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年輕人:「我不敢說我已經了解了很多事情,但到目前為止,我的確學到了很多,也有了許多心得。在我的印象中,歷史就是要背很多歷史事件與年份,而我學到的這些道理都是身為史學家的你,而不是哲學家來告訴我的,這實在是件奇妙的事情。」
史學家:「之前說過哲學是直接以追求真理為目的的學科,所以你對我的身分才會有所疑問。其實在所有學科當中,只有歷史和哲學是具有自我檢驗特質的知識,像是史學史、哲學史、歷史哲學這些學科都是一個象徵。然而哲學不含歷史,而歷史卻擁有哲學沒有的優勢,也就是『時間感』或說『變化感』,哲學最多只有時間觀而不是時間感,它之所以欲速則不達就是因為企圖直接論理,而真理貫穿一切,以事論理的歷史更加具備求道的特質。」
年輕人:「時間感?歷史哲學?真是好多要弄清楚的東西啊,我現在對歷史真的感到非常好奇了,但卻又不確定該從何問起,我給歷史的定義就只是它是過去發生的事而已。」
史學家:「的確,歷史這個課題實在太深,也難怪你不確定該怎麼問。我如果直接向你說出歷史是什麼,怕你也無法吸收,那麼我就先從些基本的來開始講吧。歷史簡單來說當然可以說是過去發生的事,不過細一點來說,歷史可以分『過去發生的事』、『記錄過去發生的事』以及『解釋過去發生的事』三種,也可以說是『事實』、『歷史事實』以及『歷史解釋』。於是不難發現,『歷史』與『歷史學』其實很難二分卻又不能完全合一。然而要注意的是,這三項分別一樣是有高低層次之分的。」
年輕人:「我懂了,以前我讀歷史,都會自然而然的認為書上寫的百分之百正確,過去發生的事實就是如此。可是確切來說,其實我讀的是歷史事實對吧?雖然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那就是事實了,但我們畢竟是依靠記錄知道,而不是像是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那樣親自感知到,可畢竟事實與歷史事實還是有區別的,是這樣說嗎?」
史學家:「是可以這麼說,雖然有人會認為即便是眾人親自感知到的事,也不能叫做事實,但我們這裡就先不管這種無謂的哲學問題了。」
年輕人:「那麼它們的層次是怎麼分呢?」
史學家:「歷史解釋最高,而事實最低。」
年輕人:「是這樣嗎?這和我心中猜想的不一樣。我以為歷史解釋是個人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多元或個人主義傾向。而事實卻是真確發生的事,也就是包含了一定的真理成分。所以我以為的層次恰好和你說的是相反的。」
史學家:「我知道你的想法,不過事實雖然有真理的成分,難道人和思想就沒有嗎?這樣好了,我簡單問你一句,你認為是廚師做菜,還是菜做廚師呢?」
年輕人:「啊!我知道了,先不論給出歷史解釋的人解得對不對,畢竟人是靈性生命;而事實是一種物性概念,如果沒有人對它記錄與解釋,那事實也是沒用的。」
史學家:「不錯!你也還算聰明的了。歷史解釋雖然可能給出物性般的低層次解釋,但歷史解釋的本身就是一種靈性作用,可惜的是,最高的歷史解釋在現在的社會已經被埋沒了,正如高人的評論常常超乎凡夫俗子的認知和自覺,最多只會淪落為多元言論的一種。話說回來,你的心得雖然不錯,不過還須注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事實的確有一定的真理成分,但含量畢竟不高,所以歷史解釋的層次高於事實。然而真理本身畢竟不是為了人而存在,雖然人確實是世間主角。所以事實既然是物性概念,那麼在人誕生之前的歷史的重要性相對來說當然是不高的,所以談歷史最好是談歷史解釋,談歷史事實也只是基本而已,談物理學的事實就比較不重要了。」
年輕人:「那麼我想先知道歷史事實的內涵或性質。」
史學家:「歷史事實既然是過去發生的事的記錄,那麼就可以知道歷史其實是人類的最早學科,因為有人就有歷史,有任何形式的記錄都是歷史。」
年輕人:「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一定是個不小的打擊。」
