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與兒童哲學】潘小慧教授主講/台北國際書展 講座回顧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兒童哲學」究竟是什麼?

國際間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研究,並將「兒童哲學」應用於兒童心智的啟蒙與教育上。而台灣近年也開始有諸多學者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應用。
潘小慧老師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多年,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皆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
在6/6(一)「台北國際書展」的講座上,潘小慧老師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談論到孩童的思維特性兒童哲學的目的,與「好的繪本」該如何用來引導孩子發掘繪本裏頭蘊含的哲學性? 及非常重要的,引導批判思考的前提--「提問的方式」
在老師開朗健談的語調下,她說道了:「孩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孩童以那直觀而天真的insight,看見了許多成人早已淡忘的真理。但這種「洞察的哲學」,依舊得仰賴好的引導,一次次地發自內心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而這樣經歷過「反思」與「辯證」所得出的解答,與思考過程,便是自身一輩子的寶藏,永遠也不會被旁人帶走。
▎講座主題繪本:
【繪本蘇格拉底】繪本系列之《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做朋友》、《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呀!》、《謊話》

【繪本與兒童哲學】講座

主講:輔仁大學 潘小慧教授 / 主持:暢談文化總編輯 蕭淑美
輔仁大學 潘小慧教授
潘小慧教授 與 暢談文化總編輯蕭淑美
台北國際書展【繪本與兒童哲學】講座/活動宣傳海報

開場引言

蕭淑美總編:
在暢談文化每一套繪本系列的背後,都是經過極長的醞釀時間,自上千本國際繪本去擇選,因為除了對於精美圖畫的要求之外,我們更希望每一本繪本,都能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啟發。所以暢談文化的繪本三部曲系列《繪本蘇格拉底》、《美麗新世代》、《共好新世界》,雖然每個系列都只有30本,卻都是蘊含了我們滿滿的心意與想法。
但同時,也希望我們對於繪本的想法,不會去干預到讀者對於繪本的解讀與詮釋,所以相關的「導讀」從來不會放於繪本後面。而是每次皆都會額外單獨做一本導讀,邀請老師們針對各本繪本做分享,而潘小慧教授便是《繪本蘇格拉底》系列的其中一位導讀老師。
《繪本遇見蘇格拉底》(展開心智與美的洗禮)。是暢談文化挑選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繪本,組成30本繪本為一個系列的大型繪本合輯。每本繪本皆是中英雙語,並附上雙語CD。而潘小慧老師在《繪本遇見蘇格拉底》裡頭,負責10篇導讀。

潘小慧老師向聽眾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

誰是兒童?

( 圖源/Pixabay )
聯合國定義:18歲以下,都算兒童。
不過老師接著問說:「認為自己還是兒童的人請舉手?」會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舉手了。連小慧老師也笑說,她也總認為自己還是少女。
每個男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男孩;而每一個女人的心裡,也一直有一個小女孩。所以兒童哲學的精神與面朝對象,一直都「不分年齡」
第二個問題:

什麼是兒童哲學?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美國兒童哲學家馬修斯(Gareth B Matthews)與台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始人楊茂秀,都說過同樣的話--『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而怎麼回答這些小哲學家們的問題,可是一門大學問。 假若孩子問了你:「媽媽,我是誰生的?」你答:「是媽媽生的呀。」這時孩子又接著問你:「那媽媽你又是誰生的?」你又答:「是外婆生的呀。」孩子又接續問了外婆是誰生的這樣的問題,那這個迴圈可就沒完沒了了。事實上你也沒回答到孩童真正需要的答案,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所以我們需要以另一種方式跟孩童對話。
美國、歐洲到台灣,已有非常多人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領域:研究孩子的思考。
「思考是孩子的遊戲。」
正因為孩子不斷地在思考,所以才會一直問「為什麼?」使大人招架不住。
而這些個「為什麼?」,甚至使法國哲學作家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出了一本書叫做《我為什麼要聽話?》,相信很多在座的家長都被問過這個問題,或「我為什麼要上學?」
《我為什麼要聽話?》©文/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圖/賈克.德普瑞(Jacques Despres) ©譯/吳家恆 ©出版社:遠流出版
那類似這樣的問題,大家大多是如何回答呢?
應該有人會說「那你就乖乖去上學就好啦! 問這麼多?」
那樣,你可能就已經扼殺一個哲學家了,絕對是的。 因為你沒有給他一個好的回饋與對應,無論你知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你肯定不能這麼說。
或許你可以回答道:「假若你不聽我的話,那你應該要怎麼做呢?」開啟擁有思考空間的話題討論。而假若在座的聽講者有老師,有時你遇到了學生要挑戰你,那你應該是高興的,因為他願意去思考。

