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總說:「吃完冬節湯圓就代表增加一歲了」,我和很多孩子一樣傻傻地問:「那不吃湯圓是不是就不會增加一歲了?」媽媽笑笑回答,不吃還是會增加一歲。
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客語講「冬節」,冬至這天是一年裡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後白晝時間就會開始慢慢增加,客家人、閩南人都會在冬至這天搓湯圓來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祈求凡事圓滿、闔家團圓。
現在市面上的湯圓,以包餡為主流,餡料鹹的為鮮肉,甜的有芝麻、花生、紅豆,近年廠商開發流沙、抹茶、草莓等新式口味,傳統的閩南、客家湯圓是沒有包餡的白色、紅色小湯圓,煮成鹹甜兩種口味,拜拜都是用甜味,閩南地區有些還會在鹹湯圓裡放米粉。
我還是習慣客家鹹湯圓口味,尚未結婚在豐原跑新聞時,曾經在冬至當天特地趁中午開車回苗栗,只為吃一碗媽媽親自煮的鹹湯圓,吃完又趕緊開回豐原;結婚之後的冬至,我常不怕麻煩地煮客家鹹湯圓、市售包餡甜湯圓。
煮市售包餡甜湯圓十分簡單,水滾把湯圓放下去,煮到浮起來即可;煮客家鹹湯圓比較麻煩,要準備五花肉、香菇、蝦米、茼蒿、蔥、香菜、芹菜、油蔥酥等配料,最重要的是爆香過程。步驟如下:
一、將五花肉切2公分長度細條狀,放入熱油鍋中爆香到金黃。
二、下泡發切絲香菇、蝦米,和五花肉一起爆香,加入油蔥酥拌炒一下,鍋邊淋一點醬油增加香味及顏色,加入適量水煮開,放鹽調鹹淡。
三、另外用一個鍋子煮滾水,把白、紅小湯圓放入煮熟,通常湯圓浮起來就熟了,再將煮熟湯圓撈進步驟二湯料裡,有人為省事直接把生的湯圓放進步驟二煮,這樣湯會比較混濁。
四、把茼蒿放進煮湯圓的滾水裡川燙一下,撈起和香菜、葱、芹菜一起放入步驟二湯料中,略為拌一下,撒上胡椒粉,香噴噴的客家鹹湯圓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