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懶人策略(3):疾病的發明者 | 隨筆

    一出門逛街,偶爾會發現診所的招牌亮出新病名。記得小時候,進入國小上學,大家總是蹦蹦跳跳,任何一位都不會被視為有「過動兒」。大學時代並沒有出現「恐慌症」和「假亢奮」,後來這兩種病名紛紛亮相。足見這是新商機,正如同病患是早年的稱謂,當今則改成顧客。
    日常生活中,我懶得看醫生,也懶得吃藥。要是腸病毒襲來,導致水瀉,或是喝到混酒,心跳加速,無法安眠,才會用藥,但通常是科學中藥粉。面對這種生活方式,當然不是無理取鬧,因為貧道學會養生竅門。
    按摩和練功
    清晨即起,先在床上按摩穴道,舒展筋骨,好讓體內氣血宣暢。接著,緩緩走到庭院,練習太極拳和八段錦。有空的話,總是會閱讀中西醫書籍,以了解中醫養生的道理和醫生如何治病。各位看官,容我娓娓道來。
    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
    20世紀初期,歐洲流傳一則趣聞。話說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陽光普照,氣候宜人,薰衣草迷迭香玫瑰花,舉目可見。尤其山區更是零污染,民眾個個精神飽滿,健步如飛。當地一位老醫生,退休前接見一位來自巴黎的年輕醫生。
    歐吉桑對他說:「你來這裡接替我的工作,想必會挺無聊的,因為大家身體都很健康!」
    年輕醫師苦笑道:「原來如此!」
    他一回到家,覺得不太對勁,心想好不容易考上執照,當起醫生,整天沒事做,根本賺不了錢。過了幾天之後,他正式接班,於是舉辦「健康講座」,每個禮拜更舉辦身體檢查。過了不久,當地老百姓個個變成病號!當然啦,這些疾病不外乎高血壓、心悸、骨質疏鬆、高血糖等。每位「病人」只好依照醫生指示,天天服藥,直到往生為止!後來,這則妙聞竟然改變成舞台劇,並且在巴黎上演,迎來不少觀眾!
    有種疾病叫「診斷」
    如今台灣健康保險上路了,多數人的「健康」每每透過醫生來界定。比如說,周遭很多友人長期服用降壓劑,病號相信要是停止服藥,恐怕會有中風的危險。但標準如何設定?上個世紀90年代,德國規定血壓值在160/100以上必須治療,後來「抗高血壓聯盟」建議新正常值為140/90,此後,高血壓病人增加了三倍。顯然,私人團體將高血壓變成全民疾病。目前,台灣標準是120/80,而美國心臟學會則是140/90跟德國新標準一樣。
    服不服藥,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反正有健保,吃吃藥,如同家常便飯;有人則相信改變飲食習慣,天天運動,便可以改善,用藥倒可不必。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意思是藥難免有副作用。美國醫生勞伯 · 孟德爾遜在《一位異質醫生的告白》(Confessions of a Medical Heretic ) 指出,降血壓藥丸會有一些副作用,如性慾減退、關節炎、意識障礙、發疹、光線過敏症、暈眩、集中力欠缺等。這個觀點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如果各位看官,身體健康,少用藥品,等同節省健保資源。每個月繳交健保費,累積醫療資源,給需要住院動手術的重病患者,是保險的基本精神。多年來,我除了治療牙齒,幾乎不看門診,但繼續繳費,本身就是「做功德」,根本不用捐款給各種團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