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更有效率:三種避免輸入雜訊的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閱讀的大量資訊中,只有約 20% 是重要的資訊,其他 80% 是無用的雜訊。只要精準掌握其中的兩成黃金資訊,就能解決九成的問題。
你閱讀的資訊 80% 是雜訊。
我們閱讀的大量資訊中,只有約 20% 是重要的資訊,其他 80% 是無用的雜訊。為了避免盲目地被風向帶著走,也避免浪費寶貴的大腦資源,我們需要練就對資訊的分辨能力,聚焦於少數重要的資訊。只要精準掌握其中的兩成黃金資訊,就能解決九成的問題。
█ 三種避免輸入雜訊的技巧
一、多刷書
不是說要減少輸入的雜訊嗎,怎麼還要我多刷書呢 ?
刷書和深度閱讀並不矛盾,而是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刷書的目的是通過快速閱讀,快速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變成「知道自己不知道」,從而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邊界感與認知感。當你了解這個領域的邊界時,就可以判斷新輸入的知識是否與你正在學習的領域有關,以及相關性如何,是否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先在腦中建立假設之後再讀書
有效率的人通常會認真地在腦中建立假設之後才進行輸入,而不是任何訊息都輸入。
不是試圖在搜尋結果中找出答案,而是要透過事前建立假設的做法,尋找優質的輸入資訊。如果只是抱著單純想要消除疑問的心態去查資料,資訊中並不會有答案。自己要動腦設想一個暫定的答案,也就是「假設」,然後在收集資料驗證的過程中,逐漸看清楚答案。
帶著自己的假設進行輸入,大腦就會只捕捉你有興趣的資訊,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選擇性知覺」,也就是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
就好像如果你今天看到了一條消息說今天你的幸運色是紅色,那麼就只有紅色事物會進入我們的視野。「雞尾酒會效應」也是如此,它是在說像派對這種大批人聚集,人聲喧嘩的環境中,你也會自然而然聽見自己的名字,或感興趣話題的現象。
如果能根據自己感興趣、關心的事物建立假設,大腦就會幫我們過濾,選擇性的輸入資訊。
三、閱讀那些沒有聽說過的、顛覆認知的、稍微難懂的,甚至是有點反感的內容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一書提到,確認自己的「正確」無助於你的成長,反而會讓人變得偏頗,無法接受新思維與新方法。書中若有一句話令你感到不太舒服,但卻印象深刻,就務必要畫上一條線。
畫「名言佳句」沒有用,被佳話感動不是壞事,佳話是心靈的養分,但你要先搞清楚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今天苦於生意沒有起色,而想從書中找到解決方案,那麼再多的「佳話」與做生意也沒有關係。作者怎麼把生意做成功了 ? 他採取了哪些行動 ? 這才是你要知道的。
畫線要畫在原因上,而非結果上。「原因」就是保齡球的「第一瓶」,如果第一瓶先滾動起來,剩下的知識才會流動得起來。這意味著,在讀書時要重視原因,而不是直接記錄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記住知識。
《逆思維》一書也提到 :「學習的目的不是要確認我們的信念,而是讓我們的信念有所進化發展。」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關注那些沒有聽說過的、顛覆認知的、稍微難懂的,甚至是有點反感的內容。先擴充認知廣度,基礎紥實了,再打造專業深度。
輸入的資訊,要「用得上」才是有效的輸入。
我們應該積極地挖掘和尋找重要資訊,慎選輸入的資訊,並學習高效閱讀的技巧,避免浪費大腦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同時,通過把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變成「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判斷一個領域的知識邊界,以及決定是否值得深入研究。
總而言之,高效的輸入,掌握兩成的黃金資訊就夠了,對未來的知識學習也更有幫助。
閱讀來源 :
《雜訊時代的高效資料整理術》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逆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熱情過頭了,不受控制,情況可能比不努力還要糟糕。 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需要你夠專業,想要做的長久,還需要你有足夠的熱情。 我們都知道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在同學和同事間,我們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它對成績和事業的決定性影響。 那麼你可能會說,專業不足我拿態度來拼啊,我有熱情,不怕苦啊。 但是熱情
今天聊聊如何讓同事喜歡你的幾個方法。 建立信任是職場中很重要的因素,它不僅涉及到與他人的互動,還與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職場人際關係有密切的關係。 然而,在職場中想與他人建立信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需求。因此,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並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問題也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做為一名新手,每天要生產內容實在不容易。其實缺的不是輸入,我們讀書速度並不慢,缺的是輸出的方法,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才好,也不知道如何做內容行銷。這時候「上網查」也很合理,但往往跳了幾個網頁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作為一名內容創造者,我們每天在網路上觀察大咖的貼文,欣賞他們的創作,希望能得到一些靈感,
你對失敗的看法是什麼 ? 比較少聽到有人這麼問的,反倒是「你認為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這樣的問題比較常見。畢竟我們都比較喜歡談論成功,不喜歡討論失敗。再說了,當我們在熱烈討論如何成功的時候,是難以同時考慮到失敗的後果的。 但是失敗無法避免,因為不確定性太多了,你看有哪一位現在看來功成名就的人,不是經
熱情過頭了,不受控制,情況可能比不努力還要糟糕。 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需要你夠專業,想要做的長久,還需要你有足夠的熱情。 我們都知道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在同學和同事間,我們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它對成績和事業的決定性影響。 那麼你可能會說,專業不足我拿態度來拼啊,我有熱情,不怕苦啊。 但是熱情
今天聊聊如何讓同事喜歡你的幾個方法。 建立信任是職場中很重要的因素,它不僅涉及到與他人的互動,還與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職場人際關係有密切的關係。 然而,在職場中想與他人建立信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需求。因此,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並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問題也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做為一名新手,每天要生產內容實在不容易。其實缺的不是輸入,我們讀書速度並不慢,缺的是輸出的方法,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才好,也不知道如何做內容行銷。這時候「上網查」也很合理,但往往跳了幾個網頁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作為一名內容創造者,我們每天在網路上觀察大咖的貼文,欣賞他們的創作,希望能得到一些靈感,
你對失敗的看法是什麼 ? 比較少聽到有人這麼問的,反倒是「你認為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這樣的問題比較常見。畢竟我們都比較喜歡談論成功,不喜歡討論失敗。再說了,當我們在熱烈討論如何成功的時候,是難以同時考慮到失敗的後果的。 但是失敗無法避免,因為不確定性太多了,你看有哪一位現在看來功成名就的人,不是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