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和解的《美國女孩》|NOWA看電影

需要和解的《美國女孩》|NOWA看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說:母女衝突不可怕,彼此理解後的心心相印,才是最為感人的一幕

▲圖說:母女衝突不可怕,彼此理解後的心心相印,才是最為感人的一幕

台灣導演阮鳳儀的首部長片電影,故事改編90年出生自身成長的過程,移民美國六年後因母親罹癌後再又返國的經驗,描述因誤解而衝突,找到愛後和解的一家人故事,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獎,同時出版《美國女孩:電影劇本與幕後創作全書》。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由旅行袋開始,交代劇中主角媽媽與兩個女兒返台機場的情景,「見到爸爸記得要說中文」點出電影主題,隨著劇情推展得知美國女孩並不是ABC,而是在小學生的年紀出國,青春少女時回台灣生活,即將面臨曾經熟悉卻又陌生的文化,排斥與不安的氛圍。

父親到機場接回久違的母女三人,房屋老舊的壁癌現象與起居空間不足的摩擦,象徵著同住屋簷下面臨考驗的家人關係。

母親攜女返台是為了治療癌症,女兒們不情願就此留在台灣,美國才是她們習慣的世界,有要好閨密可傾訴,有興趣揮灑的空間,而爸爸獨自一人留在台灣工作做好盡責的提款機。

母愛沒有距離

當媽媽回台灣診斷後需要開刀,但仍希望等兩個女兒開學適應生活後才動手術;出席家長會時,大女兒好同學的家長提出不希望她們的女兒走動太近,避免被帶壞了成績時,忿而起身告知所有出席的家長,「成績最後一名的女兒不代表是壞學生,如果我女兒因為成績好才配擁有朋友的話,我寧願他沒有這種朋友。

儘管與大女兒間不停爭吵只有單向對話,最後因互不理解心中的結而拉高對抗衝突時,雖然生氣仍不捨女兒被父親怒打趕緊上前阻攔,看著蜷縮在角落流淚的女兒,才想上前關心剛剛被打的地方,卻也只能對著盛怒衝出家門的她連忙哭著說聲對不起。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在陽台和小女兒燒紙錢的一幕也挺傷感,媽媽說受洗以後就不能替外公、外婆燒紙錢了,小女兒聽聞後說「那他們不是會很窮嗎?」這句童言童語的應答,讓始終擔心即使痊癒後也可能復發,無法安心陪伴看著女兒長大的母親內心揪了一下,望著小女兒的臉龐說聲「妹妹過來媽媽想抱你一下」的緊擁畫面。

因小女兒連續發燒搭車到醫院就診時,媽媽見女兒受罪焦急的不捨,計程車上一連串的咳嗽引起司機的不安,到院經醫護診斷後女兒留院觀察的短暫分離,在SARS肆虐的風暴下,可以想見母親內心的糾結。

▲畫面取自電影預告片

▲畫面取自電影預告片

青春期的女兒心

國中生的短髮要求是女兒難以接受的關卡,嚴謹的校規不允許三千煩惱絲長髮飄逸,重點學校向來不對此妥協,大女兒在校園的不適應還有課堂老師的授課方式,所幸班上有同學主動伸出友誼之手,一解初來乍到的陌生,只是同學對她的稱謂「美國女生」讓她有劃清界線的感受。

面對只能遵從母親隨同回國的要求,青春期少女的叛逆,無法理解母親的心情而爭執不休,只能透過blog書寫和同學交談來宣洩心中的不滿,女兒眼中的母親不僅恐懼而且軟弱,母女關係日漸疏遠,就在妹妹在醫院隔離時,兩人間的衝突正式爆發也引來後續負氣離家的舉動。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父愛內斂不外顯

爸爸嘴上雖然對孩子念著不要光會要東西,其實女兒想要腳踏車的願望仍放在心上想找時機滿足需求,就連本來出門選購書桌但買回的是一張梳妝台;當下班回家見到母女發生衝突互相拉扯時,一時生氣怒不可歇追打女兒後,因而傷心負氣出走的她被警車載回家的附近,遇到正在街頭巷弄尋找的爸爸,透過遠鏡頭我看見放下一顆懸著心的他。

在即將出差前得知小女兒可能染上SARS需要留置醫院隔離,放不下心留在台灣陪伴等待,結果診斷出來僅是感冒引起的肺炎,爸爸拿起車鑰匙就匆忙出門趕去醫院接回家,下一個鏡頭就是隨之蹲坐樓梯痛哭流淚的他,父親對女兒內心的關愛表露無遺。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同樣身為父親的我,對於劇中一家之主的爸爸,對女兒的珍愛疼惜深有所感。特別是說出:如果你還是覺得美國比較好的話,就算窮到脫褲子,我還是會想辦法送你回去。

愛是永不止息

情感流露貫穿全場,日常生活中儘管有不快,也有溫馨動人的段落情節。

媽媽打掃家裡發現大女兒在每頁課本角落畫上他思念的馬,為了轉換兩個女兒想念美國的心,特地帶去雙聖吃美式冰淇淋,體驗感受美國的昔日生活,開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三人的臉龐,這短暫的心靈慰藉彼此沒有距離。

後來爸爸出差回到家,背著小女兒、抱起大女兒的甜蜜愉悅,身上不是沉重的壓力而是喜悅的滿足;晚飯後兩個女孩說說笑笑一起幫爸爸染頭髮,這似乎是觀影至此難見氣氛融洽、和樂歡笑的時刻。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電影劇照取自傳影互動

家人本應是最親近的關係,血濃於水天性使然無法改變,卻也總會認為既然是家人,怎麼不能理解心中的感受;大女兒埋怨媽媽老是把死掛在嘴上,自私不顧她的感受,心裡認為她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媽媽選擇返台治療病症,萬一有閃失孩子還能有爸爸的照料,即便口中說只是在等死,其實正是對於未知不確定的惶恐而發出的求救訊號;小女兒旁觀父母的爭吵,看著姐姐對母親的不耐煩,童稚的她其實是敏感的。

片尾大女兒躺在媽媽的腿上,邊享受掏耳朵邊聊天,
女兒一句「媽媽妳不要死好不好?」
媽媽動容的回著「媽媽很愛你,你知道嗎?很愛很愛」

藉由演員詮釋、對白設計、情緒堆疊的段落篇章,隨劇情發展看到時空背景下劇中人物的成長。愛需要和解與理解,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而是尋找方法。


延伸閱讀:在家上課的妳,可以再皮一點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avatar-img
NOWA 沙龍
28.4K會員
443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