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偏偏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本地某網路閱讀社團,得知即將舉辦臺灣女作家吳曉樂的線上講座,主題是爲什麽讀女性文學。當下盤算要空出時間聽這場演講。
先前在書局發現《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從書名即知,這是出自金庸較不出名的中篇武俠小說《白馬嘯西風》。了結長年恩怨情仇之後,李文秀因戀慕之人早有知心愛侶,不願傷心地孤身待在回疆,騎著白馬回到中原。然而江南再好,對這位美麗的姑娘而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翻一翻覺得《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值得反復閱讀,無奈阮囊羞澀,疫情期間能省則省,心底暗暗期待日後可能的特價。
吳曉樂提及她僅有個人臉書,並未在社交媒體與讀者交流。我突然想起《在我墳上起舞》有句話:「我並不排斥熱情的行爲,但是我得選擇一下物件」。各人想要面對世界的方式不同,無須一概而論。愛熱鬧的就和衆人熱鬧去,倘若不慣社交,何妨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不必解釋什麽。
她說起長期做同一件事,必然細緻和深入。比如有人喜歡拍咖啡廳,可能拍著拍著就煩躁了,覺得都一樣。而創作者要珍惜當時的煩躁,這是突破的契機,撐下去或許就會出現不同的東西。
吳曉樂和聽衆分享她的文學啓蒙,最初的養分來自言情小說。八、九歲時去鄰居家玩,向鄰居借來席絹《搶來的新娘》,回家看到精彩之處,誰知鄰居突然來要書,因爲有人覺得小孩子看言情小說不太好,幾經交涉,吳曉樂依然不願歸還,鄰居最後空手而回,聽衆玩笑地稱搶來的小說。從此她熱愛言情小說,並由言情小說學習許多超齡的辭彙。中學時期,因學校推薦書單有張曼娟《海水正藍》,亦以愛情爲主題,吳曉樂一讀就愛上,張曼娟的細緻精微,讓吳曉樂看到更寬廣的文學視野。
她分享與父母的關係值得我們深思。吳曉樂以「自己的考卷自己回答」,說明母女不同世代的差異。去土耳其旅遊時,母親一定要她去摸那個據說會生男孩的雕像,母女在該景點吵了許久。後來她終於明白,母親曾爲了第一胎是女兒,承受很多壓力,勸她祈求生子是母親對她的愛。吳曉樂當下告訴媽媽,其實生子與否已經不是她的困擾。有時親子之間的衝突,源自父母要求子女回答父母的考卷,然而自己的生命考卷,自己回答比較好,也不要幫別人回答他的生命考卷。吳曉樂以「殼」形容父親。父親因故生意失敗,由於無法達成男人必須功成名就的刻板印象,於是封閉自己,不太與家人互動,長年受了很多苦。
最有趣的是高齡八十的外婆離家出走。若用時髦的話語,便是外婆暮年堅決「做自己」。外婆在附近獨居,儘管外界有些流言蜚語,但吳曉樂覺得,放棄照應晚輩的外婆快樂許多。比如原來外婆熱愛清宮劇,外婆喜歡格格、貝勒、皇上等等,愛聊誰誰誰應該怎麽怎樣之類。吳曉樂這才想起,以前電視遙控器都是小孩掌握,從來沒人問外婆想看什麽。喜歡兒孫繞膝的長輩、想過自己日子的長輩,都很好,各自選擇即可,無所謂誰對誰錯,所有人無須活成一種固定的模樣。
吳曉樂妙語如珠,就像和友人聊天,親切生動,聽衆獲益匪淺。我很喜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3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婚前我曾來馬六甲一趟,看看未來的生活環境。四、五十年的老社區,位於小鎮邊緣,生活機能相當方便。不過,家人略為感嘆,可惜馬六甲不像台灣有舊書店。這一點我倒不介意,少了舊書店,他買書必須節制,沒什麼不好。 兩人偶爾走路到馬六甲河邊散步,吹吹晚風,河岸談不上景致,惟散散心還滿不錯的。
先生鄭重地說:「我之前一直想不通,那兩幅畫到底缺少了什麼,為何如此死板。原來是少了光影、明暗的襯托。」 搞了半天,吸引先生的,其實是他個人的疑惑,那兩幅畫少了什麼?並非畫作本身多麼傑出。這個美麗的誤會,當時應該讓畫家有點安慰,就當作先生的日行一善吧。
住在東馬的妹夫是水墨畫家,難得去臺北一趟,自然要去美術館走走。我數年未返台,又向來沒住過臺北,好在臺北捷運四通八達,我們一行人大致以捷運走完預定行程,尚稱順利地完成這趟臺北之行。外甥還說,我們馬來西亞人到臺灣玩很方便。
庭院一條苦瓜成熟了,胖大壯碩,外型不輸專業農夫生產的同類,我十分滿意。然而,常常吃苦瓜有點辛苦,我隨手摘下送鄰居。心念一動,我問先生:「杜甫是不是寫過野人送瓜、野人送菜之類的詩?」得到肯定的答案,央求先生找出杜詩讓我瞧瞧。
去(2004)年電腦正好在布魯姆日壞了,事後才知竟是它一百週年!看著世界各地繁盛多采的紀念活動,連北京、上海也不例外,真真感人。都柏林為了這個百年紀念,連續辦了五個月的慶祝活動,甚至有幾日還免費提供早餐:香腸、培根、番茄麵包捲和炸豬腰,讓人略嚐布魯姆當年吃過的滋味。
