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不許一溪奔”中的千年寂寥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每讀歷史,我都疑惑,為什麼權力傲慢者那麼害怕人們“說話”?哪個朝代真的會被“說”死不成?歷經滄桑,我終於明白。其實高高在上的權力壟斷者,心中非常明白,天總會亮的。他們只是希望,不要在自己死亡之前亮起來。他們真正害怕的不是你說的話,他們是怕你把太陽吵醒而已。
——旭

萬山不許一溪奔

[正體]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简体]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楊萬里,桂源鋪
楊萬裡(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謚號文節,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quán]、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有《誠齋集》、《誠齋詩話》傳世。
1949年3月,淮海戰役(徐蚌會戰,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國民政府戰敗,黨國已是風雨飄搖。中國的“士大夫”們,總是懷抱家國情懷,希望給民族找一條出路。胡適、雷震、杭立武、張佛泉等人,在台大校長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49年1月20日開始擔任台大校長)的家中。商議創辦一本為自由吶喊的雜志 — — 《自由中國》。
淮海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坦克大隊坦克配合步兵發起攻擊
淮海戰役前夕(1948年11月5日)雙方布陣
思想總是追不上大勢,雜志還沒開辦,國民政府就已經敗退到了台灣。於是,1949年11月,《自由中國》在台北創刊。由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sì][mén],讀書時曾取名洪辭,又改為適之) 擔任發行人,主要編輯是雷震和殷海光。
雷震(1897年6月25日-1979年3月7日),字[jǐng][huán],出生於大清帝國浙江湖州府長興。青年時赴日本留學,1917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23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法政學科就讀,主修憲法。1926年他回到中國,曾任湖州中學校長,後轉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為王世傑之部屬。1947年,他於浙江省長興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之一。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到了台灣後,痛定思痛,下決心改革國民黨,期待早日“光復大陸”。在1950年7月,主導國民黨中常委臨時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改造案》。要求整頓各級組織,進行黨員登記,發展新黨員。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了財政整頓,改革幣制,穩定物價,並開始實行土地制度改革,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
9月29日,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通過《黨員歸隊實施辦法》規定:“凡脫離組織之黨員,未參加此次黨員歸隊登記者,一律撤銷其黨籍;黨員登記日期為20天,不得展延;各主辦單位於登記結束後,15日內將報到黨員納入組織。”
大概是對國民黨的徹底失望,雷震根本沒有去參與登記 — — 等於主動脫黨了。
1954年5月,雷震在《自由中國》發表《搶救教育危機》一文,批評黨國干擾學校教育,惹惱了蔣介石。12月,蔣介石在“宣傳匯報會”上下令開除其黨籍。國民黨秘書長唐縱(1905年-1981年,字乃健,湖南省酃[líng]縣人)表示雷震到台灣後並沒有參加國民黨的歸隊登記,蔣介石怒氣難消,說:“沒有黨籍也要開除!”。
他從1958年起參與李萬居(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孟南,台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吳三連(1899年11月15日-1988年12月29日)、高玉樹(台灣話:Ko Gio̍k-sū,1913年9月3日-2005年6月15日,台灣台北市興雅莊車層[今屬大安區延吉街]人) 等78人發起組織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該組織無法取得行政機構之許可,算是台灣地區的“非法組織”。
1960年,蔣介石 70 大壽之時,雷震在《自由中國》上發表祝壽專號,開展大連署反對蔣介石三連任總統。5月4日他發表了《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5月18日決議即日起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隨即籌備組織中國民主黨。同年9月4日,雷震、劉子英、馬之骕、傅正被逮捕,並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
胡適曾經找蔣介石為雷震求情,未果。1961年,雷震的64歲生日,胡適手書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桂源鋪》饋贈與雷震:“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德剛(英語:Te-Kong Tong,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曾回憶說胡適對雷震案,始終內疚彌深。
胡先生這個懦弱的本性在當年所謂‘雷案’中,真畢露無遺。他老人家那一副愁眉苦臉,似乎老了二十年的樣子,我前所未見,看起來著實可憐。後來,我拜讀了他那自我解嘲的雷案日記,尤覺這位老秀才百無一用之可憐。‘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唐德剛

