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1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47 #Reading 《走近中醫》

閱讀時間:2022.8 閱讀媒介:實體書 書籍來源:朋友推薦 出版時間:2004.10.10初版,2019.10.24三版四刷 ISBN: 9789866595820 #中國醫藥
在閱讀這麼多跟理財、學習相關的書後,第一次看朋友推薦跟健康相關的書籍,中醫在我的人生經驗中,沒有出現過幾次,有印象只有高中去針灸過,跟一、兩次吃中藥罷了,這次很開心可以瞭解看看中華文化的醫學,是怎麼樣的延續到現今。一提起中醫,不外乎是扁鵲、華佗等,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專家,但實際上有很多古文,或多或少提到有關中醫的事情,一般稱作 #醫案,像是關羽刮骨,就是三國演義中相當有名的橋段,或是胡適的舔眼翳,也是一個特別的醫案,從《#黃帝內經》、《#傷寒論》,到《#本草綱目》,都可以從歷史文物中,窺探一二。
杵狀指的判斷方式
其實有些東西我也不是非常瞭解,在記錄一些書籤筆記後,回頭來看也忘記當初的想法了,可能只能簡單條列一些有印象的東西了:
  1. #望聞問切:這是最基本的診療方式,望,觀察氣色,聞,診聽聲息,問,詢問症狀,切,摸脈象,我長那麼大還是第一次聽到。
  2. 一個小便化驗顯示「衣原體陽性」的「非淋性尿道炎」患者,在抗生素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服用一張利水化濕、行氣疏肝的方子,遷延一年的病就好了。我覺得這有點像是由內而外的全人想法,一個濕邪的個案,不只是藥到病除的治標方式,而是改善體質的切入方法,矯治身體平衡的狀況。
  3. 生命的本質,會有元陰、元陽,氣的經絡,和津液在體內的輸布。把虛與虛不受補的想法,用燒開水來比喻,水沒了,要補的是水還是柴,就跟虛補的觀念有關。
  4. 「#氣」的存在,就像電流,有賴於生命原物質的不斷作用而產生,因此會有氣滯、氣癒、氣逆、氣陷的失常狀況產生。而 #經絡 就是氣的通道和路徑,但解剖上卻一無所獲,可是實際上的確有特殊的穴位,會影響著身體運作,去介入這些穴位與經絡,還是可以有效改善狀況。
  5.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經四布,五經並行」《內經》,是對津液在體內生成、輸布與排泄的過程。
  6. 一個醫案,是一位年輕女子手部骨折癒合不全,作者覺得不需要額外做植骨,而應該補「腎」,因為骨骼生長與腎有密切關係,所以給了補腎中藥(包含以前在骨科常聽到的 #鹿角膠),三個月後骨頭痊癒了。這個故事讓我覺得非常合乎邏輯,有時候不是表面的狀況,還是要看潛在真正的原因。我曾經就遇到一個打麻將的阿姨,跌倒骨折後,吃太多龜鹿二仙膠,然後反而長骨刺,導致手腕角度不足及疼痛,李佳歡跟林廷諺還記不記得啊XD
  7. 「心,其華在面;肝,其華在爪;脾,其華在唇;肺,其華在毛;腎,其華在髮。」,由此可知,身體外在表徵的狀態,都是有內在對應的身體狀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杵狀指」,與指甲的紋路,都可以對自己身體的異常略知一二。
  8. #去菀陳莝,「菀」有鬱結、積滯之意;「陳」即日久、陳積;「莝」原意為鍘除雜草,故去菀陳莝可引申為去除日久積滯於體內的糟粕物質。
  9. 五臟跟五行的關係,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而五行也有各自的顏色,火紅、木青、土黃、金白、水黑。其衍伸出來的理論,我就沒有那麼瞭解了QQ
  10. 聽覺的辨識,可以從音調、音質、音強、音量來判斷。
  11.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清•陳修園的《醫學實在易·問證詩》中,所歸納的《#十問歌》。
  12. 問大便中的「泄謝」,和便祕相反,要考慮的是脾胃功能衰弱,胃是鍋子,元陽是火,而火不足,鍋子就會煮不熟,才有「#完穀不化」的腹痛腹瀉現象。
  13. 溫熱病中的「#血分證」,是指在衛、氣、營三個層次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轉入的層次,像是肌膚紫黑斑、血尿血便吐血等,都是血液亢進運行,所造成的「血熱妄行」。
  14. 湯頭揭祕提到《內經》「主病之藥為君,佐君之藥為臣,應臣之藥為使。」,在後世完善補充下,藥方的邏輯,已經有#君臣佐使 的原則意涵了。
  15. #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每一個方法內,都有各自的概念、用途與種類,我覺得這真的不愧是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像是補法中的五臟與五行,就會有相生相剋的關係,進而補充「母子」關係不足的那一方。
五行的相生相剋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有些事情的觀點與邏輯,其實穿越時空後互通有無,古人的千年精華智慧,還是有他一定的緣由,就像中國中醫學者 #屠呦呦,在長年努力之下,證實了中醫傳統藥方中,青蒿素確實可以用科學解釋如何挽救瘧疾患者的生命,著實讓人欽佩。當然也有很多歷代君主,在服用過多的「長生不老藥」後,「重金屬中毒」身亡,不能用一種工具面對萬種狀況。
這本書給我了很多不一樣的觀點,希望大家會喜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