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週可運動天數,如何安排運動內容呢?

根據每週可運動天數,如何安排運動內容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文的運動是指 從事 #居家肌力運動 或到健身房從事 #阻力訓練 。


#每週可運動天數

基本上是每週固定的!如此課表才能在週期內,每週固定持續執行,以利追蹤與進步。若每週運動天數都不同,那課表難以規律執行,成效就難以評估了。


#運動內容

在本文則是以訓練的肌群部位為劃分考量點,暫不考慮其他因素,提供給大家一個簡單好著手的方向指引。


*先給沒有規律運動的朋友一些話:有運動與規律運動是不同的事情,良好的運動效益都來自規律運動,久久才運動一次,身體不會進步喔!


*每次運動以30-60分鐘完成,勿安排過長過多的內容,易造成過度疲勞、壓力激素過高,運動效益會下降。也因此請在有效時間內,安排效率較佳且適合自己的內容,並認真不偷懶地執行。

-

//每週只能運動1天者

❶全身綜合

讓全身在每週都盡量有運動到,包含腿前、腿後、臀、小腿、胸、背、肩、手臂等綜合安排,但每個肌群的訓練量也就相對較少。

❷針對上肢/下肢

如果想特別針對上肢或下肢者,也可以一週下肢、一週上肢,規律交替進行下去。

.

//每週可運動2天者

❶全身/全身。

❷上肢/下肢。

❸腿前+背/腿後+胸。

❹腿前+胸/腿後+背。

**小肌群皆可自由安排加入課表中,如手臂二三頭、小腿、肩等。

.

//每週可運動3天者

❶ 全身/全身/全身。

❷ 腿前、背 / 腿後、胸 / 臀、肩、手臂

❸ 腿前、胸 / 腿後、背 / 臀、肩、手臂

❹下肢 / 背 / 胸肩

❺下肢 / 上肢 / 下肢

❻上肢 / 下肢 / 上肢

❼腿前 / 上肢 / 腿後

❽背/ 下肢/ 胸

❾…

希望進步速度快一點的肌群部位,建議一週訓練到2次,而2次的訓練內容並不相同的,請根據符合目標的訓練模式去安排動作。

**小肌群皆可自由安排加入課表中,如手臂二三頭、小腿、肩等。

.

//每週可運動4天者

❶腿前/ 背/ 腿後 / 胸肩

❷腿前、背 / 腿後、胸 / 腿前、背 / 腿後、胸

❸下肢 / 上肢 / 下肢 / 上肢

❹胸 / 下肢 / 背 / 肩二三頭

❺腿前 / 上肢 / 腿後 / 上肢

❻臀 / 上肢 / 腿前 / 腿後

❼…

**小肌群皆可自由安排加入課表中,如手臂二三頭、小腿、肩等。

-

看到這裡大概知道方向了吧!

本篇的各種排列組合,是以訓練的肌群部位為考量點,也還有許多沒有列出來的方式,都需要考量個人偏好的安排、目標的設定、課表模式的選擇等。

課表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有效益高和效益低的差別,以及是否適合自己的目標與狀態。

最後,別忘了身體適應了,就要調整課表或是轉換週期,持續給身體帶來刺激才會有成長。

-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訓練課表有疑慮
歡迎找我幫你做 #訓練課表的健檢
絕對讓你受益良多唷!

感謝你閱讀完此文
別忘了幫我點個愛心
歡迎留言&收藏此文^^
也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

歡迎追蹤
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coachallison151
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allison151/


*一對一健身實體課程
*一對二健身實體課程
*一對一線上課程
*居家運動線上課程
*單堂體驗課
*訓練課表健檢
~歡迎諮詢~

avatar-img
愛莉森Allison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提升訓練效益的方式是經常被討論的問題,我們以最基本的「把動作做好做穩」這點來說,動作時,穩定控制「訓練節奏」是提升動作品質的方式之一,而提升動作品質,當然也就能提升訓練成效了。 那訓練節奏到底是什麼呢?怎麼操作?
經常在健身房使用的槓片,最輕的都是2.5公斤,沒有更輕的了,或是插梢插下一格槓片太重,退一格又太輕,很惱人!該怎麼才好呢?有什麼其他方法也可以調整強度呢?
看過不少上過教練課的學員分享自己的課表內容,發現總有1、2個項目有缺漏🥺, No.1的是「節奏」和「達成次數」這兩個項目。 也有看過沒有寫出「重量」的課表,一問發現竟然是每次去上課操作 都是看當下狀況、心情來上重量😂 有可能這次是20公斤、下次是40公斤、再下次可能?!
提升訓練效益的方式是經常被討論的問題,我們以最基本的「把動作做好做穩」這點來說,動作時,穩定控制「訓練節奏」是提升動作品質的方式之一,而提升動作品質,當然也就能提升訓練成效了。 那訓練節奏到底是什麼呢?怎麼操作?
經常在健身房使用的槓片,最輕的都是2.5公斤,沒有更輕的了,或是插梢插下一格槓片太重,退一格又太輕,很惱人!該怎麼才好呢?有什麼其他方法也可以調整強度呢?
看過不少上過教練課的學員分享自己的課表內容,發現總有1、2個項目有缺漏🥺, No.1的是「節奏」和「達成次數」這兩個項目。 也有看過沒有寫出「重量」的課表,一問發現竟然是每次去上課操作 都是看當下狀況、心情來上重量😂 有可能這次是20公斤、下次是40公斤、再下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