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茹素四十年的媽媽,享受口腹之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媽媽茹素至今已40年了,當時為了父親的健康向仙佛許下的心願,換來他罹癌後平順的10年,直到我快退伍時才轉趨嚴重而後往生。若不是當年媽媽發願許下承諾,我們一家老少只怕生活就會陷入困頓之際。
▲ 都是媽媽喜愛的素食餐點
剛開始吃素時,媽媽還是會為家人準備日常餐食,但因為不能試菜所以口味就不如以往可口,而後飯桌再沒出現葷食了。某次煮好晚飯,我進房輕喚父親出來用餐,他一臉垮垮的坐在椅子上,望著桌上剛煮好的菜色,忽然一言不發就一把掀了它,嘴中叨唸著「煮這些是什麼東西,沒事跟人家吃什麼素。」然後氣呼呼地走回房間,我知道媽媽當下內心難受但無法傾吐,只好與她默默地收拾這一地殘局。
不過素食吃久了反而覺得某些口味比葷食還要棒,不特別說還真的不知道原來這是素的。有時候媽媽從道親那兒學到新菜色的做法,我們就有口福嚐鮮;只不過父親會自己進廚房煮他的葷食,對素食仍然不感一絲興趣。
▲ 這兩道都是皮蛋創意素菜料理
由於我們小孩在家中吃素,外面則沒有飲食忌諱,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的顧慮。當年不像現在,身處講究健康的年代,素食人口已經佔有10%的人口並且有國民健康署制定的素食飲食指南,完全能幫助素食者獲取均衡營養與維持健康
而今孩子們都成家有了第三代,大家偶而到媽媽家團聚吃頓晚餐,反而會不客氣的欽點指定菜色。儘管外面素食餐點隨處可見,但要吃到媽媽的味道可一點也不容易啊。
若是陪媽媽外出閒晃遊車河,就近找的素食餐點要跟老闆特別交代,媽媽的牙口不好,麻煩都煮久一點軟爛一點。有時候遇到好吃的菜色被她大為稱讚,還會細細研究放了那些食材與烹煮做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又有口福可享了
▲我與媽媽開發的最新美味素食小吃
媽媽曾經挑戰飛越太平洋,就是為了照顧隻身在美求學的么女。某次聚會老媽還煮了滿桌美味的佳餚款待小妹的同窗友人,中國大陸的同學一看到熟悉的皮蛋豆腐上桌,不僅興奮跳躍還潸然淚下,熟悉想念的家鄉味居然就在眼前。當大家吃飽飯足紛紛致謝時,意外透露本來聽到餐點都是素的,大夥預計離開後再去外頭打牙祭,只是沒想到原來素食可以這麼好吃,肚皮都快要被撐破了!
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所言一點都不假。媽媽的味道永遠是孩子最熟悉、最想念的美味,長大成家後還吃頓媽媽親手做的美味料理,那就是最迷人的菜色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3.5K會員
440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長的路上媽媽不斷告誡我要知福惜福,提醒我享受這輩子福報的當下,不要忘了為下輩子累積福報才行,心有善念只是最基本的,行有餘力就要把握機會回饋社會,畢竟每個人的福報用完就沒了。
最後一道防線最終仍抵達不住無孔不入的COVID-19,一家三口都分別都陸續確診了,我是中華民國第6XX萬名的患者,用文字記錄一下這回居家隔離關禁閉的八天,出關後的體重數字胖到要掉下巴了。
上一篇 巷弄美食|業務走跳私藏口袋的推薦名單(上) 介紹炒飯、排骨飯、麵食等簡單快速的飽餐食物,這一篇來分享國民小吃庶民美食,銅板價的消費,滿足味蕾、肚囊的需求(這一年的通膨也漲價了啦),堪稱巷弄裡的經典台灣味。
因應天涼好個秋、假日正好眠的賴床時分,許久沒有在國慶日當天觀賞總統府前的慶祝儀式,雖然沒有出席升旗典禮,但打開電視觀賞直播祝賀國家生日,這樣也是一種參與吧。
新聞報導:國人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台北市為全國最高壽命的都市達84.17歲,而最低壽命的台東縣也有76.64歲。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若與亞洲主要國家比較,我國老化的速度與世界各國比較,台灣呈現出人口加速老化驚人的現實狀況。
大四那一年,和同學一路狂飆躲紅燈,口中大聲嚷嚷唱的歌正是「愛要怎麼說出口」;退伍後第一個月,我專程到 PUB 聽他的場,第一首歌是「我終於失去了你」;2011年秋天是我第一次出席他的大型演唱會,「我是一隻小小鳥」依然讓我動容不已。相隔十年的今晚「快樂似神仙」,看著台上不停邊唱著歌、邊揮手 ...
