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 #泰雅族 # --織布、靈魂登上彩虹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淺談:臺灣 #泰雅族 # --織布、靈魂登上彩虹橋
泰雅婦女說:「把生命織在裏面」(陳英任,2021),這是深泛於泰雅族人間的榮耀。廣探臺灣原住民中,泰雅族是被多數公認織布技術相當精湛的族群。傳統上泰雅族人青年女性,13、14歲,甚更早,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都是跟著長輩學習各樣的生活知識與技能、織布尤是,在泰雅族社會中意味著慣習規則。這裡有個極特殊的祖意規範稱謂:gaga,原住民族委員會在官方網站上,對於此謂:
祖靈是影響運勢興衰的守護者,遵守祖先留下的訓示與行事規範(gaga),可讓身體健康、農作豐收,若違反祖訓,gaga 會遭受祖靈懲罰而災禍連連。泰雅族重視祖靈與祖訓gaga,各項農務相關的播種、除草、收穫祭儀中,都有對祖靈的敬謝儀式。
泰雅族人將織布工藝視為媒介,做為一種gaga的載體,遵守規範、敬畏祖靈(李莎莉,1998)。因以尤是,關於織布的技能,一般來說可以擁有織布能力的青年女性就有能力溫飽家人,同時就可以施予文(紋)面(林佳琪、何宗熹、達少‧瓦旦,2020)。而在技藝上,以經緯線的邏輯,彼此交織成條紋、曲線,通常是將經線梳理成排,利用上、下支架或木柄張開,再使其梭具牽引緯線來回其中,取其線與線夯實交織成布。
人活時,取織紋成布之技得以紋面,泰雅族人認為,人死了之後要回到祖靈的懷抱,有紋面的人就可以通過「彩虹橋」到達終點(尤瑪‧達陸,2010)。織布、紋面、走向彩虹橋歸于祖靈懷抱,在泰雅族的冥思宇宙觀裡,這是充滿儀式感的生命軌跡之一。
***圖-經緯線織布,攝於泰雅族白毛社。資料來源:《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
***文字摘錄:
#魔幻寫實小說之魔幻物件現實化# (2021)
#魔幻寫實小說之魔幻角色現實化# (2022)
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賴盈兆 碩士論文
***附註:相較於西文Magical Realism或Magic Realism,華文中的 #魔幻寫實主義# 與 #魔幻現實主義# 兩者其實沒有區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盈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橋上的魔術師》拿下六項大獎,其中由美術指導-王誌成先生領軍的團隊拿下美術設計獎。王先生美術作品方面,港中臺、亦或非華語區均都涉獵......
臺灣原住民的故事裡多半與祖靈或者創世神話有關,比較少有浪漫的愛情史詩。 臺灣長篇小說『 #複眼人# 』男主角「阿特烈」在其原鄉「瓦憂瓦憂」島上、他與心愛的女孩「烏爾舒拉」稍縱即逝的愛情;且極具剝奪感的虐愛。對應在臺灣原住民的傳說中,僅以 #鄒族# ,有其愛情的色彩、且有靈魂式的奇幻。原住民族委員會
南島民族源自於語言學上的「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 )一詞,語言學者依據他們對世界語言所建立的分類系統,將東自南美洲旁側的復活節島,西抵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北至臺灣的地區,視為南島語的分布範圍。
2011年的小說『複眼人』(小說作者-吳明益)--關於“複眼人”的篇幅極少,且不像是一個角色。它更類似是一個大自然的統稱,用宇宙的聲音與小說裡的人物們對談,猶如神經系統一般,把小說裡的每個情節串接在一起,或寫實、或魔幻的交織。小說裡虛構一座古老的島嶼叫做「瓦憂瓦憂」,這座島有著自己浪漫的神學系統。
魔幻穿刺--小說" #複眼人# "特殊的書寫結構: 本研究論文將以魔幻寫實類小說的著作精神,將小說中寫實的成分一一拆解,用寫實的線索進入女主角「阿莉思」的內心世界、並提取出男主角「阿特烈」的形象可能。筆者在閱讀原著小說時,隱隱覺察、並大膽推測其虛構的「瓦憂瓦憂」島,極貌似「阿莉思」筆下的世界(事實上
筆者以魔幻寫實小說來定義『複眼人』,是行筆這篇論文的首要條件。而在魔幻寫實的定義下,筆者認為小說主要描寫之地點“臺灣”的寫實面貌,首先須認知在臺灣早期的人類活動:現在一般被人類學家公認劃為南島語族的範圍。島上的先民文化可前推千年、甚能乃至萬年,至今各說紛呈,散居聚落之遺跡如顆顆異色寶石彼此遙遙綻放光
《天橋上的魔術師》拿下六項大獎,其中由美術指導-王誌成先生領軍的團隊拿下美術設計獎。王先生美術作品方面,港中臺、亦或非華語區均都涉獵......
