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porous boundaries" 實在說得好,那正是我閱讀時的感受。作者 Charles Yu(游朝凱)的確是採用劇本形式寫小說,就像舞台劇有固定的景界,雖然侷限卻四周開放,可即使擁有這麼多出口,你依然逃脫不出,而這就是非主流族群——非白非黑的美國人——在美國社會裡的感受。
Charles 經常用第二人稱(你)來敘事,後設味濃,營造一股虛實難分的真切感,畢竟故事與人生確實互為鏡像。尤其故事更發生在各個非主流族群身上,當然這裡特指亞裔、華人甚至台灣人:Charles 父母皆來自台灣。諷刺的是,這個「特指」卻一點也不特別,因為在老美眼中所有亞裔都一樣,不論你來自台灣、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印度,所以才 "generic":同一個模子所產出。
我有一位前同事,國中時即跟隨家人移民美國定居加州 Anaheim,聽他說過類似書中的遭遇,譬如老美看到他真的都會故意開他玩笑問他會不會功夫、叫他 Bruce Lee。
我自己也經歷過,雖然我只是偶而去美國出個差。有次同事們去那種美國頗流行的「食樂」(Eatertainment)餐廳聚餐,就是有卡拉 OK、電動機台、撞球桌球手足球之類的餐酒館兼娛樂場所。我自認洋歌唱得不差,無論搖滾流行新舊都難不倒(練了三十幾年好嗎 :D),所以就踅進 K 房。雖然白天工上課開會時大家都彼此熟絡在一起,但我發現輪到我唱時他們就逕自聊著天,把我曬在一旁,等我唱完輪到他們的歌時才又嗨將起來。我點的歌都是 Guns 'n' Roses、Queen、U2 那些流行到不行的曲子,但就都是我自己在唱,沒人想跟我一起,兩三首後覺得沒意思我就出去了。
那時我就有股深深的被排擠感,一如 Charles 在書中描繪平凡亞裔男(generic Asian man)的境遇。難怪許多人說去美國留學卻仍都跟自己同胞混在一起,原來那並不是心放不開,而是腳踏不出去,被有形無形的疆界桎梏住了,磕磕絆絆到最後連心也鎖閉。
順便一提,書中寫到的 "generic Asian man"、"Kung Fu guy" 都是針對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至於女性則有一大部分是「婀娜多姿」、「嫵媚性感」。不禁臆想,亞裔女性是否在美國或西方比較不會受歧視?或是比較容易融入社會或是人際關係裡?現實世界中的觀察,好像是唷,那麼這是不是我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