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世界:果戈里的外套與歐亞草原之路(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北歐五國(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冰島)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社會經濟發展上表現相當優秀,成為許多經濟學家研究的對象,也成為許多重視經濟建設的國家自我反省的對照:「這些國家緯度如此之高,照說應該鳥不生蛋,為何卻可以取得如此令人稱羨的成就?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很多,而且可能和回答者的文化或專業背景有關,不過,值此俄烏戰爭未了,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之際,我們不妨從比較歷史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北歐國家雖然不大,卻可以如此迅速地從海盜變成模範生,但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卻成為眾多歐洲國家抵制的對象,連與其關係密切的烏克蘭都想加入北約?」
細心的讀者當可領會,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是個地理問題,所以我們不妨從「比較地理」的角度來切入這問題,看看同樣處於高緯度,為什麼「北歐的發展可以如此讓人驚艷,而北亞的發展卻遠遠不如?」
首先,就地理而言,歐洲其實是許多半島的集合體,所以海岸線很長而且深入內陸,但是,亞洲的地形構造就極端而複雜多了。就北亞而言,西伯利亞和北歐相當,但是,北歐的波羅的海由於在七千年前曾是湖泊,所以不僅使鄰近地區的氣候相對溫和,而且還因為洋流成為豐富的漁場,所以很早就有城鎮形成。
當然,這是相對西伯利亞的比較,北歐地區相對地中海的氣候當然還是冷的,只是,因為波羅的海有很多淡水河注入,鹽度較低,所以讓此地區緯度雖高,但氣候比歐洲許多內陸城市要溫和得多。從這角度觀之,波羅的海可謂這些地區的「護國神海」。
(下圖顯示二十世紀初的荷蘭歷史作家房龍所畫的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東歐平原。)
東歐平原
相較之下,北亞有許多地區真的就是冬天苦寒,夏天卻意外地酷熱,若非長期居住而發展出高度適應力的人很難待得下去。(基本上,這是連相當有壯志雄心的鮮卑族也棄守的地方,而現在「西伯利亞」的名稱,其實就是「鮮卑利亞」。)當然,或許也因為這地區生活條件的艱困,才讓這個地區的針葉林得以保留至今。
只是,既然這個地區的生活條件讓鮮卑人與後來的柔然人都棄守,為何活動範圍原在東歐平原的羅斯人卻非要拿下經營權或治理權呢?答案可能與「獸皮」或「毛皮」有關。羅斯人之所以離開斯堪地納半島的村落,到諾夫哥羅德建國,有一部分原因應該也是看中當地是重要的毛皮集散中心,後來遷到基輔,也是因為當地是更好的貨物交易中心。由於諾夫哥羅德和基輔都可以算是位在第聶伯河上,所以第聶伯河應該可以算是羅斯人(或東斯拉夫人)的母親河。(注:這可能有點像黃河算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的意思,如果把洛陽比做諾夫哥羅德,那麼基輔可能就有點像長安。)
無論如何,對於羅斯人而言,第聶伯河(或者譯作聶伯河)是一條意義深遠的河,而從很早以前,斯堪地那半島鄰近波羅的海的居民最想從住在靠近北極圈的居民拿到的貨物就是毛皮了。畢竟,歐洲城市的緯度普遍比亞洲高,沒有好的毛皮禦寒,冬天是很難過的。
在沒有發現西伯利亞之前,波羅的海沿岸居民雖可從(住在北極圈附近、駕著馴鹿的)「聖誕老公公」那兒得到毛皮,可是大概供不應求,有時急了、大概還會用搶的,所以當羅斯人發現西伯利亞有上好的海狸皮時,想必是非常興奮,決定要將那個地方據為己有。
只是,羅斯人雖然在欽察汗國「學習」過一陣子,但他們究竟是水手,不是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所以,他們勢必要尋找結盟對象,幫他們拿下西伯利亞。原本被俄羅斯沙皇視為草寇土匪的哥薩克人就因此找到「為國效力」,遠征西伯利亞的機會。
這對西伯利亞的原住民民當然不是件好消息,不過,原本不羈的(頓河)哥薩克人也因為拿下了西伯利亞,從十六世紀末開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重要軍團。
不過,哥薩克人應該不算是一個民族,他們之所以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反對當地貴族的農奴化政策,並堅持自己原本自由人的身份,所以以「攜帶輕武器的尋寶者」(哥薩克在突厥語中的意義)自號,成員族群成分複雜,很難定義。
至於,這麼多各路英雄聚在一起,彼此要怎麼交談,如何共同生活,這對在農業定居文化中成長的腦袋自然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對歷史文化的愛好者大約也不至於毫無頭緒。
如前所述,「地理是歷史之母」,關於哥薩克人的組織運作方式,也許我們還是可以從地理找答案。
當然,既然俄羅斯人還是關鍵角色,所以,我們不妨從另一句歐洲諺語(據說來源是拿破崙)「剝開一個俄羅斯人,就可以看見一個韃靼人在裡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rtar.)來探討。
既然在歐洲人的眼中,韃靼人和俄羅斯人關係如此密切,什麼樣的人是韃靼人?韃靼人和哥薩克人有關係嗎?
