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輸出可以應用的5個場景:
1.溝通表達
一般來說,人與人溝通的目的有三個:傳遞資訊、達成共識、說服對方。
根據這三個目的,你可以選擇:
重點框架:快速抓住對方注意力。
主題框架:簡潔說明事件的目的,與對方的關聯、跟他產生連結。
議題框架:提出論點跟支撐這個論點的實際案例跟理由,增加說服力。
溝通表達通常會省略開頭跟結尾,因為溝通的對象比較明確,所以可以直接說重點。
2.文章寫作
講到寫作,你的腦袋是不是浮現,學生時期寫作文的回憶,各種成語、華麗的詞藻都要拿出來用?想到就覺得頭很痛?
但現在我們輸出,只是為了將想法,有條理的表達出來,所以並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反而越簡單越好,簡單、和受眾有共鳴、讓他能看懂你想表達的論述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開場,最重要的是讓對方願意看下去,內容必須要有明確的觀點、合乎邏輯,最後結尾則是讓人覺得有收穫、方便分享,可能是一個金句,或是這篇文章的總結。
3.簡報規劃
在做簡報的時候,時間就是一個大魔王,有時候會因為突發事件,原本20分鐘簡報突然10分鐘要講完,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加快語速,或是跳過某些章節不講,這樣是在時間內完成了,但架構可能被打亂了,有些資訊對聽者來說可能很重要,但卻因為時間關係而被抽調,這樣就會造成訊息落差,所以更好的解決方法是把內容拆解為三個部分,分別是:
(1).關鍵訊息:要傳達的核心資訊。
(2).強化根據:增加關鍵訊息的可信度、價值性。
(3).佐證資料:補充關鍵訊息、強化根據的輔助說明和資訊來源。
然後根據時間長短來彈性調整,關鍵訊息、強化根據先說,時間夠的話再說明佐證資料。
而在做簡報的時候,開場就是要在對方分心前,就進入重點!結尾一定要有總結,讓對方有行動的方向。
4.視覺圖解
圖解就是把大量資訊精簡、轉化成一張圖,讓讀者一看就能獲得重點。
怎麼做呢?有三個步驟:
(1).定位:
期望對方看完後的反應,然後根據要傳達的核心內容選擇圖解框架。
樹狀圖:歸納內容的觀點脈絡
流程圖:梳理內容的運作機制
矩陣圖:定位內容的交互比較
文氏圖:強調內容的交集關係
(2).重組架構:把關鍵資訊和輔助說明整理出來。
(3).產出內容:把整理出來的關鍵訊息,依照選擇的圖解框架填入內容,這樣就是一個完整的全息圖。
如果還想了解全息圖更深的應用,可以直接找書來看!
5.精準閱讀
閱讀,其實有三個層次:
- 表層:指的是對於第一次接觸到的資訊,腦袋可能還沒有相關認知,因此對於資訊的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詞意。
- 中層:這個階段我們算是可以理解內容。
- 深層:我們可以看透內容的本質,並且把它跟自己的經驗相融合,這時就能真正的運用這些知識。
精準閱讀的關鍵在於提問和產出,
也就是想著輸出來輸入
作者提供了一個心法:
望聞問切,再三提問,提問就是在讀這本書前,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1.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2.這本書的內容跟我有甚麼關聯?
3.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幫助?
望:觀望,看一下書名、作者介紹、大綱,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基本資訊。
聞:品聞,花10-15分鐘快速的看過這本書,把覺得重要、想仔細看的地方做記號。
問:提問,大略的看完這本書後,可以問自己前面提到的三個問題:
1.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2.這本書的內容跟我有甚麼關聯
3.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幫助
切:切入,看你要從什麼角度去切入這本書,可能是想解決問題,又或者是滿足好奇,整本書看完後再做第三次提問。
這樣就能有意識的閱讀書籍,帶著問題找答案,就是精準閱讀的核心,這種感覺就像是拿著地圖在找路,因為有明確的目的地跟方向,就能有方向的前進。
這樣的輸入方式,可以讓我們藉由,輸出的過程找到不足的地方,再進行投入,這樣所投入的時間,就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產出的內容,也能反饋到下一次的輸出,形成複利效應。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