成長的路上媽媽不斷告誡我要知福惜福,提醒我享受這輩子福報的當下,不要忘了為下輩子累積福報才行,心有善念只是最基本的,行有餘力就要把握機會回饋社會,畢竟每個人的福報用完就沒了。
最後一道防線最終仍抵達不住無孔不入的COVID-19,一家三口都分別都陸續確診了,我是中華民國第6XX萬名的患者,用文字記錄一下這回居家隔離關禁閉的八天,出關後的體重數字胖到要掉下巴了。
上一篇 巷弄美食|業務走跳私藏口袋的推薦名單(上) 介紹炒飯、排骨飯、麵食等簡單快速的飽餐食物,這一篇來分享國民小吃庶民美食,銅板價的消費,滿足味蕾、肚囊的需求(這一年的通膨也漲價了啦),堪稱巷弄裡的經典台灣味。
因應天涼好個秋、假日正好眠的賴床時分,許久沒有在國慶日當天觀賞總統府前的慶祝儀式,雖然沒有出席升旗典禮,但打開電視觀賞直播祝賀國家生日,這樣也是一種參與吧。
新聞報導:國人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台北市為全國最高壽命的都市達84.17歲,而最低壽命的台東縣也有76.64歲。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若與亞洲主要國家比較,我國老化的速度與世界各國比較,台灣呈現出人口加速老化驚人的現實狀況。
大四那一年,和同學一路狂飆躲紅燈,口中大聲嚷嚷唱的歌正是「愛要怎麼說出口」;退伍後第一個月,我專程到 PUB 聽他的場,第一首歌是「我終於失去了你」;2011年秋天是我第一次出席他的大型演唱會,「我是一隻小小鳥」依然讓我動容不已。相隔十年的今晚「快樂似神仙」,看著台上不停邊唱著歌、邊揮手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媽想要吃全素不吃肉,突然斷肉怕身體吃不消,往年都有一直在慢慢減少吃肉類食物,今年開始了完全吃素的食物。 媽媽成了素食主義者,家裡煮飯的媽媽已經沒有煮肉類食物了。我不是素食主義者,但我放假回家還是會陪媽媽一起吃素,出外跟朋友吃飯才會吃肉,我骨子裡還是肉食主義者。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帶媽媽和阿姨去吃仙桃素蔬食餐廳,首次嘗試精緻素食料理,分享午餐蔬食套宴的饗宴。菜品精緻美味,讓人顛覆對素食的印象。仙桃素不僅提供美味的蔬食料理,更讓人感受到主廚對食材的尊重和對健康的用心。無論你是素食者還是葷食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心儀的蔬食料理。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今生,我媽媽很健康,不過和上輩子不是同一個媽媽(我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公主的那個世代的所有事情)...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媽想要吃全素不吃肉,突然斷肉怕身體吃不消,往年都有一直在慢慢減少吃肉類食物,今年開始了完全吃素的食物。 媽媽成了素食主義者,家裡煮飯的媽媽已經沒有煮肉類食物了。我不是素食主義者,但我放假回家還是會陪媽媽一起吃素,出外跟朋友吃飯才會吃肉,我骨子裡還是肉食主義者。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帶媽媽和阿姨去吃仙桃素蔬食餐廳,首次嘗試精緻素食料理,分享午餐蔬食套宴的饗宴。菜品精緻美味,讓人顛覆對素食的印象。仙桃素不僅提供美味的蔬食料理,更讓人感受到主廚對食材的尊重和對健康的用心。無論你是素食者還是葷食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心儀的蔬食料理。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今生,我媽媽很健康,不過和上輩子不是同一個媽媽(我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公主的那個世代的所有事情)...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