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可以大哭,女孩也能大笑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佈於愛情之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筆者在年輕時候寫的一些文章,針對較「古典」(遵循傳統)的爸媽而寫的。部份內容是「注意,那過度的應該‥」一文的前身,但此文比較學術點。讀者可閱讀看看。
「小強,不許哭,跌倒了就要爬起來,你是男生吶,哭什麼﹗」4歲多的小強,在父親的「教育」下,雖然還是哭個不停,但卻改為窸窣的哭聲,逐漸收起眼淚。
「小花,不要笑那麼大聲,嘴巴張這麼大像個瘋婆子似,沒有女生的樣子,以後沒有人喜歡妳喲﹗」媽媽對就讀小一的小花說。
相信這樣的場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並不陌生。也因為如此,在潛移默化的親子互動中,我們「遺傳」了父母對男女性別的價值觀,造就我們內在的信念,也「框架住」往後的兩性行為。
一般來說,二歲半到三歲的小孩即能區別男女,三歲到六、七歲間,孩子對自己性別的認知逐漸穩定,也就是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不會隨意變換、是固定的,因此小孩也開始學習和自己同性別的動機、價值觀和行為。當然這種學習多是來自環境中主要照顧者(如爸媽),再加上媒體的影響。因此這段期間,適當地教導孩子,可以形塑男孩對他自己所期待的樣子,造就女孩內心對自己的想像。於是男孩在選擇玩具中,多是槍、車子‥等;而女性則選擇了芭比娃娃類的玩具。若我們仔細觀察玩著扮家家酒的孩子,也可發現他們把性別意識已然投射在遊戲中,選擇相同的性別;或是觀看戲劇時,多注意和自己理想型相似的人物。
心理學家很早就注意到這種潛移默化的親子互動對個人成長的衝擊,上述小強開始學到「我=小強=男生=受傷痛不能哭」,而小花則會形成「我=小花=女生=不能大笑」的想法。這種學習經由日積月累,形成個人內在的規則,指導了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表現,雖然符合父母及社會文化的期待,但也壓抑個人本然內在自然的活力與創造動能。心理學家Horney就以「專橫的必須」(Tyranny of the shoulds)來說明這種個人內在規則所具有專橫霸道的性質,比如「我必須獨自處理傷心事,才像男子漢」。Horney曾進一步指出,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都是因為被「專橫的必須」壓抑了原本自然的自我,造成異化而形成的。
再進一步從我們社會觀察,筆者長期輔導家暴事件中的加害者,發現其中婚暴的加害者大部份為男性,這些男性在情緒的辨別、領會、回應及表達的能力都不好,以致於無法接住女方從情緒層面投過來的「球」,不知如何反應,而以沈默、逃避或喝斥來回應對方,導致更高的衝突,終致拳腳相向。再者,男性為了符合內在規則所創造的男子漢(見「解除男性角色魔咒」一文)的形象,常以為對太太好就是賺錢回家;而當工作挫折時,他不願也常沒有能力說出來,轉而以酗酒、流連於電視、網路‥等來處理內在負向的情緒(如憤怒、焦慮、憂鬱)。
男女因應情緒的不同,後天因素為大,因為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小男孩小女孩對情緒的敏感度並沒有不同。所以性別教育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情緒的態度及處理方式,換言之,親子互動下的性別教育對未來的兩性相處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爸媽師長們不妨抽個空,先回想自己對性別的內在規則及想像是什麼,在教育下一代時,讓孩子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不被傳統性別角色的形象所綁住,在自然人性下,允許男孩也可以大哭,女孩也能大笑。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10會員
38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永遠記得,你的存在很有意義,你很重要,你是被愛的。而且你為世界帶來無可取代的東西。」這是《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這本書的書腰上的一段震撼人心的話語。這更是這本極為精彩的圖畫書,所欲傳遞的深刻提醒與叮嚀,關於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關於如何好好地看待自己。
Thumbnail
男孩隊vs女孩隊,關係到團體榮譽讓每個小朋友變得更加認真! 中央棋院官網連結 : https://www.centralgo.com.tw/
Thumbnail
上禮拜東奔西跑的, 臺灣中部像夏天,北部像冬天, 一陣忙碌下最終感冒了。 這時候很適合這本繪本, 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些平靜。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穿著藍白條紋上衣的男孩 男孩的形象位於封面的底部, 表情帶著一絲驚喜與期待。 他的姿態充滿了動感, 似乎是在與前方的「
Thumbnail
那一天我因為受傷, 妳我之間,命運之輪也因此開始轉動了, 初次相遇時,妳細心的關切著我, 我還因此莫名的開始悸動著, 這是什麼?是愛嗎?? 忘不了那一天, 被妳溫柔的對待著,細心問候著,決定親筆寫著一封感謝的信給妳們,殊不知其實裡面藏著小私心,字面上是傳達的給大家,但其實..是希望妳也能
Thumbnail
你不覺得奇怪嗎。我們只看得見外在,但幾乎所有事都發生在我們的內心。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最近女兒因為剪掉留了長髮,變成男生頭大哭。 當爸的我,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其實我看到變男生頭, 當下,我也是很錯愕,何況是她本人。 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是每個人看到她,都要問她一次。 我很擔心她被問一次,哭一次。 這時當爸爸的課題來了 如何讓她發洩完情緒,然後順利過完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永遠記得,你的存在很有意義,你很重要,你是被愛的。而且你為世界帶來無可取代的東西。」這是《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這本書的書腰上的一段震撼人心的話語。這更是這本極為精彩的圖畫書,所欲傳遞的深刻提醒與叮嚀,關於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關於如何好好地看待自己。
Thumbnail
男孩隊vs女孩隊,關係到團體榮譽讓每個小朋友變得更加認真! 中央棋院官網連結 : https://www.centralgo.com.tw/
Thumbnail
上禮拜東奔西跑的, 臺灣中部像夏天,北部像冬天, 一陣忙碌下最終感冒了。 這時候很適合這本繪本, 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些平靜。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穿著藍白條紋上衣的男孩 男孩的形象位於封面的底部, 表情帶著一絲驚喜與期待。 他的姿態充滿了動感, 似乎是在與前方的「
Thumbnail
那一天我因為受傷, 妳我之間,命運之輪也因此開始轉動了, 初次相遇時,妳細心的關切著我, 我還因此莫名的開始悸動著, 這是什麼?是愛嗎?? 忘不了那一天, 被妳溫柔的對待著,細心問候著,決定親筆寫著一封感謝的信給妳們,殊不知其實裡面藏著小私心,字面上是傳達的給大家,但其實..是希望妳也能
Thumbnail
你不覺得奇怪嗎。我們只看得見外在,但幾乎所有事都發生在我們的內心。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最近女兒因為剪掉留了長髮,變成男生頭大哭。 當爸的我,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其實我看到變男生頭, 當下,我也是很錯愕,何況是她本人。 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是每個人看到她,都要問她一次。 我很擔心她被問一次,哭一次。 這時當爸爸的課題來了 如何讓她發洩完情緒,然後順利過完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