慮和擔心,不影響孩子做夢呢?
這一陣子密切地準備一些親職講座的演講,免不了需要自我介紹。而我和親職教養掛上勾,不僅是我的專業,更因為我也一位母親。我重新思索:幹嘛要有小孩? 第一,當然是我很喜歡孩子!我喜歡孩子的天真無邪、不受拘束!也喜歡孩子回應的愛是可以那麼地無條件。和他們互動是那麼的真實和單純。 另個自私的理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當我好朋友當媽媽後 在我們面前都用自己的感受表達 比如說: 我們另一個朋友跟爸媽吵架 我那位好朋友都會鼓勵我們 去跟爸媽溝通 爸媽都是很愛孩子的 而我們其他人 就只能是靜默⋯⋯ 無奈的是~她現在是媽媽身份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來自於自己生活」 ——這是主觀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