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教師生命成長營(上) - 另一種幸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參加一場四天三夜教師生命成長營,像一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大拜拜,同時結合寺廟作息,每日行程講題多元,一方面讓我們瞭解生命教育各相關領域的先進知識,也有緣聆聽法師談佛教的空性。在這樣巧妙組合的安排下,我的心思卻也像單擺上的球,在「取」與「不取」之間來回晃盪。

連續四整天的講座與座談會,安插佛寺靜謐的「過堂用齋」,因有先前在後拉岡課上學習思辨,以及自己籌思中的論文,容我有更多時間思考,關於空、真理、輪迴這些事。

活動全天排程內容豐富,第一天離開課程廳堂已近9:30pm,見盥洗室洗手槽上張貼「晚上十點半以後洗澡是犯規」,我動作慢,得趕緊吹一頭拖把般厚的髮,10:15pm結束一切後,踮著腳尖走,輕聲回到六人通舖房間。我們這間寢室只睡三位學員,空間寬敞許多,頂上電扇外加兩個立扇,瀰漫著微微檀香的房間通風良好,南台灣的夏日卻一點也不悶熱。清晨四點多清醒後,我等到4:45am才起床,算好梳洗後的時間,天會更亮一些,方便到後方公園暖身運動。
其它學員選擇參加5:30am誦經,我到公園練太極。6am早餐,7am禪坐,8am聽講座到中午用齋,法師建議我們餐後百步對身體好,再回寢室小歇一會;2pm開始下午場課程到6pm,再用「 藥石」(簡便晚餐),7:30pm看電影或進行研討會中的報告,最後9:30pm盥洗,10:30pm前入寢,結束一天行程。無需交通接駁,沒有車陣噪音,沒有電視與報紙喧鬧,過著規律的生活。
圖 YHCC@日本寺廟
因為參加學員人數眾多(將近180位),一排三人位置空間不大,我坐中間指定位,有點像飛機艙,進出得請學員讓位了。講座包含神學、佛學、科學(基因與天文)、醫學、人類學、生物學、哲學,以及部分美學,除了一場特別安排座談會外,通常時間不夠學員發言提問,後來將問題寫紙條上傳講台,趁講者空檔時回答。我為喜愛的演講做筆記,難免遇到不感興趣或想打瞌睡的講題,因不好離席,就塗鴉天馬行空想法。值得肯定的是,在這樣寧靜的環境,更能聚精會神地看見或聽見深層內在的自己,清楚覺察內心,避免外在造成更多混亂。

能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為我們分享專業知識與其在該領域的成就,不需我們四處趕場,理應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是另一方面,與我期待聽完演講,需要一段時間思辨、交流討論等等不太一樣。因時間緊湊,沒來得及交流心得,吃飯不語,回寢室休息也不適宜(嚴格來說是禁聲),很難找到空檔;當然,就這樣安靜,不需費心交談,有時也是一種幸福。

