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女兒與地震

Photo by Jeff Miller on Unsplash
Photo by Jeff Miller on Unsplash
近期地震頻繁,從小就怕地震的女兒更是害怕不已,記得幾個月前的地震就讓女兒害怕到整夜坐在床上無法入眠,更慘的是隔天要期末考,所以本次地震發生時,女兒提出要到一位好朋友的住處住幾天,有人陪著睡比較安心,原本想說叫女兒來跟我睡就好,但女兒已是高中生,早就不願意跟我這個老爸睡了,所以才有因為害怕不敢睡而獨自坐在床上到天亮的狀況發生。
一個高中女生因為害怕地震而提出要到朋友家睡,聽到的第一時間還是跑出以前的思維慣性,“我的女兒”這個年紀要跑到人家家裡睡,隔天還要上課,這怎麼可以,接著為了支持自己心中的想法開始出現質疑的念頭“是真的害怕嗎?”“是想找藉口出去吧?”“隔天還要上課,怎麼去學校”….,所幸覺察性立即升起,提醒自己要脫離“我的女兒”這種所有權式的思維,轉換到“女兒是一個獨立個體的思維”,然後就可以開始思考怎麼做對女兒是比較好的。
從固有的思維中要跳脫出來是難度很高的,首先要先有機會聽到新的觀念,然後對新觀念進行檢視、評估、觀察、思辨,覺得好像真的是比較好時,便需要建立自我信心,再試著做做看,實際求證是否真的有比較好,當確認可執行時,就必須開始保持高度覺察性,避免落入原有思維中,然後還需幫小孩建造出空間,這意思是周邊會有許多人基於關心的用原有思維來質疑甚至批評我們的方式,此時須將壓力承接下來,不要讓壓力有機會竄流到小孩身上。
此次女兒對面對地震提出一個解決與處理的方式,然後基於獲得最大效益的思維中,同意了讓女兒去執行自己的提議,事後檢視結果對女兒是好的、有幫助的,而自己內在的想法只是一個觀念與轉念的過程,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創造出兩人最大利益,彼此的關係與情感也有所增長。
當爸爸後都會覺得有責任保護女兒,而這個保護好像就是都要由自己出面或出手,用著自己的角度思考著自己覺得對女兒最好的方式,然後就會落入“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的思維與狀態,或許自己會需要這樣來證明自己盡責了,但對女兒來說,這樣的方式是真的有幫助的嗎?在自己與女兒間如何取得一個平衡,讓雙方都覺得舒服,這應該是我這個做爸爸的一生持續要學習的課題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