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心神處於「下」而產生或與惑,道所生化的萬事萬物交會於此。
雌性動物以靜,克勝雄性動物,它們是以靜作為下。
「有」常以體掩蓋了「無」,以體為附著的基礎。
所以心神產生的或與惑以「下」對待感受情緒產生的或與惑,即會採納感受情緒產生的或與惑。
感受情緒產生的或與惑以「下」對待心神產生的或與惑,即會影響心神產生的或與惑。
所以,要嘛用採納的方法,要嘛用影響的方法。
心神不過是要畜養身意,感受情緒不過是要影響身意。
兩者都會被展示出來,行道者處「下」好一些。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之所以能收納百谷川流,是因爲「下」是其完整的方式,因此能廣納百川。
所以聖人要處於體之上,在「無」以「言」設定服務,應理即展示。
要在體之先,在「無」不能著眼於外相,不要看著體,應理即展示。
所以聖人處於上而體不會造成負擔,處於前體也不會造成拖累。
因此意所呈現的外相暢行而不阻塞。
因為不佔有,所以外相也不佔有。
後其身而身先。轉身,不要看著身。
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以完整為將帥,不用對抗,而用空間處理。
以完整的單「一」切割者,不以己為主,不以心為奴,而以心神為主。
以完整克制敵人者,不給敵方有可以施力的人事時地物,沒有間隙。不參與對抗。
以完整的用人者,服務人的需求,人即歸之。慈而故能勇。
這即是「不爭之德」、「用人之力」、「配天之極」,意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