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除了努力之外,你還需要知道的事(下)

    在談如何不讓「害怕失敗帶來的失能感」成為追求更好自己的阻力之前,想先跟大家分享我在【奇異博士】裡面很喜歡的一個橋段:
    主角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因為一場嚴重車禍傷到雙手,為了醫治而四處求醫,最後在尼泊爾的祕寺遇到了上古尊者,在見識到上古尊者的法力後,他們有了這段對話:
    -外科醫生:「你是怎麼做到的?」
    -上古尊者:「你是怎麼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的?」
    -外科醫生:「練習和學習」
    -上古尊者:(點頭微笑)。
    奇異博士的回答是「練習和學習」而不是「我很聰明」。因為厲害的人,也許真的有天份,但他們並沒有一開始就很厲害,而是因為開始之後持續努力的練習跟學習才變得很厲害。
    我記得大學時曾在一堂通識課上聽到老師這麼說:「優秀是不夠的,我們要追求的是卓越」。老師的話除了讓我翻了一個白眼之外,也反映了社會對成功的期待:必須得很努力、不要輕易鬆懈、不要自滿,要當個不被取代的人。
    於是為了追求期望中厲害的模樣,有些人會長期處於過度認真的狀態,認真到忘記如何放鬆、玩耍、與別人自在相處,不知不覺就把自己隔離成一座孤島,就如同蘇軾在«水調歌頭»寫的「高處不勝寒」,意指著當人達到一定厲害的境界時,因為作伴的人變少,而需在成就達成之際承受孤獨。
    這聽起來「變得厲害」要付出的代價還挺高的。
    人之所以會感到孤獨不一定是身邊沒有人圍繞,有可能是即便有一群人圍繞著自己,但卻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才更顯孤單。因此,有個區分點值得停下來思考:
    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一個人?是「別人眼中厲害的人」?還是「發自內心感到滿足的更好的自己」?
    這兩個目標其實會讓人有不同的經驗與感受。主要是與【比較的對象】及【是否獲得他人正向回饋】有關。試著跟過去的自己比就好,以及遠離會一直讓你覺得信心低落的人。
    而不論是要變成別人眼中厲害的樣子,還是發自內心感到滿足的更好的自己,「持續」及「努力」仍然是必要條件。所以要讓成長的過程持續,意識「自我設限行為」的出現就很重要,也讓我們學習與練習一些方法,來弱化那些因預設失敗而產生的阻力:
    1️⃣學習犯傻不是件壞事
    在達成同個目標上,每個人努力的方法可能不同,但不難理解的地方是,我們會盡量找「最聰明」的方法來執行,因為如果有捷徑可以走,那選擇繞路的人看起來就會像個笨蛋,而事實上沒有人想要當笨蛋。可是,有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只要身而為人都會犯錯,也就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經驗到自己有點愚蠢的感覺,那會讓人感到羞愧與不知所措,但其實只是正常發揮。所以,不如在生活中替自己提升一些犯錯的意願,讓自己有時候看起來有點傻,藉機放鬆休息一下,長遠來看不也是挺聰明的嗎?
    2️⃣練習在不舒服感受出現時,問自己需要學習什麼?
    當我們出現一些可能會影響追求進度的感受時,請先不要急著去把這樣的感受消除掉,而是問問自己:會有這種感覺出現是有什麼要我學習的嗎?然後聽聽內在的自己是否給予回應。這是一種很感受性的互動,不容易透過思辨來得到解答,而且需要不斷的練習。感覺有點奇怪,甚至像個傻瓜,不過我們不就是要學習犯傻嗎?不如就一起練習看看吧😊
    請記得,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一定要先開始才可能很厲害。不要讓自我設限成為你的阻力,而是藉由發現自我設限的狀態,去探索並學習與未知的自己共處,讓未知便已知,將阻力轉化為助力,祝福你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我的文章嗎?點愛心跟追蹤是增加我寫作動力的來源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