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刻意練習》從入門到精通的成功秘訣

1878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生涯中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並將它獻給了著名的俄國小提琴家奧爾。但是,由於這首曲子所要求的技巧達到前所未有的難度,不但奧爾拒絕演出,在當時甚至被認為沒有任何小提琴家能夠進行演奏。
雖然這首曲子最初得到糟糕的評價,不過,奧爾後來卻轉變了態度,成為柴可夫斯基的擁護者,並將這首曲子傳授給他的學生艾爾曼、海飛茲,和米爾斯坦等人,最終讓這首曲子舉世聞名,成為柴可夫斯基生涯代表作。時至今日,這首協奏曲已經成為所有立志成為獨奏家的小提琴手都必須挑戰的曲目。
據說,米爾斯坦在練習的過程中,曾經問奧爾他的練習時間是否已經足夠,奧爾回答他:「用手指練習,你需要全天不停地練。用腦子來練習,你可以在一個半小時內取得同樣效果」。
這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你聽完有什麼感想呢?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作者指出,人類的進化,除了我們目光所見的科技的進步、容易理解的知識累積,還有一個長期以來都被人們所忽略的重點:那就是在追求某項「技能」的過程中,所有「有意識的錯誤修正」和「有意義的經驗累積」,這讓我們能夠大幅減少學習一項技能所需要的時間,並在同個領域不斷進步。正因為如此,許多原本難度突破天際的曲子開始能夠被更多小提琴家演出,而另一方面,即使受限於基因,人類的生理條件無法有太多的改變,時至今日,頂尖的運動員卻仍然可以不斷締造出新的世界紀錄。
當我們看到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往往都會覺得他們是「天才」、「好有天份」。然而,這本書透過科學數據告訴我們,要習得任何技能,以「成為頂尖」為目標,後天的努力其實遠比先天的條件重要得多。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只要持續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然而,基於傳統,常見的錯誤學習方式,不但無法讓人進步,往往還會讓人「倒退嚕」。
透過明智的努力、正確的練習,不論年齡、天份,每個人其實都有能力駕馭任何技能。那麼,什麼樣的努力、練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呢?這就是《刻意練習》這本書的重點。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什麼?

  • 一般人常會認為人的潛能受限於「天賦」、「智商」,無法改變,然而,人類的大腦事實上是可以持續進化的,透過正確的練習訓練大腦,我們不只能夠在杯中倒入更多的「水」,還能夠增加「水杯」的容量,建構出更好的心智表徵。
  • 心智表徵類似我們在心中為外部世界所建立的地圖、字典,這是讓人在某一領域成為專家的關鍵。
  • 不同於傳統學習法強調知識(你知道什麼),刻意練習法強調的是技能(你能做到什麼)。以技能為目標,在培養技能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獲取許多知識,而且是有連結的心智表徵,能夠自然快速的提取運用。因此,學一樣東西,不能光用「想的」,一定要採取「行動」,從做中學。
  • 學習要有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們至少要做到「有目標的練習」: -設定清楚的目標 -設定清楚實現目標的計畫 -找出一個監測進步程度的方式 -跨出舒適圈 -專注地練習 -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
  • 刻意練習和其他有目標的練習有兩大差異,能夠幫助人們「成為頂尖」: 1. 該領域必須發展得相當成熟(如音樂、運動等等,在該領域中已經探索出了最佳練習法) 2. 需要有個老師提供可以幫助學生改善表現的練習活動,或是以頂尖的專家為師(找個好老師)。如果沒有好老師,就得自己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練習活動(多數答案就在網路上,除了必須與人「互動」的技能)。
  • 沒有老師時,注意三個重點: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
  • 有目標的練習或刻意練習的一項特色,在於挑戰做不到的事(這會讓你離開舒適圈),並反覆練習,聚焦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弱點,以及如何改善。這些都會讓你建立有意義的心智表徵。換句話說,只是重複用你熟練的方式做你熟悉的事,將無法帶來任何進步。
  • 現實生活中,很難有專注反覆練習的機會,所以若想進步,就得為自己創造機會。
  • 練習的過程是枯燥無聊的,開始分心或覺得輕鬆好玩時,大概就代表沒有進步。
  • 練習遇到瓶頸,突破高原期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新的方法挑戰自己,將過程拆分,分析細部找出不易發現的弱點,改善後就會大幅進步。
  • 提高動機的方法: -讓自己身邊圍繞能夠給予鼓勵、支持、挑戰的人 →加入或建立合適的團體。 -將長期目標分成一連串可以達成的目標(有客觀標準可以觀察統計),達到後小小獎勵自己。 -練習一段時間後,提升技能的本身將成為你最好的動機。
最後,和大家分享小提琴家帕爾曼、奧曼第指揮,和費城愛樂交響樂團共同演出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在美妙的音樂中,大家也不妨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運用「刻意練習」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