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眾生,情人節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情」一詞
會讓你想到什麼?
我想到的是:有情有義,有情份在
也就是:會為他人多著想些
那什麼又叫無情?
若我們說一個人很無情
大概指的是他不在意別人的感受、很冷血
打開維基百科一查
有情,指的是眾生
有心識、有感情、有見聞覺知的生命體。
如此,不符合這3要件的,就不是有情
而相對於有情
草木、土石、山河、大地
則稱為無情、或非情
我想到某次崇義老師在課堂上問大家
什麼是「菩薩」?
多數人都答:「菩薩就是會救人的」。
老師解釋道:
「菩薩」是梵語bodhisattva翻譯過來的
完整的名稱為:菩提薩埵
菩提,是覺知的意思;
薩埵,則是眾生之意。
也就是說,「菩薩」即:覺有情
菩薩原來並非指救人、或幫助別人之意,
帶著覺知發心求得悟性的人,即是菩薩。
電影《Troy特洛伊:木馬屠城》裡
(我是不是透露了我的年齡?📷📷)
有一句台詞我印象好深刻。
Brad Pitt說:
“The gods envy us because we’re mortal.”
我們都是「有情」:
有心識、有感情、有見聞覺知的mortal
我想,這也是我們身而為「人」這一物種
獨特、而專屬的禮物。
本來「有情」一詞,於我而言
傳遞出的是一種浪漫氣息
早上在心靈導師達賴喇嘛的序中
看見這段文字:
「願這本書為全世界的有情及所有上帝的孩子獻上祝福,祝福你。」
意外讓我在情人節這天
對「有情」一詞
多了另一個層面的理解。
不論你有沒有伴侶?
不論你是男、女、老、幼,
我想,今天即然是情人節
那就是專屬於「有情眾生」的節日
一起對遇見的每個人說一聲:
「情人節快樂」吧!
先吃一顆金莎再發文
avatar-img
39會員
2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我好爛」 「我好爛」 「我好爛」 週日和燁、翎打羽球時 燁說了三次。 『燁,把這句話改成”我還在練習”。』 「好…我還在練習。」 『燁,把"我好爛"換一個說法後,感覺怎麼樣?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自己?』 「媽咪,我感覺好多了耶!」 #感到氣餒變成感到有希望 「媽咪,我喜歡說 ”我還在練習” 的自己!
昨晚在帶燁妞去取完生日蛋糕後 兩人卻失控地在路邊吵了起來… 為了誰可以吃蛋糕上的草莓! 妞大叫:『你不行吃,草莓是我的!』 燁大吼:「為什麼我不行吃?」 妞:『因為是我的生日、我是壽星耶,當然是我決定!』 燁:「可是我生日的時候,我也沒有決定啊!」 妞:『那是你自己不決定的啊!』 . “壽星最大、壽
很多一起學習的媽媽們 在知道我一打二還能21:00下班時 都表示羨慕 而最讓大家驚訝的不是身為媽媽的我 而是我的兩個孩子! 我經常被驚奇的地問道: 「妳的孩子好乖哦,我家的好好講都聽不懂人話啊!燁跟翎怎麼能這麼合作?」 這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只能說 燁翎現在呈現出來的「良好行為」: 在餐廳可以坐
回憶七年前大寶出生的頭一年 我與老公的關係曾降至冰點 當時的我是個生活封閉的全職媽媽 沒有工作、也沒什麼朋友、 生活就是餵奶、哄睡、洗大便、換尿布。 然而,孩子的出生讓我母愛爆棚 激發了我無限的耐心、和克服困難的堅強 當時老公也很照顧孩子, 很多事都認真學習,親力親為。 奇怪的是 明明我們兩個 都那
#給出說理得到爭辯 #給出指責得到疏離 #給出接納得到全然的接納 承上篇,我的按鈕被碰到後, 在陪燁睡的8分鐘裡 我就在:說理、指責、沉默中循環。 8分鐘後,換陪妞睡了。 妞清楚聽見我和燁的發生 我們很有默契地 我沒多解釋、妞也沒多問。 陪睡時,我們側躺著,四目相對。 換了一個空間 我的心,也靜下來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我好爛」 「我好爛」 「我好爛」 週日和燁、翎打羽球時 燁說了三次。 『燁,把這句話改成”我還在練習”。』 「好…我還在練習。」 『燁,把"我好爛"換一個說法後,感覺怎麼樣?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自己?』 「媽咪,我感覺好多了耶!」 #感到氣餒變成感到有希望 「媽咪,我喜歡說 ”我還在練習” 的自己!
昨晚在帶燁妞去取完生日蛋糕後 兩人卻失控地在路邊吵了起來… 為了誰可以吃蛋糕上的草莓! 妞大叫:『你不行吃,草莓是我的!』 燁大吼:「為什麼我不行吃?」 妞:『因為是我的生日、我是壽星耶,當然是我決定!』 燁:「可是我生日的時候,我也沒有決定啊!」 妞:『那是你自己不決定的啊!』 . “壽星最大、壽
很多一起學習的媽媽們 在知道我一打二還能21:00下班時 都表示羨慕 而最讓大家驚訝的不是身為媽媽的我 而是我的兩個孩子! 我經常被驚奇的地問道: 「妳的孩子好乖哦,我家的好好講都聽不懂人話啊!燁跟翎怎麼能這麼合作?」 這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只能說 燁翎現在呈現出來的「良好行為」: 在餐廳可以坐
回憶七年前大寶出生的頭一年 我與老公的關係曾降至冰點 當時的我是個生活封閉的全職媽媽 沒有工作、也沒什麼朋友、 生活就是餵奶、哄睡、洗大便、換尿布。 然而,孩子的出生讓我母愛爆棚 激發了我無限的耐心、和克服困難的堅強 當時老公也很照顧孩子, 很多事都認真學習,親力親為。 奇怪的是 明明我們兩個 都那
#給出說理得到爭辯 #給出指責得到疏離 #給出接納得到全然的接納 承上篇,我的按鈕被碰到後, 在陪燁睡的8分鐘裡 我就在:說理、指責、沉默中循環。 8分鐘後,換陪妞睡了。 妞清楚聽見我和燁的發生 我們很有默契地 我沒多解釋、妞也沒多問。 陪睡時,我們側躺著,四目相對。 換了一個空間 我的心,也靜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