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3《神人之家》The Holy Famil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十二月已至,如今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我最愛也最推薦的臺灣電影是神人之家。無庸置疑,無人能敵。已經有太多好評跟太多導演的訪談,再怎麼寫可能也寫不出什麼內容,但無論如何,我衷切的期盼以下的字句能夠起到一點影響力(而我從沒期待過我寫的任何文字能有什麼作用),足以讓你踏進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

raw-image

  真誠、誠懇、誠實。神人之家幾乎是直面自身家庭最難以啟齒的問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知道要有多少勇氣才能夠把這本經一五一十的放在大螢幕上,甚至還直接向問題本身尋求解答。於我,私電影的迷人之處在於它與我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或關聯性;醜陋黑暗到無以見光,那些我只會在夜裡困擾自己、無以傾訴,成為夢魘的困惑,居然能找到另一種出口。

  出口,我想這部作品對導演來說是一個逃生出口。開頭的電話就難掩對原生家庭的難耐,同時帶出另一個重要命題——信仰。傳統信仰同樣也是我的日常,從前家人不時要準備幾樣貢品供奉神明與祖先,祭拜的日子多到稀釋了我的虔誠度,懷疑漸漸超過相信。離家是為了回家,在他終於回家之後,他拿起攝影機拍攝血緣上最親密,互動上最疏離的自身背景。很多鏡頭冷靜,或許該說是冷血的不可思議,像是隨手擱在桌上無意拍下的畫面一樣自然,自然的難以直視。當父親與哥哥各坐在一角,相對無語時,窒息感盈滿整個空間,而導演的一句話:「你們平常在家都不講話喔?」「沒什麼好講的。」倏地,刺破這顆氣球。攝影機的冷血早已預料,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他的眼裡居然這麼簡單,簡單的脆弱。

  疏離,是我認為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即使到了後半段,他逐漸從一個外來者、執攝影機的人,到真正回到這個家,疏離感仍揮散不去。並非鏡頭帶來,而是他對家人,對家中所發生的事保持的距離與態度。他也曾在訪談中說過:「因為我哥做事常常失敗,所以我就想拍下去,看他種番茄會不會發生什麼事。」不幸的發生成為必然,但在這個看似悲劇重重的家裡,卻總是為前來祈求的信眾帶來財富與好運。或許正是因為他對神明的質疑,對家人信仰的質疑,才讓距離更明顯。然而,也是因為這份疏離,使得他能夠問出那些尖銳的質疑(一部分當然也是因為攝影機的力量使然),不直接開誠布公內心感受,但彼此心領神會。就像我近年才明白的道理,距離反而是舒適關係的必要。

「你為什麼要拍這部片?」「我心裡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我想要把它們解開。」稱不上療傷或療癒,畢竟途中還是不免劃開舊傷疤,一樣的痛苦滾著越來越大的雪球,震耳欲聾。和解、原諒與否已經不再重要,與自己和解才是唯一的解脫之路。

raw-image
「無論神是否存在,我們都是祂們的奴隸。」——惶然錄

  無從得知大到世上,小至這部片中到底有沒有神,但我清楚知道我們都成了神的奴隸。片中母親為了家庭任勞任怨,為了父親的愛賭成性拖磨,為了小兒子的不歸自責自卑,唯一的訴諸只剩天天得爬上層層樓梯擦拭供奉的神像。祈求算不算一種自我揭露,算不算一種自私自利?想到Oedipus迫切渴望真相的呼求,還有他刺瞎雙眼、放逐自己後的悲鳴。即使神蹟吝嗇降臨,但人好像還是要有信仰才能有勇氣繼續活下去。否則,該怎麼面對除了年少、結婚以外,都還沒好好被拍過一張照的自己?該怎麼面對循環不停的簽賭、賭債,該怎麼面對兒子為了家庭被牢牢綁在神桌前的生活?

