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萬山不許一溪奔”中的千年寂寥

每讀歷史,我都疑惑,為什麼權力傲慢者那麼害怕人們“說話”?哪個朝代真的會被“說”死不成?歷經滄桑,我終於明白。其實高高在上的權力壟斷者,心中非常明白,天總會亮的。他們只是希望,不要在自己死亡之前亮起來。他們真正害怕的不是你說的話,他們是怕你把太陽吵醒而已。
——旭

萬山不許一溪奔

[正體]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简体]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楊萬里,桂源鋪
楊萬裡(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謚號文節,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quán]、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有《誠齋集》、《誠齋詩話》傳世。
1949年3月,淮海戰役(徐蚌會戰,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國民政府戰敗,黨國已是風雨飄搖。中國的“士大夫”們,總是懷抱家國情懷,希望給民族找一條出路。胡適、雷震、杭立武、張佛泉等人,在台大校長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49年1月20日開始擔任台大校長)的家中。商議創辦一本為自由吶喊的雜志 — — 《自由中國》。
淮海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坦克大隊坦克配合步兵發起攻擊
淮海戰役前夕(1948年11月5日)雙方布陣
思想總是追不上大勢,雜志還沒開辦,國民政府就已經敗退到了台灣。於是,1949年11月,《自由中國》在台北創刊。由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sì][mén],讀書時曾取名洪辭,又改為適之) 擔任發行人,主要編輯是雷震和殷海光。
雷震(1897年6月25日-1979年3月7日),字[jǐng][huán],出生於大清帝國浙江湖州府長興。青年時赴日本留學,1917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23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法政學科就讀,主修憲法。1926年他回到中國,曾任湖州中學校長,後轉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為王世傑之部屬。1947年,他於浙江省長興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之一。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到了台灣後,痛定思痛,下決心改革國民黨,期待早日“光復大陸”。在1950年7月,主導國民黨中常委臨時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改造案》。要求整頓各級組織,進行黨員登記,發展新黨員。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了財政整頓,改革幣制,穩定物價,並開始實行土地制度改革,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
9月29日,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通過《黨員歸隊實施辦法》規定:“凡脫離組織之黨員,未參加此次黨員歸隊登記者,一律撤銷其黨籍;黨員登記日期為20天,不得展延;各主辦單位於登記結束後,15日內將報到黨員納入組織。”
大概是對國民黨的徹底失望,雷震根本沒有去參與登記 — — 等於主動脫黨了。
1954年5月,雷震在《自由中國》發表《搶救教育危機》一文,批評黨國干擾學校教育,惹惱了蔣介石。12月,蔣介石在“宣傳匯報會”上下令開除其黨籍。國民黨秘書長唐縱(1905年-1981年,字乃健,湖南省酃[líng]縣人)表示雷震到台灣後並沒有參加國民黨的歸隊登記,蔣介石怒氣難消,說:“沒有黨籍也要開除!”。
他從1958年起參與李萬居(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孟南,台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吳三連(1899年11月15日-1988年12月29日)、高玉樹(台灣話:Ko Gio̍k-sū,1913年9月3日-2005年6月15日,台灣台北市興雅莊車層[今屬大安區延吉街]人) 等78人發起組織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該組織無法取得行政機構之許可,算是台灣地區的“非法組織”。
1960年,蔣介石 70 大壽之時,雷震在《自由中國》上發表祝壽專號,開展大連署反對蔣介石三連任總統。5月4日他發表了《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5月18日決議即日起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隨即籌備組織中國民主黨。同年9月4日,雷震、劉子英、馬之骕、傅正被逮捕,並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
胡適曾經找蔣介石為雷震求情,未果。1961年,雷震的64歲生日,胡適手書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桂源鋪》饋贈與雷震:“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德剛(英語:Te-Kong Tong,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生於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唐德剛曾回憶說胡適對雷震案,始終內疚彌深。
胡先生這個懦弱的本性在當年所謂‘雷案’中,真畢露無遺。他老人家那一副愁眉苦臉,似乎老了二十年的樣子,我前所未見,看起來著實可憐。後來,我拜讀了他那自我解嘲的雷案日記,尤覺這位老秀才百無一用之可憐。‘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唐德剛

堂堂溪水出前村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俄語名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出生於浙江奉化。
1975年4月5日晚上11時50分,蔣介石逝世。1976年11月13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追認“保留總裁一職”,同時決定設立“中央委員會主席”。11月15日,十一全會通過黨章修正,黨設主席一人,綜攬全黨黨務,並於11月16日推舉蔣經國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正式接掌政權。
蔣經國晚年對台灣內部政治立場寬容,並決心走向民主化道路。 ——這一方面因為台灣在外交上承受的壓迫,同時也是內部民主呼聲高漲。即使如此,也不得不佩服蔣經國本人的內心追求。一個享受過權力的人,放下權力格外艱難。
我承認,也許你們說的都是真的,但是,那隻不過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嘗到真正權力的滋味。
——宋慶齡,塔奇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記錄
縱觀歷史,華盛頓其實在美國憲法制約下,從來沒有真正“獨享”過權力。
大概世界歷史上,僅有一個人 ——蔣經國,是真正在“獨享”權力後,將權力還政於民的。
1980年,蔣經國發表了《難忘的一年》。召開了國家安全會議特別會議,在中央常會決定了今後努力方向: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民主均富、國防鞏固和教育發達。
我身為總統,保護憲法和維護民主法治,就是我的責任。至於將來國家元首一職,由蔣家人士繼任一節,本人從未有此考慮。
—— 蔣經國,1985年8月15日,蔣經國回答美國《時代》雜志香港分社主任仙杜拉·伯頓訪問時表示。
中華民國總統的繼承,是經由憲法選舉而產生,總統家人中不能也不會參加競選,憲法絕不變更,更不會實施軍政府統治
——蔣經國,1985年12月25日,在行憲紀念大會開會典禮上的講話。
1987年2月,蔣經國決定解除戒嚴並開放政治團體活動,推動民主法治之進程。
1987年5月,下令處理三七事件。三七事件,又稱1987年烈嶼屠殺、東崗事件、或東崗慘案。1987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軍小金門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的越南難民船事件。郝柏村於2000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證實事件中的越南難民19屍20命全部遇害,但有在場士官見證不止此數。本次事件的調查,直接導致蔣經國決心解除戒嚴。
1987年7月15日上午零時,廢除台灣地區戒嚴令(《台灣省戒嚴令》,全稱為《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一號》)。該戒嚴令由中華民國台灣省政府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 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人)於1949年5月19日頒布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准時間)起在台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7月15日解除為止,共持續38年56天。其實行時間僅次於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所頒布的戒嚴令,是世界第二長的戒嚴令
1987年11月2日,台灣宣佈開放大陸探親。
1988年1月13日7時30分,蔣經國在大直官邸起床後突感身體不適,13時55分,大量吐血,15時55分辭世,終年78歲。
經國受全國國民之付託,相與努力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業,為共同奮斗之目標。萬一,余為天年所限,務望我政府與民眾堅守反共復國決策,並望始終一貫積極推行民主憲政建設。全國軍民,在國父三民主義與先總統遺訓指引之下,務須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加速光復大陸,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是所切囑。
——蔣經國遺囑,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五日王家驊敬謹記述
旭,2022年5月31日

在歷史中讀詩:
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人間惆悵客: 納蘭容若]


關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耀天地——旭,日在九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