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不存在」的東西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經有一次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課本跟考試。
在旁邊的老師聽到我們的對話,忍不住問我到底是如何跟孩子說的,怎麼這麼有效?
我笑了笑,跟老師說,通常我不會跟孩子講虛偽的話,會先同理她們的心情,然後再跟她們一起面對事實,之後才有機會與她們討論:「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比如以討論為什麼要讀書為例,當孩子抱怨讀高中數學或物理化學或背一堆公式,以後也用不到,幹嘛花這麼多時間與生命浪費在用不到或會被淘汰的知識呢?
首先我會很老實地承認,高中的課程真的有些難度,有些科目若非以後從事相關行業,的確是用不到,而且現在背下的資料也許幾年後就會被淘汰了,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再要她們面對現實,可是目前的制度是,若你想讀頂尖的好大學,就必須考到一定的成績,而且當我們必須把這些我們不喜歡,又枯燥又難念的課程搞懂,的確要有堅靭的耐力,一旦我們能勉強自己克服這些困難之後,也會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以後遭遇的挑戰。
我提醒孩子把這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但又是必考的科目,當作是人生達成目標途中的障礙,也當作是學習才藝或運動技能一定得反覆練習的基本動作,基本功。
當然我知道,這樣的說法對我的孩子或新竹女中的學生有用,是因為她們對讀書與考試已經有不錯的底子與信心,而且對未來也有較強烈的期待,她們的迷惘只是一時的煩躁或沮喪,這些人是能夠適應目前社會主流價值的人。但是,其他的孩子怎麼辦?
有許多孩子已經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挫折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找回學習的熱情與對未來的憧憬?
課本或考試所能評鑑出的,只是所有「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且在全球化競爭及知識產出與淘汰如此快速的時代,未來在職場上謀生所需要的技能或工具,恐怕現在都尚未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不存在」的東西,因此讀書不應該是個別知識的背誦,而必須調整或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以及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讀書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能力的眾多方法之一而已。當我們擁有許多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在此同時,我們也能以此能力換得我們所需要的協助或想要的東西。
以後的社會不只是三百六十行,而是三百六十萬行,不一定要會讀書考試,只要我們因為喜歡,將熱情投入所學會的任何技能做到傑出,也一定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信心,笑著迎向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有人問施明德:浪漫是什麼? 他回答:「明明知道有限的資源,去追求無限的目標!」我知道,施明德是浪漫的,他也以自身去實踐這個浪漫! 在臺灣當代,施明德是一種傳奇。 他是印象中第一個當代全臺灣追緝的江洋大盜(第二個是陳進興)。高中時,只要走出校門,不管走到那裡,都可以看到通緝他的海報,公車站牌、雜貨
    我讀國中或高中時,班上總有不少非常認真,幾乎全部時間都在讀會考試的科目,但是他們的成績總是普通。尤其高中時坐在我前面,從外縣市考到建中的同學,一年365天都在做題目,什麼活動都不參加,每次都把難得抽籤抽到的,班聯會主辦的音樂會或電影欣賞會的票送給我,但是他這麼用功,考試出來也沒有多高分。 後來我才知
    世界著名的趨勢專家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立刻成為全球的暢銷書,他在書中詳細地分析資訊與網路革命如何剷平了世界,也改變了全球的工作流動,讓開發中的中產階級數量快速增加,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幅增加世界對能源的需求。 2008年他又出了一本「世界又熱又平又擁擠—為何
    長達將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物,也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涯規劃,包括這本書的作者,伯恩˙韓瑞希,八十多歲的生物學家與超級馬拉松多項紀錄的締造者。 原本伯思還想以八十高齡參加一百公里的超級馬拉松,但是因為疫情他決定打消這個計畫,這是生命時鐘教導的:人生這場旅程不適合太硬性的規則,隨著年歲增長,必須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世界各個國家陸續面對人類社會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在同一個地區或國家,有這麼高比率的高齡人口,而且這些在二次大戰前後出生的人,大都受過完整的教育,而且身體相對健康有活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在戰後經濟快速成長時進入職場的人,也累積了不少的資產。 據估計,這群號稱為金領銀髮族的退休人口,掌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曾經有人問施明德:浪漫是什麼? 他回答:「明明知道有限的資源,去追求無限的目標!」我知道,施明德是浪漫的,他也以自身去實踐這個浪漫! 在臺灣當代,施明德是一種傳奇。 他是印象中第一個當代全臺灣追緝的江洋大盜(第二個是陳進興)。高中時,只要走出校門,不管走到那裡,都可以看到通緝他的海報,公車站牌、雜貨
    我讀國中或高中時,班上總有不少非常認真,幾乎全部時間都在讀會考試的科目,但是他們的成績總是普通。尤其高中時坐在我前面,從外縣市考到建中的同學,一年365天都在做題目,什麼活動都不參加,每次都把難得抽籤抽到的,班聯會主辦的音樂會或電影欣賞會的票送給我,但是他這麼用功,考試出來也沒有多高分。 後來我才知
    世界著名的趨勢專家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立刻成為全球的暢銷書,他在書中詳細地分析資訊與網路革命如何剷平了世界,也改變了全球的工作流動,讓開發中的中產階級數量快速增加,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幅增加世界對能源的需求。 2008年他又出了一本「世界又熱又平又擁擠—為何
    長達將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物,也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涯規劃,包括這本書的作者,伯恩˙韓瑞希,八十多歲的生物學家與超級馬拉松多項紀錄的締造者。 原本伯思還想以八十高齡參加一百公里的超級馬拉松,但是因為疫情他決定打消這個計畫,這是生命時鐘教導的:人生這場旅程不適合太硬性的規則,隨著年歲增長,必須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世界各個國家陸續面對人類社會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在同一個地區或國家,有這麼高比率的高齡人口,而且這些在二次大戰前後出生的人,大都受過完整的教育,而且身體相對健康有活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在戰後經濟快速成長時進入職場的人,也累積了不少的資產。 據估計,這群號稱為金領銀髮族的退休人口,掌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