有一種幸福... 會令人失去動力。

avatar-img
142會員
348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與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未這麼安靜聽「嚼蘋果」的聲音,雖然也只有兩片,卻是我嚐過最鮮的一種體驗
攤開三本理論的核心書籍,三本原典,兩份相關論文,這樣八份文件同時當參考應該夠了吧?我快速瀏覽翻譯書,找到需要的片段,準備下筆時又躊躇再三,怕有遺漏,便是一回閱讀的循環。雖然動作慢得像蝸牛,這樣的「知識管理」訓練其實挺有意思,或許自別人的觀點比較原典的內容後,找到什麼新發現。
在道與藝講座中,伴著壇香聆聽大師們領以不同觀點看藝術與生命,每每在講座結束後,腦海中檢視與建構過往的經驗與價值觀,重新調適生活,尋找更適切的平衡點。
跟水一起玩,是一件舒服的事,可惜這麼多年只會仰泳... 進大學部加修這一堂體育游泳課,想重新跟老師學自由式和蛙式,老師的教法與先前學的姿勢不同,很快就學會。但因為課滿堂,身體時常出狀況,吃飯同時開會行程太緊就胃痛…。 外出參觀沒來得及回校...又翹了幾堂課,上個星期見到老師,老師真會記仇… 妳~妳~
這群棕雲(明明是糊了一片的灰)覆蓋污染了暫時見不到的藍天,原先傲氣凜然的灰也沒什麼看頭。其實陰天裡隨冷風揚升的烏雲,有別於藍天,也有不同美感。雖然灰階顯得憂抑一些,但內斂成熟,寡言卻不孤離,似墨守信仰著什麼;藍天不需多解釋,包容一切的自由與寬闊,總向著陽光靠攏。
慢慢對太極熟悉了一些之後,想找一個戶外可以練習的地方。挑一塊空地,開始練習,不被往來觀看的路人影響,我挑記憶中熟悉的動作練,不受時間限制,慢慢摸索不熟悉的動作。受傷的腳踝還沒痊癒,練習可以使筋骨更靈活,再次擁有健康雙足,帶我到世界各處。
從未這麼安靜聽「嚼蘋果」的聲音,雖然也只有兩片,卻是我嚐過最鮮的一種體驗
攤開三本理論的核心書籍,三本原典,兩份相關論文,這樣八份文件同時當參考應該夠了吧?我快速瀏覽翻譯書,找到需要的片段,準備下筆時又躊躇再三,怕有遺漏,便是一回閱讀的循環。雖然動作慢得像蝸牛,這樣的「知識管理」訓練其實挺有意思,或許自別人的觀點比較原典的內容後,找到什麼新發現。
在道與藝講座中,伴著壇香聆聽大師們領以不同觀點看藝術與生命,每每在講座結束後,腦海中檢視與建構過往的經驗與價值觀,重新調適生活,尋找更適切的平衡點。
跟水一起玩,是一件舒服的事,可惜這麼多年只會仰泳... 進大學部加修這一堂體育游泳課,想重新跟老師學自由式和蛙式,老師的教法與先前學的姿勢不同,很快就學會。但因為課滿堂,身體時常出狀況,吃飯同時開會行程太緊就胃痛…。 外出參觀沒來得及回校...又翹了幾堂課,上個星期見到老師,老師真會記仇… 妳~妳~
這群棕雲(明明是糊了一片的灰)覆蓋污染了暫時見不到的藍天,原先傲氣凜然的灰也沒什麼看頭。其實陰天裡隨冷風揚升的烏雲,有別於藍天,也有不同美感。雖然灰階顯得憂抑一些,但內斂成熟,寡言卻不孤離,似墨守信仰著什麼;藍天不需多解釋,包容一切的自由與寬闊,總向著陽光靠攏。
慢慢對太極熟悉了一些之後,想找一個戶外可以練習的地方。挑一塊空地,開始練習,不被往來觀看的路人影響,我挑記憶中熟悉的動作練,不受時間限制,慢慢摸索不熟悉的動作。受傷的腳踝還沒痊癒,練習可以使筋骨更靈活,再次擁有健康雙足,帶我到世界各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團體,我們跟僧團在比賽,彼此在講述在人生過程實踐佛法的實例,看誰達到什麼樣的幸福終點。 不只有我們和法師,還有很多民間團體,大家很活潑的互動。甚至透過和法師拍照,然後隨喜來捐助。 我還看到一排穿著小護士服裝的民眾,在跳大腿舞。整個場合就是非常歡樂。 活動的重點就是要將佛教年輕化,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國中會考壓力山大,但我竟然花了七天的時間在禪堂裡學習放鬆、放空、放下。 時時刻刻都是妄念、每分每秒都在想,什麼時候才會想完呢?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節奏中總有起起伏伏,也會有動、有靜的時候,靜的時候,是為了動來臨時做準備,而動時就是考驗靜時所做的準備。回顧上週的生活體悟,幾點格外印象深刻:上週我參與「拾德之旅」的行腳活動,其中進入一個停駐休息的廟裡來參拜獻禮,也有一場簡單共修的活動。這共修活動就是大家齊聲來唸「白沙屯...
Thumbnail
那些在南國島嶼上,體驗各種身心靈療癒課程的美好日子。 讀者們好:)上一篇介紹到Yoga Barn的課程 Tibetan Bowls Meditation「西藏頌缽音療冥想」。本篇要介紹Active Consciousness Meditation 主動意識呼吸冥想這堂課。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團體,我們跟僧團在比賽,彼此在講述在人生過程實踐佛法的實例,看誰達到什麼樣的幸福終點。 不只有我們和法師,還有很多民間團體,大家很活潑的互動。甚至透過和法師拍照,然後隨喜來捐助。 我還看到一排穿著小護士服裝的民眾,在跳大腿舞。整個場合就是非常歡樂。 活動的重點就是要將佛教年輕化,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國中會考壓力山大,但我竟然花了七天的時間在禪堂裡學習放鬆、放空、放下。 時時刻刻都是妄念、每分每秒都在想,什麼時候才會想完呢?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節奏中總有起起伏伏,也會有動、有靜的時候,靜的時候,是為了動來臨時做準備,而動時就是考驗靜時所做的準備。回顧上週的生活體悟,幾點格外印象深刻:上週我參與「拾德之旅」的行腳活動,其中進入一個停駐休息的廟裡來參拜獻禮,也有一場簡單共修的活動。這共修活動就是大家齊聲來唸「白沙屯...
Thumbnail
那些在南國島嶼上,體驗各種身心靈療癒課程的美好日子。 讀者們好:)上一篇介紹到Yoga Barn的課程 Tibetan Bowls Meditation「西藏頌缽音療冥想」。本篇要介紹Active Consciousness Meditation 主動意識呼吸冥想這堂課。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