之前某連鎖書店年度清倉,幾個網絡閱讀社團議論紛紛,曬書有之,亦出現多種不同論述,據說年年如此。買或不買,顯然部份愛書人有很多想說的話,我覺得瞧瞧大家不同的觀點很有意思。再說,倘若書局清倉大拍賣無人聞問,那就更寂寞了。
婚前我曾來馬六甲一趟,看看未來的生活環境。四、五十年的老社區,位於小鎮邊緣,生活機能相當方便。不過,家人略為感嘆,可惜馬六甲不像台灣有舊書店。這一點我倒不介意,少了舊書店,他買書必須節制,沒什麼不好。 兩人偶爾走路到馬六甲河邊散步,吹吹晚風,河岸談不上景致,惟散散心還滿不錯的。
先生鄭重地說:「我之前一直想不通,那兩幅畫到底缺少了什麼,為何如此死板。原來是少了光影、明暗的襯托。」 搞了半天,吸引先生的,其實是他個人的疑惑,那兩幅畫少了什麼?並非畫作本身多麼傑出。這個美麗的誤會,當時應該讓畫家有點安慰,就當作先生的日行一善吧。
住在東馬的妹夫是水墨畫家,難得去臺北一趟,自然要去美術館走走。我數年未返台,又向來沒住過臺北,好在臺北捷運四通八達,我們一行人大致以捷運走完預定行程,尚稱順利地完成這趟臺北之行。外甥還說,我們馬來西亞人到臺灣玩很方便。
庭院一條苦瓜成熟了,胖大壯碩,外型不輸專業農夫生產的同類,我十分滿意。然而,常常吃苦瓜有點辛苦,我隨手摘下送鄰居。心念一動,我問先生:「杜甫是不是寫過野人送瓜、野人送菜之類的詩?」得到肯定的答案,央求先生找出杜詩讓我瞧瞧。
去(2004)年電腦正好在布魯姆日壞了,事後才知竟是它一百週年!看著世界各地繁盛多采的紀念活動,連北京、上海也不例外,真真感人。都柏林為了這個百年紀念,連續辦了五個月的慶祝活動,甚至有幾日還免費提供早餐:香腸、培根、番茄麵包捲和炸豬腰,讓人略嚐布魯姆當年吃過的滋味。
之前某連鎖書店年度清倉,幾個網絡閱讀社團議論紛紛,曬書有之,亦出現多種不同論述,據說年年如此。買或不買,顯然部份愛書人有很多想說的話,我覺得瞧瞧大家不同的觀點很有意思。再說,倘若書局清倉大拍賣無人聞問,那就更寂寞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很喜歡吳淡如的用字淺詞,因為她總能把我覺得很難、很無聊的名詞解釋的很有趣,很有吸引力,重點很容易理解。基本上人生實用商學院前兩本書籍也都有閱讀,我喜歡她的那股幹勁和勇敢,這本書說了很多她看待事物方式,每篇都有金句,也很好理解,以下跟你分享我很喜歡的金句。 ✿只有我是我人生的主宰,一個成年人除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喜歡閱讀各式故事的Sunny,近期閱讀完一本以「什麼活法最適合你」為主題的書,尤其以「女性」為視角來探討許多生活中、工作上的挑戰。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這本書,是由Sunny很欣賞的一位作家吳淡如所寫的,她出書、錄podcast多年,她很犀利、很會說故事,同時也把她的人生活得很精彩,以快領老年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體驗吳曉樂的魅力了,也是第一次讀他的小說,讀來還有一點驚悚之感,有些部分還想到韓劇《天空之城》,是同樣具有欲罷不能魅力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的程度大概可以用兩件事證明: 1. 這幾天寒流來襲,我在醫院大廳看到忘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寒風刺骨。 2. 深夜閱讀時,一度被蚊子攻擊我還先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很喜歡吳淡如的用字淺詞,因為她總能把我覺得很難、很無聊的名詞解釋的很有趣,很有吸引力,重點很容易理解。基本上人生實用商學院前兩本書籍也都有閱讀,我喜歡她的那股幹勁和勇敢,這本書說了很多她看待事物方式,每篇都有金句,也很好理解,以下跟你分享我很喜歡的金句。 ✿只有我是我人生的主宰,一個成年人除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喜歡閱讀各式故事的Sunny,近期閱讀完一本以「什麼活法最適合你」為主題的書,尤其以「女性」為視角來探討許多生活中、工作上的挑戰。 《這一生值得好好活》這本書,是由Sunny很欣賞的一位作家吳淡如所寫的,她出書、錄podcast多年,她很犀利、很會說故事,同時也把她的人生活得很精彩,以快領老年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體驗吳曉樂的魅力了,也是第一次讀他的小說,讀來還有一點驚悚之感,有些部分還想到韓劇《天空之城》,是同樣具有欲罷不能魅力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的程度大概可以用兩件事證明: 1. 這幾天寒流來襲,我在醫院大廳看到忘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寒風刺骨。 2. 深夜閱讀時,一度被蚊子攻擊我還先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