史學家:「的確,因為不論再怎麼討厭歷史,只要人存在,歷史就會存在。不過年輕人不喜歡歷史可能是由於現代教育的失敗,然而更深層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年輕人。」
年輕人:「什麼意思呢?難道老年人就會比較喜歡歷史嗎?」
史學家:「因為歷史這門學問是後天性的學問,你肯定聽過數學天才、音樂天才,但一定沒聽過歷史天才吧?那是因為歷史是一個必須有時間感的學問,它是人的上進之方、獲得智慧的求道途徑,所以與其他學科相比,它是公平的,而也正因為它是公平的,所以才可以是人的上進之方。記得我說過的三項求道憑藉有一項是生命經歷吧?一個生命閱歷不豐富的年輕人,他的時間感怎麼會強呢?少數年輕人最多是因為錯誤原因喜歡歷史,他們是很難對歷史有正確認知的。至於一般老年人當然也不是喜歡歷史,他們最多承認歷史是重要的,然而卻敬而遠之,那是因為他們在另外兩項求道憑藉,也就是靈性感知力與理性能力不高所致。」
年輕人:「你的意思是說,學歷史的人也有很多是學錯了嗎?」
史學家:「當然,這與之前說的哲學一樣,人有資質之分,不是說所有學歷史的人的都是相信真理而走在正道上的,甚至學歷史的人可能因為礙於探究歷史的表面而使信奉真理的人更少。許多學歷史的人要不是世故老成,不然就是憤世忌俗或是玩世不恭,因為他們自認看透了歷史的本質,然而其實是自己資質不高,無法超脫歷史。」
年輕人:「嗯,好像是這樣。不過我很好奇,歷史事實,也就是史書上的內容真的可以啟迪人的智慧嗎?」
史學家:「那當然就是要找具有歷史解釋的史書了,而如果你本身資質夠好,你也可以從一本只有歷史事實的書悟出道理。不過事實上,就算一本書只記有歷史事實,它絕對也是有一定成分的歷史解釋。」
年輕人:「這話怎麼說呢?」
史學家:「因為歷史的性質雖然是無所不包,但畢竟人的認知能力與史料取得有限,作者當然不可能寫出一本什麼都有的書,光是它的取材與內容就已經呈現作者本身認為重要的事了。就如一個人若不信真理存在,那麼他根本不需要說話一樣的道理。所以說真正的客觀是不可能的,過去的事實在技術上根本不可知,即便可知也不重要,所以所謂『純史學』也是不可能的。一位十九世紀的德國史學家蘭克就主張『如實直書』根本就是自我否定的,因為歷史如果真的這麼簡單,那攝影機就能做到,何需史家的存在與努力?雖然有人說蘭克並未主張史書不該含解釋與裁斷,然而他的確認為歷史就是歷史,不該涉及其他,即便如此也可知道他的歷史解釋層次肯定不高,而他竟還有『近代史學之父』的稱號。」
年輕人:「原來如此!」
史學家:「所以其實藉此你也能了解,讀書不是為了要記得多少,而是要問在你忘掉書本之後,你還剩下多少。也就是質與量的概念,歷史事實就是量,歷史解釋就是質。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並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能夠悟出道理、一以貫之的人,所以前面才說歷史解釋的層次高於歷史事實,史家柯林武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就是類似的概念。所以說,一個人的記憶力會出錯,但判斷力不會,因為量與經驗只是質與理性的輔助。」
年輕人:「真是獲益良多。我還想問,撰寫史書內容的標準是什麼呢?都是政治大事或偉大人物嗎?」
史學家:「歷史無所不包自然是什麼史都有,例如哲學史、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藝術史、科學史等等,然而政治是人間最大勢力,是眾人之事,所以傳統史學的重點的確是政治史沒錯,而政治又是少數人的運作,所以難免會有個人史的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歷史包含了其他一切學科,然而其他學科卻不包含歷史,最多只是提一些不及歷史大義的本科發展史而已,可見歷史之獨特。」
年輕人:「了解,我會這麼問是因為好奇古人學歷史有沒有像現在的人有學習特別領域歷史的情況。」
