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聊聊語文2--陸式語法中的「了」

敘事說的不外乎從前、現在或將來。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句子有時態,動詞會因說的是從前、現在或將來而有形式的變化。但自古以來,中文的動詞就沒有時態變化,讀者要判斷文章講的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必須從上下文脈絡自行運用邏輯去理解。
然而,諸位是否發現?如今中國大陸的中文語法(以下簡稱「陸式語法」)已經逐漸受西洋文法浸染同化,一定要在文句中表達出時態來。可是中文動詞不能加ed、ing呀,不妨,就加字唄,譬如未來式加「將」,進行式加「在」或「中」,其中最常見的是過去式,普遍都加「了」。
「了」這個字在白話文興起後,被當作語助詞,用以表達肯定、完成或已然的語氣,相當於古文的「矣」。讀民國初年諸名作家的文章,可發現並不強制用「了」來表達過去式,台灣也如此承留遺風。可是,現在的陸式語法似乎不能缺少它,這在中共的網頁很容易找到,甚至外國媒體的中文網也學會了。
以下從維基百科的「戈巴契夫」詞條蒐羅幾則例子,讓大家瞧瞧: .1969年和1974年訪問保加利亞。 .1987年9月蘇共中央政治局建立一個委員會重審歷史案件。 .1990年3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正式廢除憲法第六條。 .2000年,戈巴契夫幫助組建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
再從百度百科的「牛頓」詞條找一些(為求忠實,保持簡體字): .1661年6月3日,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1665年,他发现广义二项式定理。 .在1665年,牛顿获得学位。 .1696年,牛顿通过当时的财政大臣查尔斯·孟塔古的提携,迁到伦敦作皇家铸币厂的监管。 .书中陈述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
BBC中文的新聞網頁也有: .警察在逮捕他時在SUV中發現一把刀。 .嫌疑人拿走這名女子的車鑰匙。 .桑德森闖入一名婦女位於鄉村的房屋。 .目前正在調查他的兄弟是否在搜捕中殺死他。
累贅 (作者繪製)
諸位讀友先進,上述各例子,把「了」拿掉,對文意有任何影響嗎?尤其還明確地標上年代的句子,誰不知道說的是過去的事?「了」字左一個右一個,不嫌煩嗎?如果通篇有百餘個,甚至數百上千個此類沒必要的字,然後被無數次引用、閱讀、列印、傳輸、複製儲存,可就積少成多,造成在時間、紙墨、記憶媒材、能源的浪費其實不容忽視。
我想,寫文章以正確表達作者意思為主要目的,在滿足此目的之後,還是以發揚中文的精鍊傳統,遠離冗贅的「陸式語法」為好。與文友們共勉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