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比剛開始學琴,每次上課半小時,老師請他回家把每一樣練習做五次。項目不多,順利的時候可能10分鐘內可以解決。
過往我們練琴的時間是洗澡後睡前,大概20:00,繪比通常已經有點累了,練琴心生浮躁易有情緒。我跟先生沒學過琴,但也能想像練習上遇到阻礙時的沮喪;至少要調整到精神好一點的時刻練習,別在萌芽期就因為小事把人生有音樂相伴的機會破壞了。提早練琴後狀態好很多。有時看孩子一邊彈奏簡單音符,一邊踢腳搖擺,應該有所樂趣。
最近開始學習簡單的雙手搭配,難度提升,挫敗感來臨。
繪比是個好勝心強的孩子,也不服輸。彈錯音符或彈不順時,有時會抱怨「太難了」、或是打自己的手「你不聽話!」,常常哭了起來。有時他的情緒也會影響到我,陪練時感覺生氣了,就趕緊跟先生換手。
後來我發現,繪比自己練琴時,比有人陪練的情緒穩定。比較不會撒嬌想哭,也因為沒有人看到她練習過程中的錯誤,狀態比較放鬆。所以我改為請他練到好時,讓我聽聽看,享受他的琴聲,也看看孩子有沒有理解錯誤。
這一兩週繪比練琴彈錯時,會很著急說:「這一次可以不算嗎?」他想要完美的五次。但是每次都會學習新東西,回家的練習都有新的嘗試,很難一開始就彈對,遑論五次!
今天比比連不順兩次,問「這一次可以不算嗎?」的聲音都有哭腔。之前都試著一派輕鬆順著她說「好呀不算」,今天我想了一下說:
「不行唷,要算!」
「嗚...」繪比含著眼淚皺眉,不知所措地望著我。
「要算喔,因為彈錯也是重要的事。是一個很棒的大。發。現!」我繼續說。
「手手彈錯,就像是一個分析眼鏡掃描掃過去,讓你知道,阿這邊我都可以,但這一段會卡住。如果都重新來過,就檢查不到會卡住的地方。」
「知道卡住的地方,就可以像你拼拼圖一樣,先拼一個小區,再拼另一個小區,最後組裝成大拼圖。我們可以專心拼很難拼那裡,再湊進大拼圖裡。如果一直重來,只會一直彈你早就已經會的地方。」
「而且,我們在練習挑出來不順的那邊,還可以再度研究,是看譜太慢來不及知道接著要彈什麼音,還是手還很小,力氣不夠。」
「這樣我們就可以像醫生一樣,看譜太慢我們就先用唱的吧,等唱熟悉了再派出手來彈。或是手的力氣不夠,按得很辛苦,我們就先彈慢一點。跑步比走路需要更多力氣,先用走的速度就好。」
就這樣說了好長一串,比的情緒似乎走完了,笑著跟我說:「我剛剛分析眼鏡掃過去,(指著譜)這一段我要挑出來練習,應該是我手的力氣不夠。」
覺得繪比真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