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讀書筆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探討〔內在家庭系統〕理論的書。

內在家庭,指的是我們的內在是由有許多不同的部分(自我、同屬保衛者的管理員和救火員,以及被放逐者)所組成的;於是,我在閱讀時,便將這些「部分」理解為家庭成員
相對於「人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整體」的多元心智概念,目前心理學的主流認定是單一心智。以這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為前提時,我們便能用開放的心態來認識「有互相矛盾的想法/情緒感受/行為」的自己,不會用「精神/人格分裂」的角度來認定。

多元心智,正是「擁抱」的前提。


我是誰?

在〔內在家庭〕裡,有許多不同的家庭成員;最常出現的,便是主要的、我們呈現給他人感受的樣貌。
在書裡,作者用《腦筋急轉彎》來類比,內在家庭成員就像主角(萊莉)的腦袋裡的五個成員;其中,最常握有主控權的是「樂樂」,也就是萊莉的爸爸和媽媽最常體驗到的萊莉,而那其實是萊莉的其中一個部分。
《腦筋急轉彎》劇照|由左至右為怒怒、厭厭、樂樂、驚驚、憂憂
而〔內在家庭〕的成員有主要的三種類型:自我保衛者(又分為管理員和救火員)和被放逐者;但並不只限於「三種人格」。

❶ 每個人都有的「自我」。

自我,在〔內在家庭系統〕裡,是一種存在狀態;會呈現出八種特質:平靜、同理慈悲心、好奇心、勇氣、連結、自信、創造力,以及覺得清晰。當我們處於這個狀態時,便能觀察來來去去的內在家庭成員,以及這些內在家庭成員所呈現出來的情緒感受、想法和行為。
🧠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使用「上層腦/前額葉皮質」的狀態。

❷ 因為生命經驗而各自不同的「保衛者」。

保衛者,保護我們免於感受無法承受的痛苦,也讓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並且分為兩種類型:管理員救火員。而管理員和救火員最大的差別就是:管理員讓我們被喜愛,救火員讓我們被討厭。
① 管理員|讓我們做出符合社會框架、會被讚賞的行為表現;例如:理性分析、批判、忙碌、完美主義⋯⋯等等。
② 救火員|當深處的傷痛被觸發時,會把我們帶離,即使會傷害到我們自己;例如:成癮行為(暴飲暴食、過度消費、沈迷網路⋯⋯)、對自己/他人的暴力、逃避⋯⋯等等。
🧠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杏仁核」被觸動,引發「戰鬥—逃跑—僵硬—討好」的狀態。

❸ 不見天日的「被放逐者」。

被放逐者,背負著「令人無法承受的社交痛苦」,離開我們的視線,被放逐、被遺忘;而保衛者就是在保護我們不要與被放逐者連結。
被放逐者,攬下了各式各樣的、強烈的負面感受,例如:恐懼、羞愧、悲傷、孤獨⋯⋯等等。這些感受,是內在脆弱的部分,通常是被極力避免去體會的;但也會在我們的內在力量成長、可以去面對之後,慢慢地被釋放出來。
在我的理解中,保衛者(含管理員和救火員)和被放逐者,都是內在小孩。會因著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經驗/事件,讓我們衍生出一種應對模式,無論是看似正向的管理員模式、不被歡迎的救火員模式,或是將過大的情緒感受交付被放逐者。
他們,都是來保護我們的;是我們的一部份。
而這與「我們對待自己的模式,完全承襲自『原生家庭對待我們的方式』」有很細微的差異:一種是「完全來自於原生家庭」,〔內在家庭〕這種則是「這是我的選擇」,這展現出來的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負責任的態度,是讓自身趨向完整的起跑點。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製圖:李詣琦/琦琦

以「我」為例

在閱讀這本書的期間,我覺察到自己對大女兒的態度,不是過度努力,就是變得冷淡⋯⋯於是,我沿著〔內在家庭〕的架構,讓「自我」做進客廳的單人椅,邀請「管理員」和「救火員」從房間裡出來,傾聽他們各自的理解和脈絡。然後走進儲藏室、找尋被負痛苦的「被放逐者」。

