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淨律寺客堂
以耳根聞性為觀境,外脫離聲塵的誘惑,即是「入流亡所」。再加深觀行後,定慧力增強,了達動靜二相,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亦即是明暗等十二諸有為相,悉皆不生,便破色蘊,而解靜結。與其說是解開結,更確切地說︰是把外境造成的煩惱、身心的苦迫看清楚,放下執著。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研究「觀音法門」。依觀音菩薩的昭示,其修習經過有六個步驟,次第如下:
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經云:「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以耳根聞性為觀境,外在離於對聲塵,動靜粗細的誘惑;故曰:入流,即反聞聞自性;亡所,即是無所聞於動靜二相也。
第二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既然反聞進入自性空的寂體,則必外遺動靜,故二相了然不生。
第三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如是漸增,入至自性,則聞根自然失去作用,即聞所聞盡。
第四是,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聞盡不停止,續再深入自性,即有感覺之覺亦空。
第五是,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空覺極圓,則空亦不存在。
第六是,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至此生滅,既已不存----既滅,則寂滅不動之性體,必然現前彰顯矣。
至此圓滿,便有「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見《楞嚴經》卷六。)
《楞嚴經》卷六經文:「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經文大意就是說無量劫前,也有一尊佛住世,名叫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就是祂授記的,所以大家如果沒看經典就不知道這個典故。觀世音菩薩又說:「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海仁法師的《楞嚴經講記》對前段經文,曾解釋說:「爾時,即大勢至菩薩述念佛圓通已竟之時,前後諸聖,皆略述修證,唯觀世音菩薩廣陳耳根圓通。
其意有二:一、此經當機眾阿難,一向多聞,不務真修,循聲流轉,今欲令其就路還家,返聞自性,觀音菩薩,密體佛意,故詳述耳根圓通,令知進取。
二、娑婆眾生,耳根最利,如文殊選根偈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故引古佛觀世音如來,教從聞思修法門,使此方眾生,從耳根下手。
觀音菩薩,乃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之上首。阿彌陀佛經無量劫化緣既畢,於上半夜入滅,觀音菩薩,即於下半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佛。
而引敘觀音菩薩得名的因緣有二:
一、約因地修證,觀謂能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即依耳根本覺聞性之理體,起始覺妙智,觀三種世間,所有音聲,皆唯心妄現,不循聲轉,反觀聞性,入流亡所,而修習觀音如來,所授之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悟證圓通,故古觀音如來,授記菩薩名觀世音。
二、約果地上化他,《法華經》云:『若有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圖
省庵實賢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說:「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立;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願堅固,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這是告訴我們想要入道修行,應從發菩提心立願為要道。觀世音菩薩的因地修證與果地上的化他悲願,都是我們應該仿效修學的。
前面說觀世音菩薩修學過程中的第一步驟,「初於聞中」的『聞』謂聞性,亦即擊鐘所驗,具圓通常三真實之聞性。觀音如來,教觀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菩薩即依教起行,最初從聞性中,下手修習,以耳根中聞性之本覺理體,而起如幻之始覺智,為能觀之所觀智;以能聞音聲之聞性,為所觀境。(見《楞嚴經講記》,頁六七一)
這段文說:「菩薩(觀音菩薩)即依教起行,最初從聞性中,下手修習,以耳根中聞性之本覺理,而起如幻之始覺智,為能觀之觀智;以能聞音聲之聞性,為所觀境。」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要特別注意,你若不特別注意,要怎麼修?對自己的修行理路,如文中提到的「以耳中聞性之本覺理,而起如幻之始覺智」這一句,要如何起始覺智,在日常生活中是特別重要的。
學員問:
院長!要如何起「始覺智」?
