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荒野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五

    「你們如何處理志工或幹部之間的不同意見?」這是願景基金會的董事,在聽了荒野志工幹部說明會務運作情況後的提問。
    記得當時伙伴的回答是,荒野有那麼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對於各種議題,當然會有不同的看法與立場,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去限制那些伙伴在公開或私下場合所發表的意見,因此對於不友善甚至有點惡意的批評通常是不做公開回應,我們只是更加努力做事。但是荒野當然也有「官方」的立場,這些對某些特定議題的支持或反對,一定會在常務理事會透過充分討論後才形成的共識。所謂共識就是每個常務理事都一致同意的,共識決的意思是只要有一票反對,就否決或擱置,也就是參與會議的成員人人有否決權。
    荒野的常理會儘量採取共識決而不是一般慣用的多數決(以投票表決,多數票為決議),有二個主要考量。
    首先是常理會的成員都是在荒野裡出錢又出力,無私奉獻多年的志工(荒野的幹部是由下而上,通常必須經歷小組、群組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一路歷練,受支持且風評很好的伙伴),如果一個議案有伙伴還有疑慮,我們寧可暫時先擱置,等待規劃得更清楚,或思考得更周全時,再來執行。
    第二是,任何議案若沒有辦法說服多年併肩作戰的好伙伴,而必須透過表決以多數決強行通過,這種情況若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會是埋下往後團體分裂的種子。
    荒野成立後沒多久,我就體會到生態保育是一場無限賽局的挑戰,因此形塑可長可久的組織是念茲在茲的努力方向。無限賽局的特點是不爭一時的輸贏,也不需要英雄般的領導者,需要的是好的組織文化以及相搭配的組織制度,若以正面表列來說,須建立許多良好的文化(組織的潛規則),從負面表列來看,也必須積極避開會讓組織分裂的原因。
    組織會分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分配不均,二是路線不同。
    任何組織剛成立沒有任何資源時都不會有問題,等到組織有知名度擁有越來越多資源,核心幹部就會為如何分配資源而鬧內鬨,最後產生分裂。
    為了避免搶資源的分裂,荒野對於經費使用是絕對的公開透明,以極端的理想性來要求志工幹部,有權力決策的人,不能從荒野支領經費或承接專案。
    至於路線不同表面看得到的,就是決策核心採共識決,也就是必須全體都同意,但是另外有一個看不到的文化(潛規則)是,你不要去制止、命令或評價其他伙伴所採取的行動,這個潛規則有點像荒野的圈護概念。
    所謂不要評價或限制其他伙伴的行動,我舉個例子說明。假如有一個重大的議題處在關鍵時刻,需要動員人到立法院表達意見或展示群眾的力量,這時關心議題的伙伴,不能批評說,你們帶民眾看花花草草不重要,應該來做我這件事才對,或者說,你們群組有很多家長和孩子,就用組織的力量要求團隊把人都帶過來。
    我們不能命令或評價別人所做的事,但是你能以你實際的行動感動別人,讓別人自動自發追隨你。
    守護環境沒有誰的行動比較重要或是誰的關懷是無足輕重的,只要願意行動,任何行動,都有可能在現在或未來,在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地方發揮它的影響力。
    願景的伙伴也在訪談中問我們:「什麼是圈護?圈護後到底是管它還是不管它?」
    在荒野宗旨裡提到,我們透過各種方法來圈護自然棲息地,圈護對荒野而言,的確是個很有深意的名詞。
    自然棲息地的圈護,是管也是不管。管的原因是,一塊棲息地可能被開發,被人倒廢土倒垃圾,可能有外來種入侵……所以必須人為介入去確保他不被破壞。但是當我們擁有管理權之後,我們也只是確保它不被干擾,然後讓這塊棲息地保持原樣,依生物演替原則,維持本來豐富繽紛的自然原貌。
    對於荒野保護協會這個人為組織,我們也是採取圈護的概念,志工幹部與秘書處要確保以荒野之名的任何守護行動都不會被干擾,以公平對待的方式讓所有伙伴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悠遊在荒野裡。
    不去干擾,只確保這個場域不被其他外力干擾,然後,「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這是孔子的感嘆,也是我們心目中的荒野原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