潘小慧老師說道,她認為兒童哲學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有〈論孩子〉一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 圖源/Pixabay )
每個孩子都是藉著父母的媒介而來,卻不是屬於父母。所以爸媽能給孩子的回饋,就只有「愛」,而非掌控。因為孩子有一日將超越過我們飛往更遠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用十幾二十年前的思想去框住他們的發展。
潘小慧老師說,她教育這麼多年的觀察,現在的父母早已不太知道該怎麼幫孩子填志願,因為時代變遷太快了,早已不是過去的「士農工商」這麼界線分明的劃分,所以根本不會填。而孩子也早已擁有自己的思想,住在「明日」的宅中,所以能給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

發展中的「兒童哲學」,應該同時關注到的三層意涵:

1.認識、尊重與欣賞:
認識與意識到兒童的思維特性,尊重並欣賞兒童的創意表現。
2.陪伴:
大人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兒童一起從事哲學思考活動,願意以兒童為核心的方式在各種具體情境中一起做哲學思考。
3.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並開發適當教材教法,包括如何敘事、如何說故事、如何提問,如何釐清問題、如何討論、如何對話…等的規劃,引導兒童從事思考活動。
後來我發現「陪伴」是父母最不容易給出來的,不論是孩子、伴侶、朋友…,你或許能夠給他錢,但反而,你最難給出時間,甚至你連15分鐘都給不出來,因為你太累了。你明明擁有24小時,卻連一小段高質量的陪伴都給不出來。

兒童哲學的目的

並不是培育他成為一個哲學家,而是想培養他作為一個良好的思考者。如能明辨是非,擁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千萬不可妄自尊大地認為一個五六十歲的成年人,會比孩子還要來得聰明。因為孩子擁有一雙更直觀、能看見真理的眼睛。而大人可能反而缺乏那個insight(洞察力)。
因為我們太容易想多了,思考可能已被現實裡的各種條規與預設限制住了,反而沒有孩子看得這般通透。
好奇又清澈的目光。 ( 圖源/Pixabay )

繪本(Picture Book) VS. 插畫(Illustration)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書本裡的插畫並不是主角,但假若插畫家能夠畫龍點睛,掌握書裡最重要的精神,那就是一個好的呈現方式。

但在繪本裡,圖畫就是主角。

繪本(Picture Book) VS. 插畫(Illustration) (圖片製作/暢談文化)
而一本好的繪本,需要哪些要素呢?
潘小慧老師在與觀眾互動的過程裡總結了三點:
故事性:圖畫裡須飽含劇情與情感。
開放性:具有思考餘裕空間的結尾,不是以說教的方式,那反而會使孩子感到反感。
美學、美感:圖畫必須直觀地給人真漂亮的想法,讓孩童覺得畫的真好,才會有繼續翻閱下去的動力,這是基本條件。

本次講座,潘小慧老師列舉了四本蘇格拉底系列的繪本為例,分別是: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做朋友》、《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呀!》、《謊話》
以深入淺出又平易近人的方式,不僅是導讀,也帶領在場聽眾在一來一往的對答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 ©文•圖/凱倫•萊修特(Karen Lechelt) ©譯/柯乃瑜
劇情簡介: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小女孩這樣問著身邊的動物們。紅鶴喜歡自己的雙腿、長頸鹿喜歡自己的脖子、鯨魚喜歡自己的噴氣孔、大象喜歡自己的鼻子……每個優點都出現在與他人的連結上,那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呢?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在題目就先預設了立場--「你喜歡自己」。
而你是不是喜歡自己,是重要的麼?
假若,你得出的答案是不喜歡自己,那人生裡或許便會失去好些意義了。
所以養成孩子喜歡自己的習慣是重要的。
『我喜歡自己的雙腿,因為朝你踢水好快樂。』
『我喜歡自己的臉頰,因為送出飛吻很有趣。』
而動物們如此回答喻意著什麼呢? 即 他們喜歡自己的哪一點,都是「我」與「他者」有關的那一點。
隱藏在圖畫與對話間的互相給予、稱讚、關心和愛。找出了自己與他人的優點,並說出這份喜歡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呢? 都是能帶給他者快樂、歸屬的點。
所以這本書的目的,它不只是希望你愛你自己,而是在喜歡自己的同時,能擁有自己與他者的互動與關聯。所以這本繪本不是要使你養成一個自我中心的人,而是成為能關懷與愛護他人的人。
『我喜歡我自己,還有,我喜歡你。』
女孩在睡前擁抱住了那隻一直陪伴自己的貓,對「他者」的喜歡與愛,也已成為我們喜歡自己最珍貴的部分之一。​