史學家:「其實雖然歷史無所不包,但事物有層次高低之分,歷史當然必須要關注最重要的事,所以理想的世界通史應該是講世界文明的演進而不是各地歷史的集合,而講究精神的文明史也比講生活風俗的文化史價值要高。近代科學掛帥、大眾化興起,講求多元平等,所以才有各種講求精確實用的專史盡出,這是很無謂的。傳統史學注重政治,而善惡道德是真理在人間最高展現,所以傳統史書內容常常政治道德並論。這顯示傳統史學至少還有以善論真的作用,近近代史學實在是庸俗化了,變得繁瑣無趣,使人覺得歷史不過如此,更加有害。而而說到撰寫標準,人類歷史這麼長,史書當然是著重在特異之事。」
年輕人:「特異之事?可以舉些例子嗎?」
史學家:「特異之事包含反常之事與超凡之事,反常的事件可以用作反面教材,而超凡的事件自然可以使人上進。所以以終極義理而言,這裡的反常其實也是優異的意思。」
年輕人:「這也讓我覺得很特別,因為一般來說,任何學科都是要找確切的規則以作為知識對吧?歷史反而是收錄特異的事。」
史學家:「這也是顯現歷史獨特的地方,因為歷史可說是一門『變化之學』或『時間之學』,所以歷史自然特重特異之事,因為若事物永遠不變,等於時間是沒有意義的,時間若是不前進,變化根本無從開始,歷史就是探究變化與時間的學問,這是其他學科都沒有的特質。當然這並不是說歷史就是單純以變為不變的學問,而是要從變化的人事物之中找到不變的永恆真理,這必須奠基於時間的『延續性』。」
年輕人:「似乎有點難以理解,什麼意思呢?」
史學家:「人事物雖然一直不斷改變,但不可能完全改變,否則這跟沒有改變一樣,都讓時間無從進行,一切都會變得沒有意義,所以有變化而又不完全改變的軌跡就是延續性。所以治史者必須從這個基於延續性的歷史關注其內在脈絡,不是只是單純還原某一個時空上的人事物而已,要將其放在整體文明演進之中來賦予那個特定時空下歷史事件的定位。所以像是史家柯靈烏主張的,將自己投射到歷史人物上去體會當時歷史人物的心境思想和當時的環境雖然可能有助於還原歷史,但這畢竟也只是還原而已,對於給出文明演進下的意義還做得不夠。而有史家大聲疾呼『回歸歷史』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因為這只是歷史事實而已。」
年輕人:「我知道了,因為那樣做畢竟只是一個表面工作而已,只能成就歷史事實而不是歷史解釋對吧?我有個問題,你已經說過哲學與科學的求道內在缺失,那麼歷史有嗎?」
史學家:「問得好,當然是有的。歷史雖然常被人說是最不可靠的學科,然而我卻要指出歷史才是最可靠學科的事實。說歷史不可靠是因為事實不可證,而隨著時代演進,史學家常有不同主張提出所致。然而時間不可逆,也就是歷史不可逆,所以學習歷史的確是最佳求道途徑。如果我們已經得出歷史解釋高於事實的結果,那麼就可以知道史料不足絕不是史學的缺點,真正的致命傷是給出歷史解釋的人本身的資質、思想層次不高。如此可知歷史的確是求道唯一之道,畢竟史料不足的原罪是非戰之罪,這不能降低歷史的價值。」
年輕人:「我們之前曾聊到上帝,而你曾說過上帝全知全能,那麼你怎麼能這麼肯定時間以及歷史不可逆呢?」
史學家:「你問得很好,上帝的確是全知全能沒有錯。如果問說上帝能否逆轉時間、改變歷史,那麼答案的確是肯定的。」
年輕人:「那不就和你說的有所衝突了嗎?」
史學家:「不會的,因為歷史的確是上帝的人間計畫,正是因為考慮到上帝的全知全能,所以才有辦法確定歷史不可逆,因為一切早就在上帝的安排之中了,上帝既已安排好一切,何必推翻掉自己的計畫而重新再來?」
年輕人:「的確如此!那麼這麼說來,三國演義裡說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說法就是錯的吧。」
史學家:「是的,不管是歷史循環觀、十九世紀以來的歷史進步觀、或是基督教的歷史沉淪觀都是錯的,這都是忽略或者誤解上帝神意的觀點。」
年輕人:「知道了。我想到一個問題,歷史事實與解釋既然是出自於人,那麼標準是什麼呢?應該會有人因為撰寫的技巧而提出質疑吧?」
史學家:「不錯,人文學的三大領域中,哲學強調理性,而文學卻是感性為主,只有歷史是兩者兼備。如何撰寫史書其實就和一般寫文章或說話一樣,因為第一要務是向他人傳遞思想,所以當然是先求表達清楚,其次才是講求文學技巧、行文或言語的美化,如果寫字或說話都不清楚卻妄想表達技巧高超,根本是本末倒置。所以孔子說:『辭,達而已矣。』不過必須說明,孔子這句話的內涵是,如果表達精確,美感就會自然而生,因為真是貫穿善與美的。」