  明知身處困境,卻無能為力;哥哥選擇留在家裡,卻連照顧自己的家庭都相當吃力。背負天命等於背負詛咒,身為弟弟的導演即使同樣勉強生活,但至少能夠離開,而他別無選擇。縱使如此,他好像也就選擇接受,習慣這一切的發生。就像兒子在神桌前的怨懟與不服氣,對照他在神明面前對自身的問題支支吾吾,看到這裡,我開始懷疑——哥哥心中的懷疑是不是也大過相信?在他心中究竟有沒有神?這些疑問對一個能與神溝通的人來說過於諷刺,但也只能相信,只好相信,相信才能讓痛苦麻痹自己。

raw-image

  不知為什麼,總想到《七月與安生》的那句:「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母親與父親的關係無法用愛來形容,但也不能稱作恨。不願和丈夫、兒子牽手合影,疏離以外,我想這些關係的名字是拖磨。互相拖磨,這些痛苦的傷痕經年累月無止盡加深,但又是以責任之名包裝,於是苦痛成了習慣,於是習慣了痛苦。母親的臉時常眉頭緊蹙,但談起死亡後的安排卻雲淡風輕,像是在談論著別人的葬禮。可能只有在這種飄渺的問題之前,她才能離開這張網。

  如果是恨,那通最後的通話並不會如此刺耳,並不會為此顫抖的難以呼吸。異曲同工之妙,《黑晝記》在開頭便說了:「從我拿攝影機開始,就好像是在準備你的死亡。」問題存在,心裡的結可能解不到一半,但我們只有彼此,我們只剩彼此。在自己身後並非空無一人,有點矯情又虛幻的「你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啊」,通話中的那時此刻,我願意相信。

  之前曾經跟朋友談過,不會被這部片觸動的人,是不是比較幸運的人?快樂的人都有同樣的背景故事——家庭幸福美滿。雖然這是另一個家庭,與我完全不同的背景故事,卻能夠在其中找到同樣的困境。第二次觀影的映後上,「導演希望這部片帶給觀眾什麼?」,跟我想的一樣,他的回答是:「我沒有想帶給你們什麼。」這只不過是自己家的故事,如此而已,拍攝也只是為了留下家庭影像,如此單純。正是因為單純與簡單,才有了誠實,才有了真誠;而這也是我認為身為一個人,最基本也最最最重要的事。

