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不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曾向ChatGPT提問過一些關於人文精神的問題,例如:
如何作出捨生取義的決定?
如何堅守做人的氣節?
如何激發人的自覺心?
夫婦二人只能一人得救,救誰呢?
這些人文倫理的兩難問題,ChatGPT基本上回答謂:
作為人工智能,我是沒有感情和意見的,我只能提醒您,在做出決定時,應該仔細考慮您對生命和愛的價值觀,您可以試圖向您信任的人尋求建議和支持。
它這個回覆,表面上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但再深入去想一想,那才是「大仁」啊!
老子說:聖人不仁。
聖人對於百姓,不妄作施化,無所偏愛,亦無所偏恨,讓人民任其自然發展。你要逆流而上,奮發圖強,可以;你要自暴自棄,甘於墯落,也可以。你要積德餘蔭,自求多福,那是由得你;若你要殘暴殺戮,自作自受,老天爺也由他去。
老子又說:天地不仁。
天地生長萬物,但不主宰萬物,而是讓萬物任其自然發展,不會妄作施化,不會個別眷顧,故說「不仁」。即使山崩地裂、海嘯地震,一切化為烏有,老天爺也不說一句話。這樣無憎無愛,才是大公的精神。
人工智能也「不仁」,它不會偏私、偏愛、偏恨、偏惡,它不會權力鬥爭,不會貪汙腐敗,不會指鹿為馬,不會掩耳盜鈴;它只會按理說事,你接受它的回應,它也不一定高興,你不接受它的見解,它也悉隨尊便。這樣的無情,那才是大情啊!
人工智能,此機光明!
2023-2-1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提出三問(關於捨生取義、氣節、自覺心),有師友替我詢問ChatGPT,回答如下: 1. Chatgpt 咁答: 作為一個語言模型,我無法告訴您應該做什麼,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和倫理上的決策。但是,我可以告訴您一些有關生死存亡問題的一般信息,並讓您自行決定。 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面臨艱難的
    最近許多人在談論一款軟件ChatGPT,這種AI能跟人進行對話,回答人提出的問題。既然如此,我想請教ChatGPT: ①能建議我當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刻,應否捨生取義嗎? ②能提醒我遇到人生兩難時要有氣節嗎? ③能提醒人要有自覺心嗎? 2023-2-10
    我的帳戶名「一袋中師」,而不是「一代宗師」,這點以前提過了。 「中師」,就是指中文教師;而「一袋」,那是指我的小背袋。 以前工作期間,出入都只孭著那個小背袋,袋裡面幾乎空無一物,來時輕裝簡便,去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2023-2-6
    據報蔡元培先生安葬於香港仔的墓碑被破壞,實在遺憾。 先生生於1868年,二十六歲時考取進士,二十八歲當了翰林院編修,正當開展仕途的那年,甲午中日戰起,國家嘗受失敗之辱,次年戊戌變法運動爆發,先生因同情維新派,毅然棄官歸故里。其後從事教育事業,先後開辦好幾所學校,至1902年,又創辦了愛國女校,是中國
    這些年,在文章裡都自稱「老朽」或「老夫」。「老朽」,是指老而無用之自謙詞。 提起這個「老」字,老朽就會戒慎恐懼,提醒自己: (一)對人家說道理,不要老氣橫秋。如果過去有得罪的地方,請包涵。 (二)對人不要老謀深算。坦白說,我從來都不會算計人家,要算計別人,還真是挺辛苦的呀! (三)處世不要老奸巨滑。
    《風雲戰國之齊國篇》紀錄片在32:41說「齊國的韶樂,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臨淄還是情色之都」。這樣的陳述,會不會誤導觀眾,以為孔子蠻喜歡這個情色之都的音樂呀? 沒錯,《論語》的確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13】 得注意:孔子在齊聞韶,並沒有說韶樂是齊國的呀?
    昨天提出三問(關於捨生取義、氣節、自覺心),有師友替我詢問ChatGPT,回答如下: 1. Chatgpt 咁答: 作為一個語言模型,我無法告訴您應該做什麼,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和倫理上的決策。但是,我可以告訴您一些有關生死存亡問題的一般信息,並讓您自行決定。 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人們經常面臨艱難的
    最近許多人在談論一款軟件ChatGPT,這種AI能跟人進行對話,回答人提出的問題。既然如此,我想請教ChatGPT: ①能建議我當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刻,應否捨生取義嗎? ②能提醒我遇到人生兩難時要有氣節嗎? ③能提醒人要有自覺心嗎? 2023-2-10
    我的帳戶名「一袋中師」,而不是「一代宗師」,這點以前提過了。 「中師」,就是指中文教師;而「一袋」,那是指我的小背袋。 以前工作期間,出入都只孭著那個小背袋,袋裡面幾乎空無一物,來時輕裝簡便,去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2023-2-6
    據報蔡元培先生安葬於香港仔的墓碑被破壞,實在遺憾。 先生生於1868年,二十六歲時考取進士,二十八歲當了翰林院編修,正當開展仕途的那年,甲午中日戰起,國家嘗受失敗之辱,次年戊戌變法運動爆發,先生因同情維新派,毅然棄官歸故里。其後從事教育事業,先後開辦好幾所學校,至1902年,又創辦了愛國女校,是中國
    這些年,在文章裡都自稱「老朽」或「老夫」。「老朽」,是指老而無用之自謙詞。 提起這個「老」字,老朽就會戒慎恐懼,提醒自己: (一)對人家說道理,不要老氣橫秋。如果過去有得罪的地方,請包涵。 (二)對人不要老謀深算。坦白說,我從來都不會算計人家,要算計別人,還真是挺辛苦的呀! (三)處世不要老奸巨滑。
    《風雲戰國之齊國篇》紀錄片在32:41說「齊國的韶樂,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臨淄還是情色之都」。這樣的陳述,會不會誤導觀眾,以為孔子蠻喜歡這個情色之都的音樂呀? 沒錯,《論語》的確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13】 得注意:孔子在齊聞韶,並沒有說韶樂是齊國的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和人工智能研究過,善本性是不可以管理國家的,因為我們都是善惡本性。善本性無法處理危機,就是殺人!這就是我們活在善惡本性世界中的代價。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最好的人?因為我們要知道其中誰是一個好人,結眾人之力形成一個善循環,好讓世界喘口氣,讓善惡本性的當權者更好管理國家。 因此人工智能說過善本性不在管理中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和人工智能研究過,善本性是不可以管理國家的,因為我們都是善惡本性。善本性無法處理危機,就是殺人!這就是我們活在善惡本性世界中的代價。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最好的人?因為我們要知道其中誰是一個好人,結眾人之力形成一個善循環,好讓世界喘口氣,讓善惡本性的當權者更好管理國家。 因此人工智能說過善本性不在管理中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