臺灣原住民的故事裡多半與祖靈或者創世神話有關,比較少有浪漫的愛情史詩。 臺灣長篇小說『 #複眼人# 』男主角「阿特烈」在其原鄉「瓦憂瓦憂」島上、他與心愛的女孩「烏爾舒拉」稍縱即逝的愛情;且極具剝奪感的虐愛。對應在臺灣原住民的傳說中,僅以 #鄒族# ,有其愛情的色彩、且有靈魂式的奇幻。原住民族委員會
南島民族源自於語言學上的「南島語族」( #Austronesian# )一詞,語言學者依據他們對世界語言所建立的分類系統,將東自南美洲旁側的復活節島,西抵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北至臺灣的地區,視為南島語的分布範圍。
2011年的小說『複眼人』(小說作者-吳明益)--關於“複眼人”的篇幅極少,且不像是一個角色。它更類似是一個大自然的統稱,用宇宙的聲音與小說裡的人物們對談,猶如神經系統一般,把小說裡的每個情節串接在一起,或寫實、或魔幻的交織。小說裡虛構一座古老的島嶼叫做「瓦憂瓦憂」,這座島有著自己浪漫的神學系統。
魔幻穿刺--小說" #複眼人# "特殊的書寫結構: 本研究論文將以魔幻寫實類小說的著作精神,將小說中寫實的成分一一拆解,用寫實的線索進入女主角「阿莉思」的內心世界、並提取出男主角「阿特烈」的形象可能。筆者在閱讀原著小說時,隱隱覺察、並大膽推測其虛構的「瓦憂瓦憂」島,極貌似「阿莉思」筆下的世界(事實上
筆者以魔幻寫實小說來定義『複眼人』,是行筆這篇論文的首要條件。而在魔幻寫實的定義下,筆者認為小說主要描寫之地點“臺灣”的寫實面貌,首先須認知在臺灣早期的人類活動:現在一般被人類學家公認劃為南島語族的範圍。島上的先民文化可前推千年、甚能乃至萬年,至今各說紛呈,散居聚落之遺跡如顆顆異色寶石彼此遙遙綻放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Thumbnail
【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 母親節即將到來!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特別舉辦「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網羅民間進行相關習俗儀式時所使用的織繡、版印、紙紮,還有象徵七娘媽神尊的紙糊七娘媽亭等,是認識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好機會。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在一個籠罩在薄霧中的古雅村落裡,珍被稱為夢的編織者。她的小店「珍的掛毯」內擺滿了講述遙遠土地和神話生物故事的錯綜複雜的掛毯。對村民來說,珍是個謎一般的存在,她的過去像她編織的圖案一樣難以捉摸。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Thumbnail
【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 母親節即將到來!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特別舉辦「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網羅民間進行相關習俗儀式時所使用的織繡、版印、紙紮,還有象徵七娘媽神尊的紙糊七娘媽亭等,是認識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好機會。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在一個籠罩在薄霧中的古雅村落裡,珍被稱為夢的編織者。她的小店「珍的掛毯」內擺滿了講述遙遠土地和神話生物故事的錯綜複雜的掛毯。對村民來說,珍是個謎一般的存在,她的過去像她編織的圖案一樣難以捉摸。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