年輕人:「我懂了,是不是就好像攝影一樣,攝影是本而修圖是末,然而攝影如果清楚,那就接近自然美而不需修圖了。」
史學家:「大概是這個意思。」
年輕人:「一開始你說的史學史、哲學史我還知道是什麼意思,照字面上看就知道是講史學演進與哲學演進的歷史學科,但請問歷史哲學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覺得好像和歷史解釋有點相關?」
史學家:「你想得不錯,這代表你的思路是往正確方向走的。歷史哲學本質上其實是哲學而不是歷史,但信奉真理的人一樣以直接研究歷史以探索真理,所以他們既是史學家也是哲學家,這樣的歷史哲學家是追求歷史的本質與意義的,而這樣的歷史哲學可以稱之為『思辨性的歷史哲學』或『歷史形上學』,他們就是務求歷史解釋的求道者,然而資質有高低,所以他們的解釋為必是對的。不信真理的人只是探究歷史的真確性問題,想找出一個確實可靠的史學理論和方法,他們追求的是歷史事實,這樣的歷史工作只能是『分析性的歷史哲學』或『歷史邏輯學』而已。」
年輕人:「了解了,其實聽了你這麼多得講述,到現在我才發現其實那麼多領域的事情與人,大概就是分符不符合真理與信不信真理而已。真是多虧有你,我才可以知道這些道理。」
史學家:「不客氣,因為這是我的義務。其實你應該可以察覺到,歷史無所不包正好對應了上帝全知全能與真理貫穿一切的性質,而讀史、著史不得不有所取捨正好對應了層次高低的道理。鑑往知來是不可能的,但鑑往確實可以『知今』。人的記憶就是自己的歷史,而人類的歷史就是集體回憶,歷史事件就像是重點的選擇性記憶。所以問歷史重不重要就好像問人的回憶重不重要一樣不言可喻。人不喜讀史是因為人間多苦難,歷史也常顯示苦難之事,就像常人也不願回首自身痛苦之事,可卻不知受苦有其意義,回憶方能改過。人若喜愛讀史也常是因為情感所向,畢竟史上也有美好時代或與自身相似或景仰的歷史人物,正如人若回憶通常只願回憶美好時光一樣。簡單來說,人不讀史無以知今,人不回憶無以自省,所以柏拉圖說:『學習就是回憶。』雖然歷史最大的教訓就是人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無奈這也是凡夫俗子的人性所致。總之,歷史是求道最佳途徑,漠視歷史等於忽視上帝,使人無知又自大。」
avatar-img
36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認為歷史有用嗎?我們到底基於什麼原因需要了解歷史呢? 當孩子說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不懂為什麼需要去了解的時候,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還是你也認為歷史與現今的生活毫不相干,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去了解呢? 其實,我們現在所經歷或擁有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開始說起,也因為有著過去的歷史,讓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認為歷史有用嗎?我們到底基於什麼原因需要了解歷史呢? 當孩子說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不懂為什麼需要去了解的時候,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還是你也認為歷史與現今的生活毫不相干,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去了解呢? 其實,我們現在所經歷或擁有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開始說起,也因為有著過去的歷史,讓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