《做朋友》

《做朋友》 ©文•圖/賽琳娜•尹(Salina Yoon) ©譯/柯乃瑜
孩子在家可能是小霸王、小公主,但在學校則要開始進入社交的階段。
而不講話,是可以交到朋友的嗎?
劇情簡介:
丹尼斯是個平凡的男孩,只是表達自我的方式很「不平凡」。他只做動作、不說話,所以大家都叫他「默劇男孩」。
雖然他享受這樣的生活,但有時也會感到孤單。直到有一天,女孩喬依接住了他所踢出的想像的球,一段無聲的友誼,就此展開。
崇拜馬歇•馬叟(默劇小丑大師)的丹尼斯,透過無聲的動作,能表達出心情、與成為各種他所想成為的東西。
有人說:『朋友與朋友之間就像一面鏡子。所以要看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就看看他的朋友。』
而丹尼斯與喬伊,在自由的想像裡,他們玩了翹翹板、拔河…,成為了朋友。如此快樂,但是他們之間一句話也沒說--
友誼並不是非得說出口,而是在尊重個人、個體的自主與特殊性下,只要有一顆友善與願意尊重對方的心,默劇男孩丹尼斯與女孩喬伊,就算是如此不一樣的小孩,他們也能成為使彼此舒心且快樂的朋友。

《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啊!》

《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啊!》 ©文/卡蜜兒•安德羅斯 ©圖/布莉安•法利 ©譯/柯乃瑜
劇情簡介:
兔子夏洛特很想當個科學家,但家裡實在太擠了,除了爸爸媽媽,加上她共有14隻兄弟姊妹,吵鬧的簡直無法進行科學實驗。於是她提出不同假設,進行各種實驗,終於飛到了外太空過上安靜的能專心研究的日子。但漸漸地,夏洛特開始感到孤單。要解決這個問題,是時候該進行新的假設與實驗了!
在地洞裡熱鬧擁擠的龐大兔家庭。
這本繪本裡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是教導孩子以「科學方法」,層層推進,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
裡面列出了五個步驟:
提出問題→ 提出假設→ 驗證假設(實驗)→ 觀察並紀錄→ 給出結論
簡明扼要地賦予了可愛的繪本,實事求是的教育意義。
科學方法:問題→假設→實驗→觀察→結論
但回歸到正題,這其實是一本探討自我與群體生活的繪本。
在每個場合,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非常重要。
即使是一間小的房子,依舊會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這個空間能使我們回想與確立自己的「個體性」,在這個空間,可以暫時揮別外在環境賦予個人的角色定位。
科學家夏洛特終於找到既能安靜地做實驗,又不會感到孤單的方法。
在這本《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啊!》兔子夏洛特透過層層科學方法論證,在遇見問題後,找出解決方法並實作,得出一個個結果-- 即 想要成為科學家,就得「平衡個體與全體的關係」
而在這篇故事,潘小慧老師也發現有趣的一點: 是作者卡蜜兒•安德羅斯(Camille Andros)家裡有六個小孩,所以十分瞭解家庭間擁擠的感覺。而好的故事,一定得是作者「有感」與擁有經驗的時候,才能使「故事性」如此生動。

《謊話》

《謊話》©文/凱特琳•格里夫 ©圖/菲德莉•貝特朗
劇情簡介:
「難道說了一個謊,大家就不再相信你嗎?」這是小女孩心中的大疑問。這全起因於她不經意說了一個謊。原本謊話像一個小圓點,不知怎的越來越大,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面對直逼眼前的謊話,她該怎麼辦呢?
在《謊話》的開頭,並沒有提到女孩說了任何的謊,只寫到「紅點」變大了。
而那個「紅點」則使讀者擁有了想像空間
漸漸地變大的「紅點」,無時無刻存在於女孩目光所見的空間,或心裡。
究竟是謊言呢? 還是良心?
一個具有「開放性」思考空間的故事,更易使讀者能將各自的感受與得出的答案代入。
而最後,一顆象徵性的圖釘,戳破了那個「紅點」,破除了謊言。
而那顆圖釘,也可能借代的是實話、好話、良心、勇氣…
女孩醞釀與逃避了許久,最終,她心裡的良心或者勇氣,戰勝了「紅點」(謊話)。砰地~! 那個紅點爆炸了,女孩也終於能繼續安心地微笑了。
潘小慧老師說到,這是她看過所有鼓勵「不要說謊」的繪本裡,最棒的一本書。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沒有哪個大人去罵了女孩,全是由孩子的自省與掙扎、用良知去覺察出正確的事情。
《謊話》是一本「不說教的」倫理與道德思辨的書。
而正是這樣的一本繪本,相信才能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孩子的心裡。
做兒童哲學這門學問,首重的原則是不說教。 希望都是經由兒童自發的討論與反思之後,所得到的珍貴的東西,才是自己的,且永遠不會被拿走。

結語:如何提問?

