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哀傷裡藏著對萬物萬事的溫柔_讀陳夏民《失物風景》+ 書摘節錄

前幾週參與 Aesop 忠孝店台北電影節的換書活動,方法很簡單,只要帶一本藝文類的書便可換取一本書架上的書。
架上大多是有關電影、攝影、藝術、設計、美學相關書籍,以複數型態陳列。文學選書則為數不多,每件作品可能只有一本單獨存在,像是孤獨的個體。而有一本書,清淡優雅的低調書背設計吸引了我,這就是陳夏民的《失物風景》
《失物風景》封面的裝幀極美,淺藍的樹影像是倒映於河水裡,白色標題字蝕刻書封,若隱若現被嵌入風景裡,逐漸失去形體。
兩行小小的字寫道:「好想變成很好很好的人,被未來的人這樣掛念著。」掛念即將逝去的一切情意,想必是個情感深切的人。
文字是否對你有感召,不需花太多時間閱讀便可知悉,因為這是原始直覺性的吸引。如同戀人總愛問伴侶:「你喜歡我那裡?」戀人回答:「因為你是你,所以我全都喜歡。」即使用物理性的條列式訴說,也無法以言語描述喜歡與愛的程度。
抱著對這本美麗封面的書,開始進入命定的判斷,我坐在Aesop 充滿香氣的閱讀區,翻開了第一篇《陳犬》。
這篇描述作者陳夏民撿回一隻流浪狗而影響生活的故事。原先精神狀況不穩定的陳犬受到良好的照顧後,與作者共度一段美好的日子。
原先以為是到此為止的圓滿故事,陳犬卻在某天作者出差工作交託別人照顧時掙脫束縛而離開。在陳犬的心裡,他意識到即將再度被所愛的主人遺棄。
「若我先離開就不算是被拋棄了吧。」
精神狀況不穩定的陳犬選擇離家出走。雖然後來再度尋回陳犬,那曾經的遺棄感卻被牢牢記在陳犬的眼神裡。
直到有一天陳犬消失不見,作者費盡力氣仍無法找回。
「原來一個生命若決定要消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房東安慰作者說:「 狗要死了,會找地方去,不願意死在家裡。」
讀到此處,心裡像被揪住般。在飼主無能為力的失去裡,仍可感受人與狗之間的羈絆,對於家的認同。雖然我不知道不告而別與在摯愛面前慢慢迎死,哪種比起來更錐心刺骨。
開頭第一篇就如此觸動,不多做考慮便帶這本《失物風景》回家。

陳夏民的散文集《失物風景》,像是將過去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失去做悼念。關於物品的記憶、關於童年、大學師長、摯愛的親人、憂鬱的老友,在生命誕生後,通往終點的倒數計時也隨之啟動,時時刻刻,人生就是不斷的失去。
即便是他人的人生片刻寫下的散文集,讀者總是能在其中找到相似的體驗,或著說是一種情感投射。
在看《失物風景》時,剛好前一本閱讀到郭強生《作家命》談論東華創英所教授們彼此生活的回憶。而陳夏民恰好有篇談論失去的恩師,同時也是創英所的教授,兩本書的情節連結一塊,對描述對象的存在感更為真實。
畢業前幾週,她在課堂上送給我們一人一本《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畢業之後,你們就得要學著跟孤獨相處,很多時候,你們就是一個人了。」 - 《失物風景》
《作家命》其中一篇郭強生懷念起童年,提到自己從小就是孤獨敏感的孩子,在文學裡找尋容身之處。這兩位文學家的共同感,都有種不能言喻的孤獨,還是學文學總是孤獨的?
之前曾寫過 《談學習獨處,與悲傷與作品的深度之關聯》,學習獨處並且習慣獨處,也許是創作者的必要條件。能夠學習獨處,方能沉靜於創作。