院長開示:
「內不依妄識分別,外不隨聲塵流轉,旋聞與聲脫,反出流為入流,觀智為能入,耳聞為所入,即下文所謂:『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楞嚴經講記》,頁六七二)這種道理,大家要盡量去熏習磨練,若沒有在大眾中磨練,這個道理體會不出來。
教務主任:
修觀音法門,是從聽聞這個聲音,然後返聞聞自性。這種法門藉在大眾中聽聞到任何聲音,能夠返聞聞自性,功夫用得上,就能成就耳根圓通。
另外院長提供的這一篇,是《雜阿含經》,「譬喻相應篇」的一小篇,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
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於是處,其心下劣若復,一向思惟舉相,則於是處,掉亂起心。若復,一向思惟捨相,則於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於爐中增火,隨時扇備,隨時水灑,隨時俱捨。若一向鼓備者,即於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於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捨,則於是處,生金不熱,則無所用。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於彼生金,隨時鼓備,隨時水灑,隨時兩捨,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院長開示:那你要解釋。
教務主任:
這一部經,是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村竹園那個地方,佛陀告訴他的弟子說:比丘們!修行應當要專心,並須要有善巧方便。隨時應當要思惟止、舉、捨三相。即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
假若比丘們,一向都專心在思惟止相的話,這樣你的心是沉沒的,是下劣的,有障於智慧的開顯。假若你的心一向都思惟舉相,舉是掉舉,是比較提昇向上的,也會比較掉動,你的心若思惟舉相,則舉相的當處,散亂不定的心就會生起來。
假若你的心是專思惟捨相的話,那麼你在思惟捨相的當處,你就沒有辦法得到一種正定,也沒辦法斷盡一切有漏的煩惱。
總之,止相、舉相、還有捨相,這三相,在修學過程中,都要適當調停自己的身心,三相要隨時調治使用,若只偏修任何一相都是不恰當的。因此佛陀才告訴修定的諸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如能隨時隨地思惟這三相的過患,就比較能夠獲得正定,而且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盡諸有漏。
譬如一位工藝技術善巧的淘金師傅,和他的弟子,把還沒有淘煉過的生金放於爐中加火冶煉,你隨時要用風箱去扇風,或隨時用水灑一灑,或隨時把火、水俱捨,這都是要隨時觀察當下的需要,而做善巧方便的運用。
如果你一向只知鼓動風箱韛扇風,那火爐的火更猛燄,這時候的生金,在你猛燄加火的當下,那生金會被熔化燒焦殆盡。如果一向只用水澆火,這時候的生金會變得很堅固強硬。如果你把風、水全部捨掉,那生金放在火爐中也淘冶不出来,不成熟也沒有作用。
所以,這三種方法的運用,你都要調配的很好。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善巧方便的淘金師傅和他的弟子,對於這個生金,放入火爐點火之後,就必須要隨時鼓動風箱韛,用風吹大火燄淘金,如果看差不多必須要用水澆灑的時候,必須要用水澆灑,以免生金被火燒焦殆盡。
但澆水也要適時適量,隨時都必須仔細觀察,若兩者都不必要時也要全部捨掉,這樣生金才可以得到適當的提煉變成純金,才能讓你隨意使用。
佛說:如上所說的止、舉、捨三相,諸比丘!專心修定過程中,應該要有善巧方便,隨時思惟、隨時憶念,均等調治,才能隨事使用得到正定,乃至達到煩惱漏盡。當佛陀說完這一部經時,所有弟子聽聞佛所說法,大家都非常歡喜,能夠依教奉行。
院長開示:
這裏有一篇文章,「莫買,以佛菩薩做商標」的資料,是會性長老提供的,你們誰讀一下?
學員讀:
這段文:「莫買,以佛菩薩做商標的香或素食品」,就是說我們買東西,不要買用觀音菩薩做商標,或香盒有印觀音菩薩、或素食品裡有用佛或菩薩的像。如有遇到這種情彩,我們就不要買。
例如罐頭印觀音菩薩聖像,因為用後亂丢會汙穢這個聖像,我們會犯到對三寶不恭敬,罪過不輕。所以,常有人買此類香來供佛,有很多人買有觀音菩薩聖像的香來供佛,我則要佛像剪下來另做焚化很麻煩。例如牆壁上掛的騎龍觀音像,就是我從香桶上面慢慢取下來裝框的。
以前紙印的還比較好處理,現在都印在罐頭上面處理不容易。這類的製品再好吃也不要買,大家要以不買做為抵制。雖然罐頭上印出來的商標佛像不如大殿内的莊嚴,但是我們知道是佛菩薩像,就應該要拒絕去購買了。
有的寺院可能沒有注意,食品用完,空罐隨手一扭就了事,還有更要不得的就是有些佛教刊物,竟然以佛像做月曆,失去禮敬之心。因月份一過,撕一張下來就亂棄置,這真是罪過。如戒經裡面曾經說:見人損壞佛像,如三百矛刺心,實在難過,知法犯法,甘願造地獄業,我等又奈何?
佛弟子!應當要禮敬佛菩薩,如父母肖像,就像父母的相片,子女敢任意棄置嗎?做人的子女敢亂丢嗎?元首之相片,比如總統的像,允許人不去恭敬嗎,善因法師的《學佛行儀》裡面說:莫說佛菩薩像,見地上有一佛字,都應當拾至淨處,或放在有佛像的地方。意思就是不只說佛菩薩的聖像,就是看到有一個佛字的紙,我們也應該撿起來放到清淨的地方,更何況是佛菩薩聖像,縱使佛理說得天花亂墜,每天拜佛數千,入定開悟了,若連這一點微小事情都做不到,我認為那不像學佛人,不是真佛子,並不是真的佛教徒。佛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望大家要存恭敬心,如理如法,做真實的佛弟子,否則修一輩子若因污穢聖像而墮落,實在可惜!