最後潘小慧教授向在座的聽眾,將「思辨」的種類,分成了兩大類。

What 什麼? How 如何?

What? 是比如詢問了「故事有幾個角色?」、「誰是故事的主角?」
而How? 則是「你認為夏洛特是什麼樣的人?」
What ?與How? 皆是指向「關於事實」

Why 為什麼?

則是問道如「為什麼喜歡(讀)繪本?」、「為什麼每一個人應該都要喜歡自己?」
Why? 是指向「關於原因或理由」
當一個人問What是比較簡單的,因為那有固定答案。但若接著問「為什麼」就是另一個思考層次上提的問題了,開始涉及內心
而這就是家長與大人開始可以引導孩子的部分--訓練語彙、批判思考、對話能力
曾經的孩童與現在的大人,都從別處得來了所謂的具有框架的「正確答案」。
現在我們開始運用許多的「為什麼」,問到自己,也問到我們的孩子。
從心(重新)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經暢談導讀編輯整理、紀錄、補充撰寫
潘小慧教授與台北國際書展前來聆聽的聽眾們。
暢談文化總編蕭淑美(最左)和潘小慧老師(中),及她的同學與學生。
「繪本蘇格拉底」繪本系列套書目錄:
Facebook粉絲專頁 :暢談文化
「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37內容數
藉由繪本裡生動的語句與圖畫,輔以細緻賞析,時事延伸,與大小讀者共遊於燦爛翩韆的故事殿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暢談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我以為輕鬆自在地朗讀一段故事是容易的,80歲的奶奶會說,才上幼稚園的小弟弟也會說。但書讀了十幾二十年的成年人們,卻彷彿有膠糊包裹住他們的咽喉與大腦,對我擺擺手說道:這是你們文學人的事,我做不來。 朗讀與說故事真的是文學人或老師才能做的事麼? 還是有什麼使自由的文字化為厲鬼,使人聞風喪逃與壓抑?
2022年4月22日第52屆「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 順應近日國際局勢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愈發顯化加遽的「能源短缺」與「綠色通膨」議題。暢談導讀編輯為大家梳理了地球日環保運動的起源史料,並串聯到自發性的世界草根呼籲行動的崛起--
近年來,全球正面臨最大規模的能源危機。由於供應匱乏,主流燃料天然氣、煤炭、石油價格不斷飆漲,使得許多國家民眾不堪負荷能源支出飆升,引發動亂與抗議。
英國著名茶品製造商「唐寧」在1831年發明了伯爵茶,並以19世紀初的英國首相 第二代格雷伯爵「查爾斯•格雷」命名。
曾經我以為輕鬆自在地朗讀一段故事是容易的,80歲的奶奶會說,才上幼稚園的小弟弟也會說。但書讀了十幾二十年的成年人們,卻彷彿有膠糊包裹住他們的咽喉與大腦,對我擺擺手說道:這是你們文學人的事,我做不來。 朗讀與說故事真的是文學人或老師才能做的事麼? 還是有什麼使自由的文字化為厲鬼,使人聞風喪逃與壓抑?
2022年4月22日第52屆「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 順應近日國際局勢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愈發顯化加遽的「能源短缺」與「綠色通膨」議題。暢談導讀編輯為大家梳理了地球日環保運動的起源史料,並串聯到自發性的世界草根呼籲行動的崛起--
近年來,全球正面臨最大規模的能源危機。由於供應匱乏,主流燃料天然氣、煤炭、石油價格不斷飆漲,使得許多國家民眾不堪負荷能源支出飆升,引發動亂與抗議。
英國著名茶品製造商「唐寧」在1831年發明了伯爵茶,並以19世紀初的英國首相 第二代格雷伯爵「查爾斯•格雷」命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孩不斷問「為什麼」的時期,尤其當你回答得越多越詳細,隨之而來的「為什麼」將會充斥在生活對話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小孩,可能偶爾會讓我們一時語塞,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力與想像力。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本身是法律與哲學教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兒童繪畫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和娛樂活動,它還能夠反映出兒童的內心世界、情緒狀態和潛在的心理問題。 透過深入分析兒童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洞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渴望和焦慮,這有助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佛洛伊德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為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奠定了基礎。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孩不斷問「為什麼」的時期,尤其當你回答得越多越詳細,隨之而來的「為什麼」將會充斥在生活對話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小孩,可能偶爾會讓我們一時語塞,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力與想像力。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本身是法律與哲學教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兒童繪畫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和娛樂活動,它還能夠反映出兒童的內心世界、情緒狀態和潛在的心理問題。 透過深入分析兒童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洞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渴望和焦慮,這有助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佛洛伊德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為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奠定了基礎。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