堂堂溪水出前村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俄語名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出生於浙江奉化。
1975年4月5日晚上11時50分,蔣介石逝世。1976年11月13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追認“保留總裁一職”,同時決定設立“中央委員會主席”。11月15日,十一全會通過黨章修正,黨設主席一人,綜攬全黨黨務,並於11月16日推舉蔣經國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正式接掌政權。
蔣經國晚年對台灣內部政治立場寬容,並決心走向民主化道路。 ——這一方面因為台灣在外交上承受的壓迫,同時也是內部民主呼聲高漲。即使如此,也不得不佩服蔣經國本人的內心追求。一個享受過權力的人,放下權力格外艱難。
我承認,也許你們說的都是真的,但是,那隻不過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嘗到真正權力的滋味。
——宋慶齡,塔奇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記錄
縱觀歷史,華盛頓其實在美國憲法制約下,從來沒有真正“獨享”過權力。
大概世界歷史上,僅有一個人 ——蔣經國,是真正在“獨享”權力後,將權力還政於民的。
1980年,蔣經國發表了《難忘的一年》。召開了國家安全會議特別會議,在中央常會決定了今後努力方向: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民主均富、國防鞏固和教育發達。
我身為總統,保護憲法和維護民主法治,就是我的責任。至於將來國家元首一職,由蔣家人士繼任一節,本人從未有此考慮。
—— 蔣經國,1985年8月15日,蔣經國回答美國《時代》雜志香港分社主任仙杜拉·伯頓訪問時表示。
中華民國總統的繼承,是經由憲法選舉而產生,總統家人中不能也不會參加競選,憲法絕不變更,更不會實施軍政府統治
——蔣經國,1985年12月25日,在行憲紀念大會開會典禮上的講話。
1987年2月,蔣經國決定解除戒嚴並開放政治團體活動,推動民主法治之進程。
1987年5月,下令處理三七事件。三七事件,又稱1987年烈嶼屠殺、東崗事件、或東崗慘案。1987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軍小金門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的越南難民船事件。郝柏村於2000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證實事件中的越南難民19屍20命全部遇害,但有在場士官見證不止此數。本次事件的調查,直接導致蔣經國決心解除戒嚴。
1987年7月15日上午零時,廢除台灣地區戒嚴令(《台灣省戒嚴令》,全稱為《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一號》)。該戒嚴令由中華民國台灣省政府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 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人)於1949年5月19日頒布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准時間)起在台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7月15日解除為止,共持續38年56天。其實行時間僅次於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所頒布的戒嚴令,是世界第二長的戒嚴令
1987年11月2日,台灣宣佈開放大陸探親。
1988年1月13日7時30分,蔣經國在大直官邸起床後突感身體不適,13時55分,大量吐血,15時55分辭世,終年78歲。
經國受全國國民之付託,相與努力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業,為共同奮斗之目標。萬一,余為天年所限,務望我政府與民眾堅守反共復國決策,並望始終一貫積極推行民主憲政建設。全國軍民,在國父三民主義與先總統遺訓指引之下,務須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加速光復大陸,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是所切囑。
——蔣經國遺囑,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五日王家驊敬謹記述
旭,2022年5月31日

在歷史中讀詩:
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人間惆悵客: 納蘭容若]


關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耀天地——旭,日在九天

雖不能戰,吹就是了;公即是私,搶不會嗎?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在九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万里山河无生计,泛舟江海作孤客 莫嘆歲月艱,一年更一年。 ——旭 志 蘇軾(1037年1月8日,眉州眉山-1101年8月24日,常州),字子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現存於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 [正體] [简体] 情
万里山河无生计,泛舟江海作孤客 莫嘆歲月艱,一年更一年。 ——旭 志 蘇軾(1037年1月8日,眉州眉山-1101年8月24日,常州),字子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現存於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 [正體] [简体] 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萬山不許一溪奔」是南宋.楊萬里七言絶句《桂源鋪》中的名句,由於富涵深刻的意義,經常在各種場合被引用,今天我們就來讀這首詩。作者楊萬里(1127.10.29-1206.6.15)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江西.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詩史上地位崇高,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家
Thumbnail
徵人怨 / 徵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抒發了一位長期駐守邊境的戰士的怨恨之情。詩中沒有用「怨」字,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戰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戰鬥生活,描繪了邊疆荒涼寒冷的景象,隱含著戰士深深的怨恨。全詩語言優美,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若依河洛人的造神原則,論理李登輝是該被封神的。光是其帶領台灣從威權轉型民主,就已是創中華文明,千古未有之功業。就此,更帶領台灣人走出了中國歷史,有如無間地獄的輪迴怪圈。因此《河洛造神》系列歷史小說,敝人寫完第四部的《開台聖王鄭成功》後,打算續寫第五部《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謹以此文,作序。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萬山不許一溪奔」是南宋.楊萬里七言絶句《桂源鋪》中的名句,由於富涵深刻的意義,經常在各種場合被引用,今天我們就來讀這首詩。作者楊萬里(1127.10.29-1206.6.15)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江西.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詩史上地位崇高,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家
Thumbnail
徵人怨 / 徵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抒發了一位長期駐守邊境的戰士的怨恨之情。詩中沒有用「怨」字,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戰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戰鬥生活,描繪了邊疆荒涼寒冷的景象,隱含著戰士深深的怨恨。全詩語言優美,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若依河洛人的造神原則,論理李登輝是該被封神的。光是其帶領台灣從威權轉型民主,就已是創中華文明,千古未有之功業。就此,更帶領台灣人走出了中國歷史,有如無間地獄的輪迴怪圈。因此《河洛造神》系列歷史小說,敝人寫完第四部的《開台聖王鄭成功》後,打算續寫第五部《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謹以此文,作序。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