  隔著火車車窗看海,真的踏進沙灘,踩上海浪。隔著一小段距離,我們跟著導演一起在母親背後緩步而行,總在一個不遠也不近的距離觀看。理性上知道這可能是為了提升情緒、加強共感而做出的選擇,可能被大海所蠱惑吧,畢竟它是那麼的潔淨,但我私心希望,也願意相信看海的選擇同樣單純,同樣真誠。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的傷口疤痕相似,我們同樣受環境所困,我們同樣身不由己;苦痛有時,困惑有時,慶幸我們總是還能保持距離,不遠也不近,望著彼此繼續走下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nnychenggg的沙龍
1會員
10內容數
pennychengg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6
亞洲日舞影展首次在台灣舉辦,這次有去看了短片競賽跟《偶爾我會想到死亡》。跟這幾年來在台灣看過的影展感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3/08/26
亞洲日舞影展首次在台灣舉辦,這次有去看了短片競賽跟《偶爾我會想到死亡》。跟這幾年來在台灣看過的影展感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2/11/29
  Terrorizers,而非terrorism,便可見這是要講使他人感到恐怖的人。楊德昌以多重敘事來慢慢帶出每個角色個人的問題,之間的關係,甚至到後來,交互作用影響之下的後果更被血淋淋地揭露。看似毫無關聯的角色,到最後卻都被吞進這張蜘蛛網。  
Thumbnail
2022/11/29
  Terrorizers,而非terrorism,便可見這是要講使他人感到恐怖的人。楊德昌以多重敘事來慢慢帶出每個角色個人的問題,之間的關係,甚至到後來,交互作用影響之下的後果更被血淋淋地揭露。看似毫無關聯的角色,到最後卻都被吞進這張蜘蛛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去年底相當熱門的紀錄片, 以隨處可見的台灣日常生活為背景, 描述一段修補家庭關係的故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去年底相當熱門的紀錄片, 以隨處可見的台灣日常生活為背景, 描述一段修補家庭關係的故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 這是我用來邀請爸媽和我一起看《神人之家》的說詞之一。
Thumbnail
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 這是我用來邀請爸媽和我一起看《神人之家》的說詞之一。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十二月已至,如今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我最愛也最推薦的臺灣電影是神人之家。無庸置疑,無人能敵。已經有太多好評跟太多導演的訪談,再怎麼寫可能也寫不出什麼內容,但無論如何,我衷切的期盼以下的字句能夠起到一點影響力(而我從沒期待過我寫的任何文字能有什麼作用),足以讓你踏進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   
Thumbnail
十二月已至,如今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我最愛也最推薦的臺灣電影是神人之家。無庸置疑,無人能敵。已經有太多好評跟太多導演的訪談,再怎麼寫可能也寫不出什麼內容,但無論如何,我衷切的期盼以下的字句能夠起到一點影響力(而我從沒期待過我寫的任何文字能有什麼作用),足以讓你踏進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   
Thumbnail
導演阿良(盧盈良)離家20年,有天接到媽媽交代身後事的電話後,突然有了想記錄家人的念頭,於是回到家鄉開始拍攝《神人之家》。離鄉許久的他,帶著或許能化解心結的期望回家,但家裡的狀況卻和離開時沒什麼兩樣:嗜賭成性的爸爸、任勞任怨的媽媽、一事無成的哥哥,不同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心中的不解是否能解開?
Thumbnail
導演阿良(盧盈良)離家20年,有天接到媽媽交代身後事的電話後,突然有了想記錄家人的念頭,於是回到家鄉開始拍攝《神人之家》。離鄉許久的他,帶著或許能化解心結的期望回家,但家裡的狀況卻和離開時沒什麼兩樣:嗜賭成性的爸爸、任勞任怨的媽媽、一事無成的哥哥,不同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心中的不解是否能解開?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Thumbnail
這是一部以自身家庭為主題的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敘說」論文的影像化。我就讀的研究所,每屆大概至少一半的同學寫自我敘說論文,因此我相當熟悉這方面主題的作品。記得上一次看類似的影片,就是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我本身也訪談過黃惠偵導演。然而,我認為這兩者形成很有趣的對比,導演的目標都是想知道「我們
Thumbnail
《神人之家》拿下 2022 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及觀眾票選等 4 項大獎,更入圍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神人之家》是一部私密且深刻挖掘家庭與自我關係的紀錄片,看似平淡的敘事口吻,卻蘊含複雜難解的情緒。
Thumbnail
《神人之家》拿下 2022 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及觀眾票選等 4 項大獎,更入圍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剪輯。《神人之家》是一部私密且深刻挖掘家庭與自我關係的紀錄片,看似平淡的敘事口吻,卻蘊含複雜難解的情緒。
Thumbnail
  《神人之家》聚焦於嘉義民雄盧家的主要成員──信神的有嗜賭成癮的父親,成日祭拜的母親,自小即能與神對話,務農之餘亦兼神職,卻諸事難成的哥哥阿志;不相信神的有侄子盧小弟酉鑫,以及北上後就幾乎不回家的弟弟,同時也是拍攝者阿良。這樣的家庭似乎不得神眷,但比起出走,終究是回過身去面對,是拉近彼此的距離。
Thumbnail
  《神人之家》聚焦於嘉義民雄盧家的主要成員──信神的有嗜賭成癮的父親,成日祭拜的母親,自小即能與神對話,務農之餘亦兼神職,卻諸事難成的哥哥阿志;不相信神的有侄子盧小弟酉鑫,以及北上後就幾乎不回家的弟弟,同時也是拍攝者阿良。這樣的家庭似乎不得神眷,但比起出走,終究是回過身去面對,是拉近彼此的距離。
Thumbnail
「神有沒有幫過這個家?」儘管仍是全片未竟的懸問,當哥哥的小番茄在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種出了自己的一條路,甚至在開市時喜獲比預期還高的賣價,我們看到的,與其說是遲來的神助,不如說是人如何靠著滿是割傷與厚繭的雙手,揮汗成為自己的神。
Thumbnail
「神有沒有幫過這個家?」儘管仍是全片未竟的懸問,當哥哥的小番茄在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種出了自己的一條路,甚至在開市時喜獲比預期還高的賣價,我們看到的,與其說是遲來的神助,不如說是人如何靠著滿是割傷與厚繭的雙手,揮汗成為自己的神。
Thumbnail
浪蕩一生的父親、操勞一輩子的母親以及惹事、不負責或總無法自立的手足--這三種人構成我們的原生家庭。而他們與我們的交集是無話可說的餐桌、是擺滿保健食品的茶几、是轉成靜音的來電顯示。
Thumbnail
浪蕩一生的父親、操勞一輩子的母親以及惹事、不負責或總無法自立的手足--這三種人構成我們的原生家庭。而他們與我們的交集是無話可說的餐桌、是擺滿保健食品的茶几、是轉成靜音的來電顯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