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想分享的是筆者與日本出版社合作時,感受到日本的的商業出版領域(小說、漫畫、動畫、影片創作等大眾娛樂產業)都特別重視的一個流量公式,它不是鐵則,但筆者合作過的編輯都很直接地用這個概念作為改稿的方向、以及判斷作品是否有商業價值的標準,所以今天想試著把這個概念做一個統整。
公式本身很簡單。
[觀眾的收穫(利益)]-[觀眾的付出(支出)]=觀眾支持度
順差越大,觀眾的黏著度和消費意願越高。
下面我們進一步來看,對觀眾來說「利益」和「支出」究竟為何。
【何謂觀眾的收穫(利益)】
簡單來說就是「娛樂性」,娛樂性通常源自於以下幾種常見的感受交互組織而形成。
- 脫離現實的沉浸感
- 生活經驗的連結感
- 情緒被轉換
- 想像力被激發
- 被認同感
- 符合美感的畫面與聲音
- 滿足生理慾望(食慾、性慾等)
- 獲得有用的知識
- 獲得有用的靈感
- 視野被拓寬
或是像魔戒作者托爾金認為奇幻作品的四個要素為:想像(Fantasy)、尋回(Recovery)、逃避(Escape)、慰藉(Consolation)。
「想像」給予的感受是「新鮮感」、「尋回」給予的是「生活經驗的連結感、共鳴感」、「逃避」給予的是「沉浸感、嚮往感」、「慰藉」給予的是「療癒感、安心感」。
當這些感受接二連三地進入大腦,使我們感受愉悅和快感時,便會逐漸增加對作品的好感度與依賴度。
【何謂觀眾的付出(支出)】
金錢、時間、勞力是使觀眾感受壓力的三大因素。尤其是面對沒有看過的新作品,觀眾判斷是否支持作品的邏輯通常為「感受到娛樂性之前,需要花費多少金額/時間/勞力」。
面對這三項因素,下面是常見的應對方式。
金錢:使觀眾在付費之前先感受到娛樂性和期待感。(例如電影預告、小說漫畫免費試閱、精美的封面包裝、有趣的附錄贈品等)
時間:使觀眾在最短時間內感受到娛樂性、縮短快感與快感之間的間格時間。(例如減少無趣的說明、加強長話短說的技術、縮短更新頻率等)
勞力:勞力可分成「大腦的勞力」和「肉體的勞力」兩種類別。
減低大腦勞力的方法是,盡量使觀眾不感到困惑和不需要動腦。(例如加強視覺誘導技術、不使用過於藝術性的構圖或文筆、刪減非必要的資訊、加強操作直覺化、使用好記易懂的關鍵字等)
減低肉體勞力的方法是,使觀眾在最短的步驟之內,用最不費力的方式獲得娛樂性。(例如廣設販售通路、選擇符合目標客群的曝光平台等)
在娛樂選擇多如繁星的現代,觀眾只要稍微感受到壓力就容易立刻放棄眼前作品,轉向支持更有娛樂性並更不費力的選項,因此降低觀眾付出(支出)會是任何領域的職業創作者都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
【流量公式的使用訣竅】
職業創作者必須瞭解,降低觀眾付出(支出)其實比增加觀眾收穫(利益)更重要。
作品的娛樂性會往往受創作者的身心狀態和生活狀態影響,當創作者遇到瓶頸期、壓力過大、健康問題、家庭問題任何突發狀況時,作品容易變得較不精彩,這種時候「降低觀眾付出(支出)」的技術就會成為維持作品穩定水準和保留原觀眾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且降低觀眾付出的技術通常來自於日常修練,是屬於理性分析的技術,以及較容易分攤給其他技術人員執行,使創作者有更多時間休息和調整狀態。
再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短影音平台「抖音」就是一個把「降低觀眾付出(支出)」做到淋漓盡致,「增加觀眾收穫(利益)」就見仁見智(?),並成功收服巨量觀眾的範例。
【小結】
上述概念雖然乍看之下很像是為了賺錢而讓創作變成是旨在取悅讀者的事情,但對筆者來說其實是一個最能保留作者的個人喜好,又同時能服務到觀眾,讓作者能靠創作維生的最佳公式。而且因為有很多技術可研究,所以讓創作變得很有趣。
祝每個創作者都能在流量公式裡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下回:『業界口碑的製造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