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50《成就勝道寶鬘集》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五 ) 不要一意捨棄欲樂,因為欲樂能灌溉和增益(行者之)證悟及覺受。
( 六 ) 不要捨棄疾病和痛苦,因為疾病和痛苦皆可成為自己的善知識。
( 七 ) 不要捨棄仇敵於障礙,因為他們能喚起吾人對法性之嚮往。
( 八 ) 不要捨棄任運產生的(證悟),因為它即是真正的成就。
( 九 ) 不要捨棄方便道,因為它能作智慧道之助基。
( 十 ) 雖然自己的能力薄弱,也不應捨棄利他之心願。
以上是十種不應捨棄之法。
良因曰:
凡夫眾生,都是歡喜順境、厭惡逆境。但是實際上對於修行人來說,順、逆皆方便,就看自己怎麼用心了。
在逆境當中,應當將這念痛苦之心,轉成對法、對佛菩薩的希求心。如此善用其心,就可以假借逆緣提升我們對三寶歸依之心,而不像在一路順境中,歸依之心似有似無的。
同時,透過逆境時地關照,也可讓我們對於業果有深刻、直觀的感受。因為此是苦果,應知苦因。一般的人,往往就像一匹劣等的馬,要打到出血,才願意跑。對生起逆境的檢討,我們因而深信果報不虛,未來便能夠更審慎地注意自己所造的業,因此逆境是方便。
相對的,在順境中一味地放縱,是不應該的。但是如上文所述「一意捨棄」,也是不善巧的。因為煩惱的調伏,是要長時間累積資糧,才能奏效的。古德能夠無欲無求,都是透過長年累月的用功,才能任運安住在法上。如果用圍堵而非疏導的方法,強加壓抑、訶責內心的煩惱,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必須觀察妄想無性,並善巧的引導,讓它的勢力漸漸疏散,才能逐漸地將它化為無形。
有了順、逆方便,接著便是學習方便道的智慧,與培養慈悲心,並依此發起利他的心願,以此做為未來利他的基礎。
知易行難,但是這些都是不應捨棄之法,應當漸漸隨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簡介 岡波巴(Gampopa ,1079 年- 1153 年), 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義為福德寶), 因為他長期在岡波山區修行,因此被尊稱為岡波巴(在藏語中,巴是大師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自淨其意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裡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簡介 岡波巴(Gampopa ,1079 年- 1153 年), 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義為福德寶), 因為他長期在岡波山區修行,因此被尊稱為岡波巴(在藏語中,巴是大師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自淨其意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裡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