雖然,法國料理中有韃靼牛肉、韃靼雞肉、韃靼水果塔、但法國人不見得了解韃靼的起源,就像二十世紀終末期的東亞很多人一看見西方面孔,就覺得他們是美國人一樣,拿破崙的時代可能也有很多西歐人看見亞洲面孔的特徵、就覺得他們是韃靼人。
雖然,按照東亞歷史學家的說法,最早的韃靼一詞,應是來自(唐朝起)在興安嶺一帶活動的塔塔爾部。不過,對西方歷史學家而言,韃靼指的應該是欽察汗國的統治階級、也就是往東遷的羅斯人曾經結盟的對象。只是,後來欽察汗國衰弱了,莫斯科公國也毫不猶疑地取而代之。
總之,就地緣關係而言,歐洲人也知道羅斯人主要是在歐洲活動,但他們和韃靼人混了這麼久,其實也相當「韃靼化」了。只是,囿於大多歐洲人對韃靼的印象並不好,連帶連累了羅斯人在歐洲人的印象。舉例來說,就連二十世紀初、主張寬容的荷蘭裔美國歷史作家防龍(van Loon)都在自己的著作「人類的故事」中說「大家都知道韃靼人善於破壞,卻缺乏建設的政治才能。他們征服領土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加財政收入、而為了以徵稅方式來擴大財務不得不允許舊政府組織的殘餘勢力繼續存在。」也許就是這類的評語,讓蘇聯時代的俄國人之間出現了「韃靼之軛」的說法。至於這「韃靼之軛」要怎麼解釋,可能也和文化背景有關,但總之二十世紀的蘇聯人或俄羅斯人大概也知道很多西方人覺得他們不夠歐洲。
另一方面,現在在法國料理中,「韃靼」(tartar) 指的卻是生食的高級料理,這點倒是與一般東亞人印象中的「蒙古料理」或「土耳其料理」相差很大,可見「韃靼」這詞彙雖然很常見,但意義卻很多變。某種程度,這種現象其實也跟歐亞草原上的語言狀況有關。雖然,語言學家勉強將歐亞大陸上草原語言兜在一起,稱其為阿爾泰系語言,但其實草原上的語言流通方式可能和農業地區大相徑庭,不可一概而論。
下圖是一種很簡單的「阿爾泰語系」示意圖:
阿爾泰語系
基本上,「阿爾泰語系」的概念是一種假設性的學說,沒有定論,但其主要的觀察是現在歐亞大陸北部許多通行的語言(包括蒙古語系、突厥語系、通古斯語系、甚至包括日語、韓語),都可能受到一種源自阿爾泰山的語言的影響,所以統稱為「阿爾泰語系」。
下圖是冒頓時代的匈奴帝國版圖,如果和所謂的阿爾泰語系的版圖相比對的話,可以發現阿爾泰語系的形成和傳開,大約可溯自匈奴帝國時期。(下圖圖片來自杉山正明所著遊牧民的世界史。)
匈奴帝國的最大疆域
這意味著,就地理而言,阿爾泰語系最初的形成和傳佈於中亞的「草原遊牧民族」很有關係。而就歷史上來說,在匈奴帝國解體後,歐亞草原上出現的數個帝國體制也都與匈奴帝國的體制類似,可見匈奴帝國對草原民族就像漢帝國對華夏帝國或羅馬帝國對歐洲民族一般意義深遠。只是,歐亞草原上的生活型態基本上是「逐水草而居」,夏天在寬闊的草原上放牧,冬天則到山麓過冬,所以,他們的語言發展模式應該也與定居民族大不相同,他們對於音韻和語法的感覺都很敏銳,很習慣將聽到的各種新詞彙混搭在一起,而且,很會活學活用,自創一格。(事實上,華夏民族所喜愛的唐詩能夠形成與蔚為風潮,這些活潑的草原民族絕對貢獻良多。)
至於哥薩克人和韃靼人的關係就複雜多了⋯⋯畢竟,這是兩個「定義不清」的族群啊!
不過,從地理上而言,哥薩克人的起源地應該可以算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南部的草原,所以,就語言上而言,他們講的語言應該可算是斯拉夫語系,而且,所謂的「烏克蘭語」和「俄羅斯語」的關係應該非常近,所以烏克蘭人要學俄語,應該就像荷蘭人要學英語一樣,it's a piece of cake (非常簡單的)!
a piece of cake
當然,因為有一段時間,烏克蘭西部地區是被波蘭-立陶宛公國所統治的,所以,哥薩克人也曾經積極反抗過波蘭人的農奴制,於是,有些(後來的)烏克蘭人就把當時反抗波蘭的哥薩克首領當作是烏克蘭國父。問題是,這位哥薩克首領後來也和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結盟以取得馬匹與武器,而這些韃靼人不但是許多物品的貿易商,而且是重要的白奴供應商。
因此,如果我們追問,克里米亞汗國的白奴是從哪來時,答案就有點詭異了⋯⋯
因為克里米亞的白奴,除了戰俘之外,大該也有很多是從斯拉夫人聚集的鄉村偷抓來的。從這點看,斯拉夫人和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關係緊張,大概也是其來有自。
在這種情況下,(波蘭統治下的)哥薩克首領與克里米亞韃靼人的結盟,對當時(十七世紀中葉)的斯拉夫人來說,恐怕真的是五味雜陳吧!