院長開示:
好了!好了!我希望大家要看《楞嚴經》。還有會性法師講的淨土方面,我現在念一段給大家參考。「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講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人之根本就是「孝悌」兩個字,比如我們中國的教育說「萬善以孝為先」,現在西方人,稱他們那邊為西洋,我們中國這邊叫東洋。他們西方人忘掉孝的問題,根本就不知什麼是孝悌!
這就像把一棵樹的根部露出到地面來,我們如果不行孝道,就像樹根已經浮現出來。樹根若浮現出來,這棵樹本身就失去元氣,颱風一來就容易被吹倒。所以種植水果的人,果樹的根部若讓雨水沖刷久了,樹根浮露出來,他就會拿泥土把樹根掩蓋起來,我們修行就與這個果樹的原理是相同的。
修行人要倚眾靠眾,大眾相處要有六和敬,因六和敬是僧團鞏固的根本,僧團大眾相處若不依著六和敬,對我們修行是沒有利益的。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就是這個道理。
又「講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淨土法門的三福業,第一福業,以孝敬師長為首要,孝悌兩個字,就是孝順父母,敬事師長,這是行仁義道德之根本。所以修行一定要務本,這樣你們大家對淨土法門,有沒有問題?有信心否?
教務主任:
院長!關於淨土法門,有一本《淨土四要》,重視持名念佛,不提倡靜默念佛,或參究念佛,這樣對淨土法門,若沒有相當信心的人,即使念佛多年,有的人還是煩惱依舊。
院長開示:
眾生有八萬四千種根機,那是各人的習性和因緣,你就要去深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最近淨律寺印一本《慈舟老和尚的開示》,他比較強調行願品。你如果能依照普賢十大願去修,絕對往生。法門要自己去了解明白,而且選擇與自己最相契的。修念佛法門,你就老實去念,這樣最單纯,就是最稀有的。
眾生要有自覺,像台中劉醫師的父親,八十八歲,他是牙科醫生,本來都在日本當醫生,最近十年才回來台灣,他兩個兒子也都是醫生。一個是台北榮總腎臟科權威,一個是心臟科權威。最近一個月前,他八十八歲的父親,本來每天從台中文化中心騎鐵馬(台語),騎到大里,又騎回來,身體一直很健康。有一天他覺得肚子不舒服,他兒子說到台北榮總檢查看看,檢查出來是大腸癌,癌細胞已經蔓延到肝臟,大腸都切掉,要不然會塞住,肝臓沒有動它,也沒有做化療。過去他兒子曾勸他父親要信佛、要歸依,他說:「心做好就好」。
他一開始手術,他兒子就沒有告訴他患了癌症,只說是大腸發炎切掉比較快復原,他自己發覺不對,就開始積極要念佛、要學佛,前後只有一個月就往生了。他手術後,馬上就轉入念佛,而且很虔誠,到最後兩三天,肝癌發作肚子脹得很大,他的眷屬擔心衣服穿不下,結果念佛八個小時之後,鼓脹的肚子全部都消掉了。
學員問:
那怎麼會消掉的?
院長開示:
佛號念下去,佛光一照,什麼都消除掉,怎麼不會消?在他之前,有位高居士的母親,也是肝癌,肚子也是脹得很大,隔壁一個女眾道場的尼師,叫他要準備三四件舊的棉被,要不然那肚子內的毒水出來,怎麼辦?高居士他們念佛,連續兩天兩夜都沒有煮飯,沒有吃飯,一直念佛,也沒有請人幫忙。那時他在員林菩薩學會,他曾在那裡共修,也沒有請那些蓮友來助念,也沒有通知鑑某法師(鑑某法師他那時候還沒出家,叫吳居士)。
高居士自己及其四位大姊,以及他同修共六人,兩天兩夜虔誠的念佛,輪班一直念佛都沒有間斷,念到第二天十二點零八分,一陣一陣香味飄來,香味持續差不多三十分鐘,之後有兩盞燈進去繞三圈,隨後出去室外,外面空中還停一盞比較亮的燈在那邊,三盞燈會齊,一直昇高往西方的方向去。高居士他們後事辦完之後,到土城請問廣欽老和尚,他們腳才踏進地藏殿,老和尚已在地藏殿等他們。他們一腳剛踏進去而已,老和尚就說:「免問啦!往生。」
高居士母親只生他一個男的,其他四個是女兒。之前住在山腳開雜貨店。他一出生之後,就要吃素食,母親飯都盛好,中間挖一個洞,裏面放肉鬆,他都會挖一挖,發現裏面放肉鬆,他就不吃了。那時高居士一直叫他母親學佛,她都不信的,到後來她信佛,那時候正好蓮因寺在建大殿,她八十幾歲的老嫁妝項鍊、戒指等,全部叫高居士拿去賣,悉數捐獻給蓮因寺建大殿。那時候高居士還沒有車,她說坐車子不可用這個錢。要高居士另外帶錢,他母親的觀念,因果非常分明。
高居士母親還沒往生就交待她四個女兒,大女兒嫁在隔壁而已,就交待大女兒說:「若是我往生不可以哭」。她女兒說:「媽!沒哭是不孝。」她說:「你如果哭,你就不要回來。」一個嫁給信天主教的,那個時候,四個女兒看她的母親狀況不大對勁的時候,她們就把她的母親移到佛堂念佛,念兩天兩夜,感應佛光來接引之後,才通知蓮友,普通一般人遇到親人臨終都一直打電話給親戚朋友,或蓮友來助念,但他們通通都沒有,連她蓋過的棉被有人說要丢掉,他們也沒有這樣做。像我們出家人的衣服還撿起來分给大家穿,怎麼會丢掉呢?
