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案例探討「安樂死」,人有權利可以選擇死亡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Pexels
文/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這本書《生命的非選題》,作者透過採訪六位與安樂死有關的個案,並記錄與分析有關於安樂死的倫理以及法律的議題,透過病患或是醫師的角度給予完全不同的詮釋與解讀。老實說,這部書與其說是六個故事,我覺得更像是六篇論文報告,除了發生的事件之外,作者更引經據典討論各種不同的看法,也因此涵蓋了更多過去沒有想過的議題!
這個牽涉到最重要的議題:人有選擇生存的權利?到底有沒有選擇死亡的權利?是否違反個人的自主權?是否侵犯神聖的生命權?
動物可以安樂死,但是人卻不能?
如果人真的可以有選擇死亡的權利,要如何執行?誰要執行?
對於醫師來說,醫師的天責是救人,協助自殺是否違反醫師的天職?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醫師不是在傷害人,而是幫助病患減輕痛苦,評估死亡與痛苦哪一個對病患更為不幸?選擇一個比較好的來幫助病患避免不幸。
醫師要如何用藥物殺人且對方不會痛苦?藥物研發不是為了殺人,醫學院也沒有教殺人,當然臨床上也不會有任何臨床試驗。
作者透過故事來討論安樂死的爭議,儘管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立法讓安樂死合法化.但是條件嚴苛,也反應出實務上的困難!
舉例來說,法律規定預期生命在半年內才能夠執行安樂死,老年痴呆的患者在生命最後六個月是否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如果他在意識清楚時簽下同意書,是否能夠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被執行?當這樣的病患出現嚴重老年痴呆的症狀還會感到痛苦嗎?
此外,一般醫師都要評估個案的精神狀況,確認無精神疾病,但是如果是某些無法治癒的精神疾病是否就不能選擇安樂死?自然老化、沒有其他疾病是不是絕症?對於預期未來會死亡的疾病,是否能夠先發制人,尊嚴死亡,避免慢慢死亡的痛苦與慘況?
老實說,這本書不是在給大家一個直接的正確答案,反而是提出更多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透過其他國家執行安樂死的經驗,來反思安樂死的真實價值。如果您對於這個議題非常有興趣,非常推薦這個書給您;但是如果只是想要輕鬆快樂的生活,建議要仔細思考,因為這本書只會讓您更沉重!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寶鼎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寶鼎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從本書英文版2020年出版以來,我便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有些信很簡短,三言兩語便說明意思,但很多信卻長達數千字,讀起來讓人傷感。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寫信告訴我他們親眼目睹的死亡情況,說有人死得不堪聞問,有人病榻纏綿,有人藥石罔效,有人的情況則讓人困惑和尷尬,甚至令人心痛,因為根本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感
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YouTuber 的主流將變成偶像或藝人,到了2028年,語言的隔閡就會消失,全球的YouTuber 就會開始淘汰日本的YouTuber,接著,人類的YouTuber將被AI YouTuber 淘汰……。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彼得・提爾:從矽谷到白宮,創投天王野心勃勃的權力擴張之路》(英文書名 The Contrarian 直譯是「反主流論者」)。 作者花了非常大量的時間,仔細對比與蒐集彼得・提爾從幼年開始、發跡前與成功後,他的所有言行舉止與作為,無論是商業、政治或是個人隱私方面。
近年來,極端氣候所帶來的洪水、乾旱,讓不少民眾吃足了苦頭,2022年夏天,歐洲遭遇500年來罕見的乾旱,多瑙河水位創下本世紀以來新低紀錄,其他如萊茵河、義大利波河、英國泰唔士河都面臨乾涸的慘況,據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指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全球有將近36億人口,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取足夠的淡水,到了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打從本書英文版2020年出版以來,我便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有些信很簡短,三言兩語便說明意思,但很多信卻長達數千字,讀起來讓人傷感。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寫信告訴我他們親眼目睹的死亡情況,說有人死得不堪聞問,有人病榻纏綿,有人藥石罔效,有人的情況則讓人困惑和尷尬,甚至令人心痛,因為根本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感
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YouTuber 的主流將變成偶像或藝人,到了2028年,語言的隔閡就會消失,全球的YouTuber 就會開始淘汰日本的YouTuber,接著,人類的YouTuber將被AI YouTuber 淘汰……。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彼得・提爾:從矽谷到白宮,創投天王野心勃勃的權力擴張之路》(英文書名 The Contrarian 直譯是「反主流論者」)。 作者花了非常大量的時間,仔細對比與蒐集彼得・提爾從幼年開始、發跡前與成功後,他的所有言行舉止與作為,無論是商業、政治或是個人隱私方面。
近年來,極端氣候所帶來的洪水、乾旱,讓不少民眾吃足了苦頭,2022年夏天,歐洲遭遇500年來罕見的乾旱,多瑙河水位創下本世紀以來新低紀錄,其他如萊茵河、義大利波河、英國泰唔士河都面臨乾涸的慘況,據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指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全球有將近36億人口,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取足夠的淡水,到了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選擇安樂死的人並非一心求死,而是被無法承受的病痛逼入絕境。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和漫長的折磨,安樂死成為了上層階級的特權,窮人卻只能在貧窮與無助中掙扎。當醫療體系將延長生命視為一種經濟效益時,安樂死的普及化顯得遙不可及,甚至淪為富人享有的「終極選擇」。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客製化自殺》中的終點線宗旨: 1. 只要不受強制、不傷及無辜,任何人都有權活下去—也有權決定自己如何死亡。 2. 我們絕對尊重求助者結束生命的自主選擇,不會試圖勸阻。 3. 若當事人做出這個選擇,志工依據教育訓練提供的情緒工具行事。我們聆聽卻不介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選擇安樂死的人並非一心求死,而是被無法承受的病痛逼入絕境。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和漫長的折磨,安樂死成為了上層階級的特權,窮人卻只能在貧窮與無助中掙扎。當醫療體系將延長生命視為一種經濟效益時,安樂死的普及化顯得遙不可及,甚至淪為富人享有的「終極選擇」。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客製化自殺》中的終點線宗旨: 1. 只要不受強制、不傷及無辜,任何人都有權活下去—也有權決定自己如何死亡。 2. 我們絕對尊重求助者結束生命的自主選擇,不會試圖勸阻。 3. 若當事人做出這個選擇,志工依據教育訓練提供的情緒工具行事。我們聆聽卻不介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