閱讀久了常有一種情況,有時文中的情節,恰好跟現實悄悄對上線。
在看第一篇陳犬的同時,友人傳訊息來,說著當初贈與她的狗狗肖像畫,在下午的陽光照耀下,出現了愛心的光斑。謝謝我當初送的那張畫,雖然狗狗已經離開人間飛去天堂,但在這個肉體已消逝的空間,狗狗的愛仍然在主人身邊守護著。
節錄了陳犬篇章與友人分享:
「對當時的我而言,陳犬的存在似乎超越了朋友、愛人與親人,對於一名毫無自信每天煎熬著內心,對著電腦螢幕煩躁地搜尋減肥資訊甚至交友網站的胖子而言,能夠有一個生命,願意無條件地包容自己,這幾乎是宗教性的付出了。」
在不同的地點,心情卻能隨著文字同步經歷複雜的情感,除了讚嘆文學的感招,這又像是宇宙連結提醒我們,寵物與主人彼此的愛是超乎得失的愛。 即使這本書充滿了物哀之感,在散文集的一開始,陳夏民寫下:
以前不懂,看到一個人攤開溫柔的內裡,會為他擔心,怕他被傷害。現在稍懂,會覺得溫柔的人是一份禮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人,都能好好珍惜。
哀傷裡藏著對萬物萬事的溫柔,我想這是我喜歡這本失物風景的原因。

節錄部分喜愛的書摘分享,可以大致感受一下文字的感覺,但這些整理遠比不上完整一整本書的脈絡與情境。
  • 二十三、四歲那一陣子,每天得吃安眠藥才能淺眠,起床全身痠痛,雖然全身機能都正常運作,但在執行稍微複雜的工作時,覺得眼前物事都在水中漂浮,,空氣中有一種淡淡的共鳴感,所有碰觸到的一切都在震動。
  • 成年之後,因為電視節目或電影的影響,常興起舉辦生前告別式的念頭,或許是想要討個安心,確認自己是被掛念著的,同時也想知道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樣。但人不都是孤零零地來、孤零零地走,為什麼對於「被記得」,會有那麼深的執念? 一名前任經過幾任戀人的交替而被遺忘姓名?一座祖墳過了幾代就成為孤墳?或許,我們都害怕變成宇宙的塵埃,害怕自己不曾存在過。等等應該會下雨吧。
  • 我已經理解,對別人的好都是給出去,沒有人應該收受,既然不確定對方是否需要,自然不該期待收獲。但過去的我天真地相信關係建立在互相回饋之上,只要把心掏出來就會換到等價的情意,我錯的離譜。
  • 那樣的愛,需要巨大的修煉,我學不來。我每掏出去的一份心意,都無法灑脫地忘記,所以我被掏空,過得那麼苦。
  • 我其實也想知道,怎樣的人才值得手牽手走進全家福照片裡。光是對你好,對你體貼,這樣就夠了嗎?但彼此本來都是陌生人啊。 從認識到相愛,再從相愛到結婚,内心要對這一份關係有多踏實、 多坦然才能夠走進下一階段?你難道不想知曉對方的一切嗎?所有身體的細節、所有心理的痕跡、所有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皺摺?
  • 活在世界上,讀完書,出了社會,誰的人生沒有過因一時放縱而換來回想起便要全身顫抖的陰影?那些人生中最卑微最抬不起頭的時刻,那些最猥瑣最不能言說的色情片段,你難道不會想要聽對方說起嗎?而你自己,又有信心能夠把陰影交付給對方嗎?你又如何確認對方聽了不會逃跑,你怎麼知道自己值得個那麼好的人?
  • 為什麼熱愛海明威的《太陽依舊升起》? 因為這本書討論的不是太陽,而是永夜。以前不懂,自己明明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為何會給人非常陽光或是熱血的錯覺。後來才領悟,原來是必須說服自己相信明天會更美好,才能不帶怨恨地面對當初的選擇。久了以後,也就以為自己活在陽光下了。這樣也好,真的很好。
  • 以前不懂,看到一個人攤開溫柔的內裡,會為他擔心,怕他被傷害。現在稍懂,會覺得溫柔的人是一份禮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人,都能好好珍惜。
作者:陳夏民 書名:失物風景 出版社:凱特文化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感謝書友玉塵帶我去 Aesop 忠孝東路店換書,活動還沒有結束,有興趣的朋友也可帶藝術相關書籍去換書,更換留姓名資料即可,並可體驗現場的香氛產品。
玉塵也寫了一篇關於失物風景的閱後感:《 讀陳夏民失物風景,你失去過什麼?》,他說:『 惟有「書寫」,才能把那些糾結的線都理清,也能更加認清自己一路上的樣貌。
有興趣也可以延伸閱讀一下。我自己很喜歡呢。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每月用心編寫2~3篇文章,追蹤作者,不錯過文章上線第一時間通知^^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