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小日子〉打工不只有益荷包,更有益身心

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正職之餘以投資為副業,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一直是把打工當作副業。當然投資多少也有做一點,可能是我對數字不太敏感,加上我也不太有物慾,平常開源節流的成果大多還是把錢拿去讓媽媽打理。
我在大學的時候開始打工生活,倒不是缺錢或是想要實現什麼物質上的需求,而只是怕吵的我想找個正當理由不待在宿舍裡。室友們聊的話題不外乎異性、美妝保養、學業、社團、人際關係……正好都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情(我怎麼活得這麼孤僻),有點心力就附和搭個話,受不了就戴耳機看韓綜、去圖書館看書、校區裡散步。幸好僑生同學告訴我學校的打工機會,我又多了一個打發時間的去處,在學校出納組一待就待了三年半。除此之外我也試過找家教機會或是其他校內打工、影展工讀生等輕鬆的工作。我的厭世理念就是「人生很無聊,要想辦法打發時間」。
我習慣把生活填滿,獨居後更是如此
我習慣把生活填滿,獨居後更是如此
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養成逛打工版的習慣,習慣性地尋找有機會參與的打工。比起經營人際關係,我把時間更投注在充實自己和打發時間上。說起來好像有一點工作狂的傾向,我希望我的時間不要被虛度,所以我總是能想出一堆自以為有趣的事情充填時間。從別人的角度覺得我是上進青年,但實際上我的動機竟如此消極,我必須從這些積極作為、與他人的互動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現在我除了每天打卡上下班,手上尚維持著兩份打工,一個是語言補習班的工作人員,一個是字幕翻譯。語言補習班原本是實體課程,從我待在台北時就開始配合至今。由於我搬到外地,只能假日回台北時打工,這兩年因為疫情影響,平日晚上開課的時段也能線上工作。至於翻譯工作是我一直希望發展的方向,接過教育平台的小案子翻譯新聞字幕翻譯(一周一篇兩分鐘新聞),今年開始往影劇方面接案,經過年初的陣痛期後,現在終於穩定下來了(一個月接個三到五集)。
這兩份工作能賺多少錢?其實我也沒有很在乎。 當初去語言補習班當工作人員只是希望可以與陌生人有點輕微互動,加上可以去教室吹冷氣讀自己想看的書。託這份工作的福,我真的讀了不少書。翻譯工作與付出的時數相比,能賺的錢其實很少,我是為了持續從生活中學習韓文,也為了累積一點相關工作履歷,才咬牙撐下來的(年初剛開始學習線上系統真的快累死,幸好苦盡甘來)。
我知道自己的個性,不是那種想賺大錢享受人生的人,甚至我連去旅行也傾向吃點苦、走麻煩一點的路。有人覺得一直工作是勞碌命,我卻覺得憑著自己能力腳踏實地賺錢讓我心裡很踏實。也許大部分的人喜歡投資在數字上,那我想我就是喜歡投資在我的人生體驗上。
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屏東鄉下農忙找不到人手,所以請九十多歲的阿公幫忙裝芒果。他眉飛色舞地講著自己手腳多快,裝箱裝得多漂亮;又講著自己一天賺多少錢,還有便當飲料可吃。他其實不缺那點錢,跟我一樣,能打發時間又能證明自己還有工作的能力,是對自己存在的一種肯定。
一般人對老人的想像都是社會的「負資產」,需要付出更多資源在這個族群上。但我阿公證明了他還是可以工作,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不是「負資產」。雖然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活到九十多歲了,但我會持續投資在自己身上,希望我年紀大了還能像阿公一樣,持續讓自己的存在很有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