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過台灣」的「唐山」之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唐山」只是 Chinese 的轉寫

Chinese = tʃiainise (實際發音) = tʃ.ia.in.i.se = 手.广.一ㄇ.1.山 =  彐.广.口.丨.山 = 彐广口丨.山 = 唐.山 = 唐山,其中 tʃ 約略形聲台閩語「手」的 tʃiù 式發音之起音再轉注漢文「彐」,ia 約略形聲漢文「广」的起音,se 約略形聲漢語「山」的起音且 e 通過大寫 E 逆時針轉 90 度約略象徵漢字「山」。
如果是這樣,「唐山過台灣」的「唐山」其實只是虛幌一招,甚至是古早從 China 渡海到台灣的先人故意糢糊身份的隱語。畢竟,當時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外之地,誰知道 Chinese (當時可能是類似「支那人」或「清之族」的意思) 這樣一個族群名稱會不會在 Formosa 這個地方引起不必要的自找麻煩。

2、其實是「長山」而不是「唐山」

雖然此說對「唐山」的「山」字似乎有較合理的解釋。唯一的是,「長山」很容易被誤會是「長白山」、「長城所在的山脈」等,渡海來台的先人或先人之先人有必要使用這麼容易遭到誤會與混淆的說詞嗎?

3、唐人遷台說

據說在《(新、舊)唐書.東夷列傳》中,有文字提到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諸國,甚至「流鬼」、「儋羅」這樣的小國都有記載,但是卻沒有提及「台灣」或其可能的古稱「夷洲」、「琉球」或「琉求」等。所以,「唐人遷台說」的問號可能比較大。
而且,如果真的是唐人遷台,如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一些「唐人街」的講法,直接說「唐人」就好了,何必要多此一舉地用「山」字代替「人」字而造出「唐山」一名呢?…… 難道不擔心與 Mainland China 之河北地區曾經發生過驚天大地震的那個城市名稱「唐山」搞混了?

4、本來是說「搭舢」卻被誤會成「長山」或「唐山」

另一個可能是,本來是說「我是搭舢來台灣的」,意通「我是坐船來台灣的」,結果誤傳爲「我是唐山來台灣的」或「我是長山來台灣的」。(P.S. 其中「舢」也許是「舢舨」的略稱,而 English 之 sampan 是從公元 1610 年代開始就專指一種在 China 之內陸和沿海常見的輕型舟艇, 其發音似直接轉換自漢語「舢舨」的某種口音;但是,漢語「舢舨」又可能只是轉譯自 ship 的語音漢字,所以單看漢字「舢舨」也可能包括較大型的舟船和艦艇。)
由於漢語「搭」的起音有點接近漢語「唐」或台閩語「長」的起音;而且漢字「舢」包含漢文「山」且發音又接近華語「山」,所以有可能在轉述「搭舢過台灣」的過程中被誤會成「唐山過台灣」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繁體漢字 = Formal Hanese = 式正的漢字 = 正體漢字 or 正式漢字 2、繁體漢字 = Formosa Hanese 或 Formosan Hanese
如果秦始皇不是準備搞民主、設議會,而是只想搞一人獨斷獨裁的話,他何需再去興建另一處比原來的宮殿規模更大的、作爲朝廷用途的宮殿建築群呢?……
上一個壬寅年是在公元 1962 年的農曆年期間,而台灣早期開創性的食品加工企業,如「乖乖」、「統一」則是在 60 年代初期到 70 年代初期纔開始逐漸發展出劃時代的禾榖類加工休閒食品、泡麵等。所以,壬寅年可能不一定絕對就是食品加工業要趕著將產品上架的年份,而是開始去觀察市場風向、着手研發創新的時機。
從漢字文化之唐代流傳下來的《推背圖》之第三十九象的文詞內容來看,似乎壬寅年有一個逐漸走向天翻地覆之現象的嚴峻態勢,甚至過去的解讖者也不敢講得太清楚。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們最好不要以危言聳聽、幸災樂禍、唯恐天下不混亂的角度來看待此象,畢竟當今世界各地的整體經濟發展,有許多部份是互相牽連在一起的,……
筆者從事建築學習及建築設計的工作大約有三十多年,雖然很少以建築為主題發表文章與看法,不過也一直在探尋有關建築設計創作架構的概念和公式。以上所述,也就是此一探尋的初步結果,而實際應用在建築概念設計的過程、當作一個建築設計的心法之時,也能使個人心中有譜而不至於六神無主,同時避免陷入現代建築哲學的……
從漢字「釁」的篆文字體來看,如果我們抽空去醫院或診所作健康檢查時再順便抽個血,然後仔細地看看這個「釁」字的符號組合,會不會覺得其中那個有點形似符號「ㄇ二丨」或「ㄇㄧT」組合的符號,比較可能是在抽象地描繪一種類似現代醫事檢驗中普遍使用的、帶有刻度記號的、抽血用的、並且帶有細管子的針筒類器具呢?……
1、繁體漢字 = Formal Hanese = 式正的漢字 = 正體漢字 or 正式漢字 2、繁體漢字 = Formosa Hanese 或 Formosan Hanese
如果秦始皇不是準備搞民主、設議會,而是只想搞一人獨斷獨裁的話,他何需再去興建另一處比原來的宮殿規模更大的、作爲朝廷用途的宮殿建築群呢?……
上一個壬寅年是在公元 1962 年的農曆年期間,而台灣早期開創性的食品加工企業,如「乖乖」、「統一」則是在 60 年代初期到 70 年代初期纔開始逐漸發展出劃時代的禾榖類加工休閒食品、泡麵等。所以,壬寅年可能不一定絕對就是食品加工業要趕著將產品上架的年份,而是開始去觀察市場風向、着手研發創新的時機。
從漢字文化之唐代流傳下來的《推背圖》之第三十九象的文詞內容來看,似乎壬寅年有一個逐漸走向天翻地覆之現象的嚴峻態勢,甚至過去的解讖者也不敢講得太清楚。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們最好不要以危言聳聽、幸災樂禍、唯恐天下不混亂的角度來看待此象,畢竟當今世界各地的整體經濟發展,有許多部份是互相牽連在一起的,……
筆者從事建築學習及建築設計的工作大約有三十多年,雖然很少以建築為主題發表文章與看法,不過也一直在探尋有關建築設計創作架構的概念和公式。以上所述,也就是此一探尋的初步結果,而實際應用在建築概念設計的過程、當作一個建築設計的心法之時,也能使個人心中有譜而不至於六神無主,同時避免陷入現代建築哲學的……
從漢字「釁」的篆文字體來看,如果我們抽空去醫院或診所作健康檢查時再順便抽個血,然後仔細地看看這個「釁」字的符號組合,會不會覺得其中那個有點形似符號「ㄇ二丨」或「ㄇㄧT」組合的符號,比較可能是在抽象地描繪一種類似現代醫事檢驗中普遍使用的、帶有刻度記號的、抽血用的、並且帶有細管子的針筒類器具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