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阿崴閱讀-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Julie Lythcott-Haims著 方舟文化出版
又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有別於上一次分享的著重在溝通與探索感覺。這一本透過結構化的解析,其實不只是台灣,美國也落入一個過度教養的環境。
從第一部的:我們現在的做法,第二部:為什麼必須停止過度教養,第三部:另一種方式,第四部:勇於做個另類父母。這本書老實說有點厚,一本含註解有427頁的書。如果真的時間有限,建議可以從第三部及第四部去閱讀(不過這大概有點沒了解原因先看解答的概念就是)。
在我們成長的歷程,或許就有一些過度教養,父母希望我們能夠一路念書,考上好的學校,因此得到穩定的工作(黑人問號?)。但帶一點慶幸的是,我們的上一代必須非常辛勤的工作,雖然少了一些陪伴,但也轉化了我們這一代部分的獨立能力。
可是到了我們孕育下一代,總會覺得這個世界變化太大,太多與以前不同的環境,在自然法則保護幼獸的心態之下,非常容易落入了過度教養。而這樣的保護恐怕不會讓小孩長得更好,反而可能產出了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小孩。
就像書中說的,甚至還需要家長陪伴去面試的這樣窘境。而我們能夠提供保護的家庭及學校環境,到了就業市場就沒有那麼溫馴了,所以我們應該可以怎麼做呢?孩子不會忽然過了一個時刻就變成成人,這是需要教養的,就書中幾個有感的篇章用我自己的話語跟大家做分享,還是一樣非常推薦給每一位有小孩的你我
2.提供機會:我們對他們有夢想,卻不能形塑他們夢想的方式。
我們受到生產線思維的教育實在荼毒太深,總是用無止盡的待辦事項,分了輕重緩急等等的時間與生產管理的模式,然後默默的就這樣套用到了一個小孩的成長規劃。但是人生真的是一個待辦清單嗎?如果今天是走到”一路玩到掛"的人生境界,或許是。但是小孩呢?我們都說小孩有無限可能,有沒有可能我們限制了他的發展,即便是最簡單的玩具該如何玩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5.我們想得到甚麼結果:在那些沒被安排好的漫長時間裡,有些東西綻放了;是在那些空檔和餘裕裡,我們成為了自己。
如果我們把角色轉化到現在的職場,我們如何希望一個剛畢業的孩子可以如何展現她的光芒與那種大無畏的精神,然後又可以求知若渴。這種人難求,但就是源自於我們實在設定了太制式的發展軌跡,但練出來的角色恐怕沒有獨立打怪的能力。但我們可以如何做呢?我想我們應該容忍一些”變鬼變怪”行為的孩子,或許他們就是有一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嗎
7.他們的心理受創:低度自信和恐懼失敗,都可能導致憂鬱或焦慮。
我們非常容易在小屁孩完成一個超級簡單的任務,就給了非常浮誇的讚美與好棒棒。但是在心態致勝的書中也有提到,我們應當讚美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否則容易養成定型心態,而導致不敢挑戰,也影響學習的意願。這有難度,但需要練習,學習讚美她的努力,讓他欣賞每一個事件的過程。
14.教導生活技能
仔細回想一下求學的過程,有沒有某個同學會在每個周末將所有的髒衣服帶回家清洗,只因他從來沒有自己用過洗衣機。生活技能是一種必須的能力,跟有沒有讀很多書沒有關係,而我們應該透過教導的模式去教學,這個跟mentor的精神非常相同:我們教你做,我們一起做,我們看你做,你自己做。學會容忍一些的不完美或是髒亂,適度的放手才能夠學會。我們不可能手把手的顧到他老去的。
18.把掙扎常態化:我會想要帶走你的痛苦,但我會改而坐在你身邊,教你如何感受它
恆毅力裡面提到透過興趣以及內外的驅動去訓練堅持的能力,書中也提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出現在孩子的生命中,同時退後一步,協助他們從經驗中成長,培養他們的品格,給予明確真實的回饋,以身作則。不得不說直接去面對挫折的確是個很直球的辦法。總是要接受挫折才知道這個世界其實很大,有很多超強的人,自己或許沒那麼神。這世界很小,小到老闆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你的環境。這才能在職場存活下來!
21.找回你自己:
孩子不該是你人生的全部,你值得擁有你自己的人生。孩子正看著你是怎麼的活著,絕對影響了潛在的價值觀。或許你是他的天,但你不該限制他能夠飛多高,你該讓他知道伊卡魯斯的故事就好。總是找到一些自己的熱情與目標,你才能夠讓孩子理解他需要自己找到熱情與目標。唯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孩子。
支持孩子成為自己,你若問問三歲以下小孩的父母如何期望小孩,應該有九成以上會回答她健康快樂就好。可是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最後獻上一首好歌,可以去查查歌詞
可是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可是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2018/03/31
#阿崴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