原來,這來自於「重要他人,在背地裡說別人壞話」的經驗。

這樣的經驗,讓我害怕自己也會被重要他人討厭;於是,我總是會努力地去理解對方,甚至會用失去自身立場的方式去同理對方。但是,這樣的努力總會在「對方流露出一點點『不喜歡我』的樣子」的時候,功虧一簣。
這樣的過度努力,是管理員模式。
在「努力也沒有用」之後,我的思考模式就會進入「保護自己,免於去感受『對方不愛我』的痛苦」之中,甚至會直接推翻「所有對方曾給予過我的愛」,然後麻木自己、減少與對方的互動。
直接退縮,就是救火員。
理解兩位保衛者之後,我覺察到:這兩種應對模式,即使是失衡的,但都是來保護我的;因為,在這之前,我總是會無意識地帶著害怕、無法信任的感受和大女兒互動,因為這樣的防備會阻礙我們之間原本可以有的、愛的連結。
於是,我開始去找尋被放逐者
被放逐者,帶著「被重要他人厭惡」的害怕,以及衍生出來的被厭棄、被逐出人際圈⋯⋯等等的恐懼,瑟縮在儲藏室的角落;自我,用堅定的態度和強壯的內在力量,牽起被放逐者的手,一起來到客廳。

那些「因為童年經驗而被破碎」的部分,終於重聚。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隨著主角萊莉步入青春期,她的內心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先在萊莉大腦中主導的情緒角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快樂或悲傷。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新的情緒角色如焦慮、嫉妒、羞愧等紛紛出現,使得萊莉的情緒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萊莉的內心世界從此變得更加紛繁,她需要學習如何應對和管理這些複雜多變的情緒。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終於出續集了!還記得在第一集中,「一代情緒團」陪伴萊莉渡過搬家轉學危機,順利融入新環境。隨著萊莉邁入青春期,某一天施工團隊突然衝進大腦情緒控制區,開始東敲敲、西打打,大興土木改建大腦裝潢,迎接「二代情緒團」!一起來看看這部充滿省思、歡笑,令人嘖嘖稱奇的神作吧~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樂樂:「你們知道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有多困難嗎?」 在面對複雜的環境和自我認同掙扎時,每種情緒都是重要的。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會不斷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每個階段的情緒都將成就一個獨特的自己。
Thumbnail
皮克斯動畫電影通過精心編織的情節,真實的情感表達和出色的動畫技術,探索人類情感、家庭關係和成長主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詳細瞭解萊莉的大腦情緒總部以及其成員。同時,我們也看到角色萊莉如何面對情緒,並且以此作為自身成長的對話。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隨著主角萊莉步入青春期,她的內心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先在萊莉大腦中主導的情緒角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快樂或悲傷。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新的情緒角色如焦慮、嫉妒、羞愧等紛紛出現,使得萊莉的情緒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萊莉的內心世界從此變得更加紛繁,她需要學習如何應對和管理這些複雜多變的情緒。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終於出續集了!還記得在第一集中,「一代情緒團」陪伴萊莉渡過搬家轉學危機,順利融入新環境。隨著萊莉邁入青春期,某一天施工團隊突然衝進大腦情緒控制區,開始東敲敲、西打打,大興土木改建大腦裝潢,迎接「二代情緒團」!一起來看看這部充滿省思、歡笑,令人嘖嘖稱奇的神作吧~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樂樂:「你們知道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有多困難嗎?」 在面對複雜的環境和自我認同掙扎時,每種情緒都是重要的。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會不斷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每個階段的情緒都將成就一個獨特的自己。
Thumbnail
皮克斯動畫電影通過精心編織的情節,真實的情感表達和出色的動畫技術,探索人類情感、家庭關係和成長主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詳細瞭解萊莉的大腦情緒總部以及其成員。同時,我們也看到角色萊莉如何面對情緒,並且以此作為自身成長的對話。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