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結交新朋友或面試工作時,常常都會被問這麼一個問題:「你平常有什麼興趣?」
聽到這麼個問題,我想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在問自己,平常都在做哪些活動?
雖然對方也是真的想知道你從事的那些活動,但人的興趣便是這些活動嗎?
在國高中時期,每當別人問起我的興趣時,我總會先頓一下,然後才說:「玩遊戲、看小說或看電影。」
大學時期,由於我開始有打工,後來也有去實習,所以也有了些錢可以支持我出遊,當時,若有人又問我的興趣,我總能毫不猶豫的回答:「旅遊。」
出了社會,工作的忙碌,讓我無法像學生時期那般自由的支配時間,無法再徹夜的玩遊戲、無法在上課時偷偷地看小說、就連看電影都顯得奢侈,更別提說走就走的旅行;每天都是公司與家,兩點一線的生活,僅有周休二日能稍稍喘口氣;由於工作的壓力與一成不變的生活,導致精神的疲勞,就連出門都懶,只想在家廢,若這時又有人問我的興趣,我會沉默。
雖然在家耍廢仍舊會玩遊戲、看小說、看電影,有時候也會跟朋友出去玩桌游、踏青、看看風景,這些活動無不是我過去曾經喜愛,甚至認為是興趣的東西,但現在的我在從事這些活動時,卻再也無法獲得過去那般的充實感,或許是因為我的閱歷變多了,導致這些活動無法再如同過去帶給我衝擊,盡管從事這些活動能讓我放鬆,能讓我不再覺得自己像機器人般生活,但心底仍舊空空的,起初我本以為這是孤獨,如今我卻認為是缺乏生活的重心。
孤獨是一種疏離,一種格格不入的氛圍,顯然我的狀態並不是,我是感受不到充實,就像飢渴的旅人,在滾滾黃沙之中,朝著綠洲的海市蜃樓前行,注定無法到達那片綠意盎然的綠洲。
興趣是夢想的基石,更是一個人對於自身意義的體現;興趣宛如羅盤,只有它才能引領你走向屬於自己的應許之地。
不過,若要興趣成為夢想的基石,又或者是羅盤指引人生方向,前提還是要先找到自己的興趣。
上述曾提到我在每個不同時間,都有不同的興趣,直到出了社會才恍然的發現,以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並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那些活動可能是出於新鮮感,又或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舒壓成分,兩者結合之下,讓我誤以為自己是喜愛的,而後的空虛感,讓我明白,從事這些活動並不是我真正的興趣,它們只是我興趣的一種延伸,也就是說這些活動可以是我的興趣,但我的興趣並不是這些活動。
當我體悟到這一點後,我便開始剖析自己喜愛的事物中是否都含有某個共通點?
我喜愛的遊戲、小說、影視作品等等,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忠誠、犧牲,而在旅遊方面,我很喜歡探訪歷史建築,尤其是戰地舊址,因為這種地方最能讓我感受到人們為了國家而犧牲的那份忠烈,一想到此,我差點就要下結論,自己真正的興趣是感受這種忠勇的犧牲精神,但忽然想起來,我也喜歡爬山、露營等等的戶外休閒活動,而這兩者似乎也跟剛才所領悟的有所出入,畢竟爬山、露營何談忠勇的犧牲精神呢?
我喜歡爬山,是喜歡那種在其中感受到痛苦的過程,並在接近終點時,感到一切苦難都是值得感動;我喜歡露營,是喜歡野炊時,能看著滿天星斗,並感受著陣陣自然清香的悠閒,當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心底不禁流露出一股安逸的感動。
綜上所述,忠勇的犧牲精神是令人感動的,承受折磨與痛苦,在接近山頂時,一種解脫與壯闊磅礡的風景也是令人感動的,以星空為頂,綠草為地,香氣撲鼻的美食佐著芬多精,令人放鬆的同時,更令人感到。
或許對我來說,我真正的興趣是在追尋令我感動的事物,這種追尋是要親身經歷的,而非透過他人的敘述,用自己的身體才能真正的領會這份感動究竟來自於何處,且更深刻的記住這份感動。
不知道各位看到這是否有發現我少寫了一個我滿常做的活動?
寫作,我也很愛寫寫東西,過去會分享科技、環保知識,近來則是以自身領悟為主,這看似風格的轉變,但對我而言卻是一貫的,對我來說,寫作其實也是一種追尋感動的過程,分享知識,我勢必先吸收知識,最後內化後,再反哺,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完成時的那份成就感,自然也很讓人感動,當然,這份感動中也包含大家的反饋與支持。
既然清楚了自己的興趣,接下來便是要將興趣發展成夢想,但顯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因此這一段我們暫且跳過。
當興趣化為夢想時,生活便會有了重心,空虛感也會隨之退去,但這並不是沒有考驗的,不論做什麼事,熱情都是會隨時間消散的,尤其是追尋夢想的進度,苦苦無果之際,這本讓你感到充實快樂的興趣,甚至會成為一種詛咒、一種折磨,儘管很多人都會勸你說要想起初衷,但付出而無所得的損失感,仍舊實實在在的橫在你追尋夢想的道路上,究竟是要堅持到粉身碎骨?還是要趁早懸崖勒馬?都由得你,我不想勸說你做任何決定,因為那都是你的人生。
會特別寫下這一篇,主要是有鑒於許多人都不曾有過真正的興趣,對於興趣的認知,僅浮於從事某種活動上,而非是更深入地去理解,從事這項活動的源頭是什麼。
我很希望不僅我身邊的人,更希望所有人都能清楚自己的興趣究竟是什麼,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才能好好的規畫人生,而非現在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當退休之後,甚至連孩子都成家立業之後,沒了家人與工作的牽掛,生活便再無重心,甚至還會說出活著也沒什麼意思,這樣令人鼻酸的話語。
年輕人也別以為不管你的事,要知道年紀越大,夢想越小的道理,雖然這麼說是想引起你的急迫心,但我還是不忍如此逼迫各位,畢竟這種事還是講求緣分的,是需要頓悟的,若是能在死前一刻,發現了自己的興趣,縱使遺憾,但也能含著充實感離世,或許這樣也就夠了。
死亡最可怕的除了被遺忘,更多的是回首一生,卻恍然的發現自己的一生似乎不曾真的為自己拚搏過的那種空虛感;對我而言,我可以死的充滿遺憾,但絕不願感到空虛。
最後好像說的有點沉重,主要還是去回顧自己喜歡從事的活動,從中找到共通點,便能順藤摸瓜找到本源,但這真的是自己的興趣嗎?我也不能跟你肯定,甚至連我自己也都用「或許」這樣的詞,因此我會試著去培養這個興趣,並透過紀律去堅持它,若總無法堅持下去,那肯定就不是你的興趣,這時就要再回歸分析的階段,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並明白這份興趣是來自一種什麼樣的源頭。
最後如果大家還喜歡我的分享的話,還請多多支持,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創作更好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各位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