還有西螺黄醫師,他父親往生,他念佛五天五夜,也是感應佛來接引,連他那些兒子都和他爺爺睡在一起,都沒有離開過,從沒有說你們到房間休息,如這一班念佛,那一班就去房間休息的。他們都一起在那裡,一班在念佛,另一班就只是睡在旁邊的。
教務主任:
那種虔誠心要很強的。
院長開示:
對啊!你說懺公,二十二年前在鼓山寺佛七,當時他老人家在台北内湖一間精舍,在那裡就感冒了,鼓山寺請他去當主七和尚,他到鼓山寺那裡還披著一件大斗篷。當時斗南一位居士聽到懺公感冒,就去買了一帖漢藥五千元,煎好叫人送去,請侍者送進去给懺公喝,當侍者送進去時,懺公說:「拿去冰箱冰」。懺公不吃藥的,因他經常感冒就是喝熱開水,拜佛而已。
前幾天,中山醫院復健科主任一直打電話來,說懺公師父可活一百歲,如果不趕快設法來復健,那沒辦法啦!話說得很嚴重。我去蓮因寺看他老人家,還是很自在的,如如不動的。但他現在跟你講話,都深具禪味,所以他講什麽?你都聽不懂。例如他現在突然跟你說:「雨下的很大」。你會意不過來,聽不懂他的意思。
三、四年前,鑑某師打電話來告訴我說:「師父最近講話都很顛倒」,他很緊張的說要怎樣,又怎樣的。但我跟懺公說話,就都很正確,什麼事都很清楚明白,也沒有怎麼樣,但外面大家都說懺公顛倒。那時悟明長老,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退休下來,也有人說悟明長老怎麼變顛倒了,講話都在那裏反反覆覆的。你看他在「世界僧伽大會」發表時,你聽聽看他的演講,他人也快一百歲了。九十幾歲,說話一點都不顛倒。
教務主任:
長老都會看根機考試,沒有根機的就聽不懂。
院長開示:
對啊!這樣比較沒有外緣。
學員問:
院長!您寫的「觀音法門」的文,能不能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跟我們開示?
院長開示:
《楞嚴經》這裏面就有了,從聞思修認真看就有,你只要看過三遍,就大概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例如「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五陰通十法界,佛是法性五陰;菩薩是漏無漏五陰;二乘是無漏五陰;凡夫是有漏五陰。今菩薩不但破凡夫五陰,還破二乘五陰。
所以你說五陰熾盛,你要從這個地方下手,看一看海仁法師的《楞嚴經講記》,講得這麼清楚,而且遍破二乘及菩薩之五陰,而成佛界法性五陰,故曰圓破。色以質礙為義,依此色陰,成九界劫濁。色陰破,便可超越九界劫濁。你們多看多聞就很清楚。海仁法師這本《楞嚴經講記》,你們每人可以請一本。你們多念佛,心清淨自然就明白,這是確實的。
凡夫,以有聲為動,無聲為靜,因有動靜等有為相,故成同居土之劫濁;菩薩,了動靜等諸有為相,是相對而有,本無實體,不生取捨,能捨執著,故破凡夫之色陰,超三界之劫濁,位在觀行。權教三乘,以生死為動,涅槃為靜,成方便土之劫濁。
菩薩了解生死涅槃,皆是塵勞顛倒化相,而破三乘色陰,超越方便土之劫濁,位在八信。別教菩薩,以二邊為動,中道為靜,成實報土之劫濁。大士,了一切唯心。他講得這麼分明,你若還聽不懂,那便要認真看,練不倒單去看,功夫拿出來就圓明了。很好修,有時《雜阿含經》還是可以多看,好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