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問.試答-3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客問.試答-3(象山慶2022.9.26)
問1:若想往生極樂,是否須「憶佛、拜佛」、練定力,較有把握?
簡答:淨土法門很單純,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重點在相信接受、發願往生,然後誠心的唸「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隨時隨處想到就念,或每天排固定的時間唸,十聲、百聲、千聲……都可以,就這樣唸成習慣,甚至成了生活的重心,就有基礎的穩定。每次唸佛之後,唸迴向文「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剛開始念佛,要喜歡、喜悅,唸多唸少看情況,不給自己壓力,才能持久成習。此外,就繼續正常的生活,用功念書,找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與家人和樂………。初步的重點在安定、相續的「唸佛」,不須另外以「憶佛、拜佛」的方式練定力----這是為了「參話頭,求開悟」,而無關乎往生極樂。
問2:現在與一位朋友約定每天早、晚各念1000聲「阿彌陀佛」,同生極樂;若要「上品上生」,是否應先斷「我見」,甚至「開悟」?
簡答:1,最好是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語意較完整;
2,與好友一起唸佛,相約往生,很好;既可互相提醒,必要時也可彼此「助念」;
3,念佛越簡化、越單純,就越專一、持久,先別管「O品O生」的高低,也無須刻意「斷我見」,不要被這些想法(名相)搞複雜、或唱高調,以免「陳義過高」、「心力分散」,把自己逼太嚴而緊張,或做不到而氣餒……,就先以你現在的程度及本來的樣子,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平淡安詳的唸佛,不多想、不貪求的一句一句唸下去,唸久了,習慣了,或許漸有滋味與定性,身心自然轉變,成為純情穩重的唸佛人。
至於「品位」與「開悟」,是未來(往生後)的事,目前不必預想、掛慮,重點在唸佛的「現世」安樂及「命終」往生。
願您們先安分老實的唸下去,不要多思雜想,瞻前顧後,耽誤了正(定)業(唸佛)。南無阿彌陀佛
結語:瞭解若能經常沈浸在佛號中,心裡也很清靜歡喜,能享受這種平靜的感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悲救三圖:立撮、回首、鉤召 (象山慶2022.8.31) 1.住立空中5.影臨東域 3.本願成就12.舉足救迷13.立撮即行23.臨終來迎24.放光讚慰44.悲心招喚 28.救度逆謗29.苦機為先 2.指方立相 4.西方淨土 45.光壽無量46.諸佛稱揚47.諸佛之王48.最尊第一 一、立撮即行
    有人說:老調重彈,彈的不是過去的旋律,是現在的你:老調重彈,練的不是「彈什麼」,而是「怎麼彈」。有人從背景鋪陳,有人從結尾倒敘,有人刻畫角色性格,有人經營情境氛圍,所有「再安排」的細節,都是再一次創作。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漢族四個全家團聚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或說是:元旦(春節)、端午(夏節)、中秋(秋節)[1]、冬至(冬節)。 二、佛教之相關記載 《佛說法滅盡經》亦云: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悲救三圖:立撮、回首、鉤召 (象山慶2022.8.31) 1.住立空中5.影臨東域 3.本願成就12.舉足救迷13.立撮即行23.臨終來迎24.放光讚慰44.悲心招喚 28.救度逆謗29.苦機為先 2.指方立相 4.西方淨土 45.光壽無量46.諸佛稱揚47.諸佛之王48.最尊第一 一、立撮即行
    有人說:老調重彈,彈的不是過去的旋律,是現在的你:老調重彈,練的不是「彈什麼」,而是「怎麼彈」。有人從背景鋪陳,有人從結尾倒敘,有人刻畫角色性格,有人經營情境氛圍,所有「再安排」的細節,都是再一次創作。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漢族四個全家團聚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或說是:元旦(春節)、端午(夏節)、中秋(秋節)[1]、冬至(冬節)。 二、佛教之相關記載 《佛說法滅盡經》亦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阿彌陀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末法多障眾生,依此淨土法門,即可出離生死,往生極樂世界,徑登不退,這是方便至極的力用。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我們心裡經常憶念著 阿彌陀佛,外在的相貌、內在的氣質就會逐漸與佛心相應。福報增上之後,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就能夠吉祥圓滿地順利成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阿彌陀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末法多障眾生,依此淨土法門,即可出離生死,往生極樂世界,徑登不退,這是方便至極的力用。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我們心裡經常憶念著 阿彌陀佛,外在的相貌、內在的氣質就會逐漸與佛心相應。福報增上之後,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就能夠吉祥圓滿地順利成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