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 up meeting 站立會議是轉型時的好工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tand up meeting
在敏捷流程裡 Stand up meeting的每日站立會議是每個成員可以互相了解彼此進度的會議,站著開快速update每個人的status對於完成目標有很大的幫助,但不跑scrum,Stand up meeting仍然可以帶給團隊佷多你想不到的好處 :
1. 幫助大家打破習慣,當大家剛開始立會議時都有點興𡚒或不知所措,但這麼微小的改變,讓團隊感受到改變並不是件壞事。
2.大家真的可以更快速的理解團隊內每個人的工作,傳產很多部門是向上報告為主,其實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同team的同事在做什麼,透過stand up meeting可以感覺大家彼此更加熟悉
3. 讓主管不再只是長官,而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有些傳產跟主管之間的距離真的很遠,剛進傳產時要全部同事叫英文名字這件事至少花了半年才起了效果,stand up meeting 每次都站在不同同事的身邊,真的會拉進彼此的距離。
4. 圍成一個圈真的會有心理上團隊感,從集合到解散,我們很明確的形成一個團隊
5. 打破什麼事都要冗長會議或報告的習慣,可以快速知道問題點,因為團隊成員都在可以馬上做出決定,不要層層的傳話或等待回覆。
6. 因為每個人都要報告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所以也幫助同事想清楚自己的Priority
同事現在都很喜歡站立會議,甚至有人給它取了個暱稱叫站站,如果你的團隊也想要有一些改變,Stand up meeting真的是一個可以快速上手的工具,我覺得不用拘泥於形式或一定要每天開,而是從這樣的會議裡我們是否讓團隊開始知道”改變”會成為轉型生活的日常,這樣的會議人數建議最好還是控制在15人以下,以及每個人不能超過2分鐘或3件事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方法。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數位數位轉型幾乎是全產業遇到的問題,世界變的太快,改變成為日常!怎麼用科技公司的工具、流程來改變這個世界,讓傳統產業開始走不傳統的改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ris Ch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數位轉型真的很難,要在傳統思維裡讓大家在各種工作模式、思考方法來改變,導入工具是很好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難題大概跟山一樣多,加油啊~
數位轉型真的很難,要在傳統思維裡讓大家在各種工作模式、思考方法來改變,導入工具是很好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難題大概跟山一樣多,加油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變化,運用科技的連結,管理者能一目瞭然各員工的職責,團隊文化與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大於辦公室位置距離,書中有團隊架構和文化的設計,三C模型可以指明實現團隊和文化目標所需的發展方向,打造理想的工作團隊需要學會設定團隊期望值並進行溝通。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凡是專案,就一定有啟動會議。 啟動會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專案成員、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互相認識,瞭解專案的目標、工作大項、程和里程碑,最重要的是要爭取功能主管對專案的支持,能夠派出成員利用在原部門工作的時間來參與專案。 ERP專案的啟動會議有兩次。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kick off meeting啟動會議是什麼?有什麼用?我們可以怎麼開展kick off meeting?跟著我們一起8步驟學會規劃啟動會議!通過不同類型的kick off meeting 範例分析進行學習,掌握啟動會議每一流程!更有高效會議規劃工具推薦,一鍵生成會議紀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變化,運用科技的連結,管理者能一目瞭然各員工的職責,團隊文化與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大於辦公室位置距離,書中有團隊架構和文化的設計,三C模型可以指明實現團隊和文化目標所需的發展方向,打造理想的工作團隊需要學會設定團隊期望值並進行溝通。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凡是專案,就一定有啟動會議。 啟動會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專案成員、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互相認識,瞭解專案的目標、工作大項、程和里程碑,最重要的是要爭取功能主管對專案的支持,能夠派出成員利用在原部門工作的時間來參與專案。 ERP專案的啟動會議有兩次。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kick off meeting啟動會議是什麼?有什麼用?我們可以怎麼開展kick off meeting?跟著我們一起8步驟學會規劃啟動會議!通過不同類型的kick off meeting 範例分析進行學習,掌握啟動會議每一流程!更有高效會議規劃工具推薦,一鍵生成會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