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一個人,最好》讀後心得

  人生來去,起初空手而來,末了也終將一個人撒手而去。既然甚麼都留不下且帶不走,一些身外之物何須執著?畢竟,自己的人 生是自己走完,如果全依存瑜別人的眼光過活,那得過的多累?這生活過的都不能自已了,豈不就等於一個提線木偶般失了自我,受他人掌握?
  首先,作者在文中提出一個觀點:彼此若不抱期待對方有所回應、回報的心理來往來,彼此關係會輕鬆許多。此一觀點,我深感認同。過去的我,習慣在善待身邊人後,期待著對方的回應,可結果未必如願,我亦因此會暗自神傷許久。可久而久之我開始意識到,我願意善待別人,是我的選擇;而別人願不願意回應,以及如何回應我,亦是他的選擇,我又何須為此苦惱而傷神勞形?我過得是我的人生,他人活得亦是他的人生,每個決定都是自己的抉擇罷了!不必對於別人做出的選擇、別人的人生過度耿耿於懷,真正該在乎得,應是把心眼回歸自身,好好對待自己的生活。
  其次則是:對人生抱持著好奇,猶如孩子一般。作者是在步 入晚年時提出這樣的見解,作者認為人不該因自己年老便畫地自限,認為自己已經沒什麼樂子,而把重心投注於子女孫兒身上,等到他們長大 了,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要過,再來怨嘆為何他們不再像從前那般黏著自 己。含飴弄孫固然快樂,可也別忘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一直將他們當成孩子,使自己的生活重心從「自己」轉移到「孩子」身上;但如若捨棄這種依頼他人,以他人為重心的生活觀,日子想必會快活的多。可能有些人會因此失去生活目標,我卻認為實則不然,我們反應更加重視屬於自己,跟自己過活的時間,用這僅有的日子去達成想做的事。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做了未必會達成,但只要沒有開始,便絕無可能!約翰戴蒙曾說過:「沒有完美時機這種東西,你能做的,只有完美利用你的時間。 憑藉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去達成想做、愛做的事,不是再快活不過的事 嗎?讓自己像個孩子一般的縱情、大膽、天真且無懼風浪的對世界繼續保有好奇、希望及活力。
  最後一點,也是我最認為特別的,作者在面對丈夫因病離世時的態度於我而言,值得學習。作者在文中分享到其丈夫在59歲時被宣布確診腺癌末期,最長只能再活半年,已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可作者卻決定隱瞞丈夫他得的是不治之症,選擇讓丈夫快樂、輕鬆的面對餘下半年的時間,丈夫甚至到臨走前,也不知自己的病情,他就在毫不知情 的狀態下失去意識,就這麼笑著離開了人世。我相信獨自隱瞞、獨攬一切的作者絕對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與壓力!不把悲傷帶予丈夫,這之於她何嘗不是一種折磨。如若是我,我可能亦會決定這麼做,我也希望我愛的人是帶著笑離去,也許我能盡己所能,來最大的爭取這,如手中握著的沙粒般的時間......直到最後。不免俗的,作者身邊有不少人來噓寒問暖, 或許在他人眼中的作者感到寂寞,可作者並不這麼認為,作者心中所想的卻是:即使生活中已不存在,但我真正喜歡的人還活在我心中。若失去我喜歡的人的存在感,或許我會感到寂寞。正因心愛之人將長存於心中 ,所以感覺心中充滿溫暖。恰好與「寂寞」一詞相反,反而感到無比輕鬆自在,興許當年鼓盆而歌的莊子也是這麼認為的。
  作者能抱有如此心境與生活態度,不僅放過自己走出傷痛,也放過別人,如此,才得以輕鬆自由的生活,不受其他人事物將自己給綁票。或許有人會覺得「一個人」的生活離群索居,孤立無援,甚至是脫離社會。 可我倒是有不同的理解,所謂的「一個人」便是指 「自己」這一個人,以「自己」為生活的重心,為「自己」而活。以自己為重心沒有甚麼不對,該為自己負責的是自己,那該選擇過何種人生自然也是自己!只要自己能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也未為不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