至於十九世紀初期成長的果戈里又是怎麼看待這段烏克蘭的歷史呢?他的文化認同與政治意向又是如何呢?
也許我們可以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他後來的書信與他所處的時代中窺得一二。
果戈里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下集的探討。)
推薦參考書籍:
遊牧民的世界史:作者:杉山正明 出版社:廣場出版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對聖彼得堡的描繪固然生動有趣。但是,對於文化環境的陌生所可能讓部分讀者對於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果戈里筆下的荒誕是單純的戲劇效果,還是別有深意呢?也許讓我們一起從了解其民族背景開始難討吧!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對話,對東漢末年的情勢有重大影響。到底,諸葛亮的謀略有何獨特之處,諸葛亮又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神級軍師」,一起來探討吧!
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固然是精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三國時代畢竟與羅貫中相差一千多年,而我們又與羅貫中相差六七百年,所以,我們還是很有空間可以重新檢視三國歷史,思索不一樣的「三國文學」相關議題。究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對漢末情勢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起來探討吧!
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果戈里(拉丁名 Gogol,1809-1852)對聖彼得堡的描繪固然生動有趣。但是,對於文化環境的陌生所可能讓部分讀者對於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果戈里筆下的荒誕是單純的戲劇效果,還是別有深意呢?也許讓我們一起從了解其民族背景開始難討吧!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對話,對東漢末年的情勢有重大影響。到底,諸葛亮的謀略有何獨特之處,諸葛亮又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神級軍師」,一起來探討吧!
明朝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固然是精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三國時代畢竟與羅貫中相差一千多年,而我們又與羅貫中相差六七百年,所以,我們還是很有空間可以重新檢視三國歷史,思索不一樣的「三國文學」相關議題。究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對漢末情勢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起來探討吧!
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世界史尚沒有定論的一大問題,就是被俄羅斯稱為「韃靼之軛」的一段歷史:在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俄羅斯被納入蒙古欽察汗國的版圖內,經過兩百多年之後,俄羅斯好不容易才擺脫蒙古屬國的身分。歷史學家對於這兩百多年蒙古統治的功過,直到現在還處於眾說紛紜的狀況
Thumbnail
上回我們談到,君士坦丁是如何的固若金湯、難攻不落,而且對波斯來說千里迢迢,要攻陷它根本是有如登天一般的志業。那麼波斯的戰略地理位置又是如何呢? 古代波斯帝國的首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河岸城市,泰西封(Ctesiphon),離巴格達不遠,彼此之間就像是大秦咸陽、大漢長安間的繼承關係。往東南走,就是農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現在想到歷史上的波蘭,可能會想到的是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次瓜分的弱小國家。實際上,在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中葉,波蘭與立陶宛組成了共主邦聯(不同的國家,但君主為同一人),是東歐不得了的超級強權。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實力有多可怕?在領土最廣袤之時,今日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都是它們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就在除夕夜當天,當代的羅斯人首領普丁,兩年來首次破例接受外媒採訪;好為人師的普京,又大方地給大家上歷史課,偏偏給我扯到維京時代。他重申羅斯人曾統治過基輔與今烏克蘭東半部,言外之意很明顯;但是,這份言外之意,瑞典人也 Get 到了,他們大概也會笑得合不龍嘴,龍年行大運。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世界史尚沒有定論的一大問題,就是被俄羅斯稱為「韃靼之軛」的一段歷史:在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俄羅斯被納入蒙古欽察汗國的版圖內,經過兩百多年之後,俄羅斯好不容易才擺脫蒙古屬國的身分。歷史學家對於這兩百多年蒙古統治的功過,直到現在還處於眾說紛紜的狀況
Thumbnail
上回我們談到,君士坦丁是如何的固若金湯、難攻不落,而且對波斯來說千里迢迢,要攻陷它根本是有如登天一般的志業。那麼波斯的戰略地理位置又是如何呢? 古代波斯帝國的首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河岸城市,泰西封(Ctesiphon),離巴格達不遠,彼此之間就像是大秦咸陽、大漢長安間的繼承關係。往東南走,就是農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現在想到歷史上的波蘭,可能會想到的是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次瓜分的弱小國家。實際上,在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中葉,波蘭與立陶宛組成了共主邦聯(不同的國家,但君主為同一人),是東歐不得了的超級強權。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實力有多可怕?在領土最廣袤之時,今日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都是它們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就在除夕夜當天,當代的羅斯人首領普丁,兩年來首次破例接受外媒採訪;好為人師的普京,又大方地給大家上歷史課,偏偏給我扯到維京時代。他重申羅斯人曾統治過基輔與今烏克蘭東半部,言外之意很明顯;但是,這份言外之意,瑞典人也 Get 到了,他們大概也會笑得合不龍嘴,龍年行大運。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