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GG了!? - 序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接班這個議題在台灣應該想躲也躲不開。雖然多數人的目光總是落在大企業、外商這些光鮮亮眼的企業(我也不例外),但實際上中小企業才是台灣企業的主要型態,2020年台灣中小企業數佔全體企業的98.93%,在中小企業就業的人數佔全國就業人數的80%以上。
另外兩個有趣的數據,雖然中小企業數量占比很高,但有將近50%的中小企業是10年以下的新公司,而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存活壽命僅有13 年。由此是不是可以推敲,台灣中小企業其實很少接班成功?(平均壽命13年,不太可能已經完成接班了吧)。
真正回到家幫忙之後,才驚覺接班的不容易。是不是真的有資格在自己身上套上「接班」兩個字都是個問號,也許不要無端增添亂子就該萬幸。
很多人會將回家接班的二代比喻成專業經理人,同樣是空降,更好的一點的帶著在外闖蕩遊歷過的專業知識回家,同樣是要透過管理、營運手法幫助公司往下個階段邁進。但二代與專業經理人最大的不同,是終究得面臨老闆是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的事實,除了就事論事之外,還披上了一層家庭羈絆。
原本不在同一個職場就有高機率出現的代溝問題,對於接班而言,等於原封不動的從家庭關係搬到職場關係,更糟的是,你躲不掉。(對啦~其實可以選擇不接班)。
也許正因為接班問題都披上了一層家庭因素,在家醜不外揚的文化中,我們也很少看到二代自己出來討論接班問題或是分享接班過程的經歷。但接班這條道路漫長,每個階段的心境都會不同。我近期曾在一週內分別跟回家半年以及六年的二代聊天,能深刻地分別感受到初期的茫然無措以及經過多年洗禮後的自信,也因此我希望透過這個專題,紀錄自己在這過程中各種光怪陸離(?)的怪事,各種你以為邏輯上不會發生卻發生的合情合理的詭譎事件,也許剛好一些正在同條船上的朋友看了能會心一笑或是交流分享。
專題標題【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也就是我們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我真心認為沒有任何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
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in Taiwanese Workplaces In Taiwan's offices, you can often see young and old working together. This mix of ages is called ge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初級員工和中層管理者之間的職場困境,並談到了人際關係網絡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初級員工在職場底層,可能因缺乏人際關係網絡而感到困惑,而中層管理者則為聲譽而擔憂。人際關係的力量在職場中隨處可見,對於職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家族企業的傳承一直都是華人家庭中的一大議題,也容易造成家人誤解。 唯有釐清雙方意願,並透過積極的相互溝通及尊重態度,才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in Taiwanese Workplaces In Taiwan's offices, you can often see young and old working together. This mix of ages is called ge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初級員工和中層管理者之間的職場困境,並談到了人際關係網絡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初級員工在職場底層,可能因缺乏人際關係網絡而感到困惑,而中層管理者則為聲譽而擔憂。人際關係的力量在職場中隨處可見,對於職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家族企業的傳承一直都是華人家庭中的一大議題,也容易造成家人誤解。 唯有釐清雙方意願,並透過積極的相互溝通及尊重態度,才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