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常見的溝通問題:隻字片語的評價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知表達與邏輯思考系統」,經常爭執於一件事情的「真假」,雙方爭執在猜測對於對方的心態上探討,而不是嘗試探討回答對方說的話和自己說這句話建構的邏輯,我們的人大多的探討,主要都是在猜測對方心態上的爭執
並且,我們的人經常「說出一句評語和觀感」,他們沒有解釋這麼評論觀感的原因,並且不再多談,有些人稱此為「直接」,但是這種直接顯然是不容易讓對方理解的,並且當評語和觀感,是妄想性的,人們會因此互相爭吵,發言者認定這只是直接的評論,被言者爭論告知對方,也開始懷疑對方的心態質疑他是刻意「貶低自身」
我們必須知道,這些發言者他們是出於直接的評論,但奇怪的是,當我們自身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某些人會認為這是在貶低自身,而不是像自己一樣的直接評論
一個對於對方心態的評論,我認為永遠不該「只講評語」,我們也必須知道「現在社會狀況是:人們給予你評語,並非他們想「貶低」你,據我觀察,他們認定這是一種直接」,但這種設定是沒有意義的
我認為,我們的人要給予他人評價,必須詳述完整並且令對方理解您有這種評價的邏輯建立原因,這絕對不是給予隻字片語的評價,隻字片語沒有講出評價來源的評價,是無法讓對方理解的,對方僅能理解你的觀感,他們無法理解你的評價的原因
正如同我們的人常聲稱的:「他們不理解你,就是永遠不理解你」
這個概念可能來源是,人們在評價他人時,他們只講出隻字片語的評價(甚至是誤解性的),並且,有些人他們只給予「評價」,當您詢問他們,您為甚麼如此評價我?
他們或許會說(不用多講,你應該自知),他們是相信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評價,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更多的狀況是,我們沒辦法理解他們表達的評價以外的「詳細建構邏輯」
這可能「他們不理解你,就是永遠不理解你」的概念可能的來由之一,我們的人在給予評價他人時,並沒有正確的理解他人,受評價者感到疑惑,評價者認定這是「顯而易見的」
我認為我們的人需要的是,將評價的原因與架構邏輯嘗試告訴對方理解,而不是互相對對方留下一個評語,並且於「對於個人的評語上對方的不理解」互相爭執
常見的狀況是:
a:你這個人就是這樣
b:我怎樣了?
a:不用我說
b:你這個人也是這樣
(a沒有說出給予評價的邏輯建構原因,b無法認同也開始質疑對方給予評價的不滿評價,雙方開始爭吵於對方的心態)
a:請不要攻擊他人
b:我只是發言直接
a:問題是你這樣會傷害人
b:你也在傷害我
(b無法理解a的攻擊他人是甚麼意思,b覺得只是發言直接,而顯然a也沒有常識舉例出他認為這種發言是攻擊他人的原因,而如常見的溝通那樣,b也給予一個他沒有敘述原因的評價「他說他也在傷害對方,但沒有講出原因」,他顯然認定a這種發言是在傷害他)
a:你以前就是這樣
b:我以前怎樣
a:~述說
b:你不理解我
a:顯然你不想負責任
(a顯然相信b已經知道他想說甚麼,但是並沒有說明,b嘗試詢問,a給予答案,b發現到它的述說層面有所誤解,他沒有說清楚對方有甚麼誤解,僅表示a不理解自己,a顯然也無法得知,a用我們社會的常見刻板印象「對方的理由都是藉口」得出「不想負責任」這種常見刻板印象結論)
……
我們的社會存在太多溝通問題了,我們的人們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評價來源」,甚至沒有述說清楚「給予評價的原因」,人們互相述說著他人的不理解,自身卻又不嘗試說明自身給予他人評價的原因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各位好! (此專題是根據我自己的各種對於發現到的目前社會問題的可能處理方案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HANGIX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社會上,我們的人,經常會將「他人」的「行為舉止」造成的自身難過 歸咎於他人傷害這個人,有些人會將:傷害作為動詞,但有些時候,這個人沒有這個行動 有時候,這種傷害是一種譬喻性形容詞,是來自於感覺被傷害者的感覺,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行動 我們的人大多都知道一件良善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有「同理心」,這是一
    在各種狀況下,我們的人說的諫言,多半採取「給予他人格性上的批判」,而不是「告知他們如何做得更好」或是「提醒他們做錯的地方」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更好建議,都只是我們的判斷,我們不該因為自身是好意,就自大地認為我們的建議更好,或者認為「他人與你的道德觀不同」而產生不良印象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邊緣型人格 1. 無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 2. 極端的思考模式,是非對錯以自己的認知為中心,極易造成人際衝突。 3. 有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或過度自信,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4. 情緒低落時,會有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例如:飆車、瘋狂購物、傷害他人的衝動。 字根謬誤 定義謬誤
    戲劇性人格 字根解讀謬誤 首先,您已經將「戲劇」這個性質濃縮在這個字詞的行為特徵原因中 您將其被歸類為此性格者的行為都是「入迷的演戲」 定義解讀謬誤 無法表現的失落感 可能定義為: 當自己不是眾人注意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的戲劇化反應) 可能謬誤為: 挑逗行為 可能定義為: 可能謬誤為: 膚淺
    我們的社會心理學,由於語言的不精確(簡直是古代煉金術!),導致了許多的錯誤的判斷關聯可能,甚至直接創造了出新的心理疾病(「請參考心理學設定事如何影響人們?」) 由於這些謬誤嚴重有害人們的道德認知以及正確理解,我因此不得不正面回應與告知這些嚴重混淆以及錯誤,以避免人們誤會了那些他們認定「有病」的人們
    目前社會上,我們的人,經常會將「他人」的「行為舉止」造成的自身難過 歸咎於他人傷害這個人,有些人會將:傷害作為動詞,但有些時候,這個人沒有這個行動 有時候,這種傷害是一種譬喻性形容詞,是來自於感覺被傷害者的感覺,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行動 我們的人大多都知道一件良善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有「同理心」,這是一
    在各種狀況下,我們的人說的諫言,多半採取「給予他人格性上的批判」,而不是「告知他們如何做得更好」或是「提醒他們做錯的地方」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更好建議,都只是我們的判斷,我們不該因為自身是好意,就自大地認為我們的建議更好,或者認為「他人與你的道德觀不同」而產生不良印象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邊緣型人格 1. 無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 2. 極端的思考模式,是非對錯以自己的認知為中心,極易造成人際衝突。 3. 有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或過度自信,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4. 情緒低落時,會有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例如:飆車、瘋狂購物、傷害他人的衝動。 字根謬誤 定義謬誤
    戲劇性人格 字根解讀謬誤 首先,您已經將「戲劇」這個性質濃縮在這個字詞的行為特徵原因中 您將其被歸類為此性格者的行為都是「入迷的演戲」 定義解讀謬誤 無法表現的失落感 可能定義為: 當自己不是眾人注意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的戲劇化反應) 可能謬誤為: 挑逗行為 可能定義為: 可能謬誤為: 膚淺
    我們的社會心理學,由於語言的不精確(簡直是古代煉金術!),導致了許多的錯誤的判斷關聯可能,甚至直接創造了出新的心理疾病(「請參考心理學設定事如何影響人們?」) 由於這些謬誤嚴重有害人們的道德認知以及正確理解,我因此不得不正面回應與告知這些嚴重混淆以及錯誤,以避免人們誤會了那些他們認定「有病」的人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我現在極少給別人建議,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每個人形成價值觀的背後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系統,三言兩語的傳授給別人,對方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