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必要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先從幾個角度切入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否存在?如果它在人世間是不可能,如同一條能飛天的魚,那麼追求它是否成了白費力氣?
何為知行合一?行其所知,知其所行,尤前者為重要。我們都曾經歷過知行合一的交點。剛出世時,無知,但仍然具有哭泣、攝食等行動能力,是處於行先於知的狀態;等長大一些,認知能力起步,開始知道了許多知識和道理,但是心智能力和身體還難以做到;約少年時期,心智能力和身體機能逐漸成熟,這才有了知行合一的前提。這時,又以每個人的特質差異,而選擇先搜集資訊,再行動,或者先踏出行動,再從經驗中總結,兩種都是同時持續提升知與行的方法。但是大多數人是選擇偏用其一,善知者被自己無限的推演想像困住而不利於行,善行者被自己前進的慣性所裹挾而不停下思考,都有各自己的問題。最糟糕的是放棄成長者,這些人只尋找並接受輕鬆、自己搆得著的道理,並重複那些簡單、早已能做到的行動,讓自己知限於行。這樣的人,確實也是「知行合一」,但顯然不是我們想追求的那種。
知行合一是否真的為好?成為一條能飛天的魚,是否真的於魚有益?或者反而更利於鳥類的捕食?別說逃跑,離開水的魚根本無法呼吸,飛天反倒是害了自己。人呢,知行合一是否也反倒有害?
例如堅持獨善其身,卻顯得不合群,反倒受到他人排擠,使滿腹大志辦不成。例如知其不可為即不為之,那麼是否就永遠不能成長、突破、創造?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照這定義看來,知行合一顯然不符合一流智力。或者,是我們對於知行合一的定義不夠完備。以上舉例的知行合一,更像是一種機械式的決斷,只要輸入程序(知)就自動產生回饋(行)。我們都知道,這種粗糙的知行合一只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顯然,這台機器還需要另外的技能,去定義何為知行合一。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學寫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要你和別人交換自己的人生,條件是不管好壞都得接受,你願不願意?如果不想,你怎麼能說自己不幸福?
那是一張淡然的臉。淡黃、扁平、瘦弱的五官,有光打上的時候,那陰影是隱忍惶怒的。
她不想被認為是個隨便的女人,所以她吻了他。
如果把燈關上的話......
看過那些美麗的風景,不代表你是更好的人。 我過份討論了拍照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現自己使用的平台並不鼓勵太多的文字,但是根據平台的法則,附上圖片的文字觸及率會更高,我也就著功利的心態放了一張。可是我懷疑,你會因此記住它嗎?
什麼是意向性能力呢?你可以大概理解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 意向性能力是有依照能力程度分級的,以下是由一階到四階的意向性能力的舉例。希望能幫你更好了解何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以及分級的指標。
如果要你和別人交換自己的人生,條件是不管好壞都得接受,你願不願意?如果不想,你怎麼能說自己不幸福?
那是一張淡然的臉。淡黃、扁平、瘦弱的五官,有光打上的時候,那陰影是隱忍惶怒的。
她不想被認為是個隨便的女人,所以她吻了他。
如果把燈關上的話......
看過那些美麗的風景,不代表你是更好的人。 我過份討論了拍照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現自己使用的平台並不鼓勵太多的文字,但是根據平台的法則,附上圖片的文字觸及率會更高,我也就著功利的心態放了一張。可是我懷疑,你會因此記住它嗎?
什麼是意向性能力呢?你可以大概理解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 意向性能力是有依照能力程度分級的,以下是由一階到四階的意向性能力的舉例。希望能幫你更好了解何為「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以及分級的指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真正活出自己需要勇往直前。雖這句話老套,但所言不假。 若我們永遠只在口頭上談論、只在意識上明白所有的道理、法則與宇宙的運作, 永遠忽略生活的實踐和實質的行動創造,那麼我們想要的所有一切都只會停留在想像,成為腦中時顯時滅的幻影。 這樣,是否太可惜了?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Thumbnail
這裡所謂的「知易行難」,並非全然表示人性方面「知」和「行」的哲理關係,而是偏向在處事方面,明知應為;卻又難為的無奈情境。企業管理領域裏;從知到行之間的‘’發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連起的線性關係。它們可以直接被套入邏輯思維之後,就立即化為行動處理了嗎? 想要了解市場真相,須
Thumbnail
相信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被送來人世間。除了少數特殊的情況之外,長大的過程到走入社會,一路上都在建立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我認為 “生活本能” 是一個人的 "整體智慧” * 的核心部分。 一切生命的展開, 事實上都牽涉到思考、反應,斟酌,計畫與執行。 從立下目標,瞭解可能面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真正活出自己需要勇往直前。雖這句話老套,但所言不假。 若我們永遠只在口頭上談論、只在意識上明白所有的道理、法則與宇宙的運作, 永遠忽略生活的實踐和實質的行動創造,那麼我們想要的所有一切都只會停留在想像,成為腦中時顯時滅的幻影。 這樣,是否太可惜了?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Thumbnail
這裡所謂的「知易行難」,並非全然表示人性方面「知」和「行」的哲理關係,而是偏向在處事方面,明知應為;卻又難為的無奈情境。企業管理領域裏;從知到行之間的‘’發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連起的線性關係。它們可以直接被套入邏輯思維之後,就立即化為行動處理了嗎? 想要了解市場真相,須
Thumbnail
相信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被送來人世間。除了少數特殊的情況之外,長大的過程到走入社會,一路上都在建立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我認為 “生活本能” 是一個人的 "整體智慧” * 的核心部分。 一切生命的展開, 事實上都牽涉到思考、反應,斟酌,計畫與執行。 從立下目標,瞭解可能面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