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菲菲親子:建立孩子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物品的觀念

在家庭中,經常會發生孩子互相拿對方的東西,這是一個父母協助孩子建立物品歸屬感的時機。父母要和孩子談論私人物品的概念,讓孩子明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拿取,必須尊重物品主人的權利。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要隨意動孩子的東西,在以身作則的作法下,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溝通基礎。以下有兩個小劇場,是關於物品歸屬感認知:
第一個小劇場 弟弟翻哥哥的書包
今天下午,老大睡午覺起床之後,發現他的書包被翻亂了。他知道是小弟弟幹的,於是氣得跑去找小弟弟算帳。
"你為什麼翻我的書包?"老大生氣地問道。
"我只是想找點好玩的東西玩一下",小弟弟解釋道。
"那又怎麼樣?這是我的書包,你沒有權利翻它!"老大不依不饒地說。
"你不讓我玩,我就打你啊!"小弟弟氣得揮拳向老大打去。
老大也生氣了,他一把推開小弟弟,兩個人打成一團,咚咚咚的聲音傳遍整個房間。他們互相推搡打鬥,最終兩個人都受了些傷。
後來,他們的媽媽聽到了聲音,跑進來看到他們打成一團,便馬上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她先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兩個孩子都向媽媽抱怨,然而媽媽告訴他們,他們兩個都做錯了。老大不應該用暴力來對付小弟弟,而小弟弟也應該尊重老大的物品。
"兩個人都應該向對方道歉,並且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媽媽說。
最後,老大和小弟弟都向對方道歉,並承諾以後不再打架。
第二個小劇場 超市買東西
小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小明看到了許多漂亮的東西,他開始亂拿亂摸,還一度想把一個巧克力棒塞進自己的口袋裡。
媽媽:「小明,你不能亂拿超市的東西,要先付錢才能帶走。」
小明:「為什麼呢?」
媽媽:「因為這些東西是超市放在架上要拿來賣人的,我們要花錢才能帶回家,不能亂摸亂拿。」
小明:「好的,我知道了。」
媽媽:「如果你想買東西,要先問我,媽媽同意的話,媽媽會付錢,我們才來帶走。」
小明:「嗯,好。」
學習尊重物品和遵守規則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中建立物品的歸屬感對小孩子來說更是重要。起初,孩子可能不明白所有東西都不能隨意拿來玩,但是當他們明確知道哪些東西屬於自己,哪些屬於其他人時,就能避免爭端和衝突。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物品,不隨意觸碰,更不能隨便拿走或翻動別人的東西。這樣的教育有助於孩子們學會避免浪費金錢和食物,以及尊重他人的權利和財產。
同時,父母也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物品要放在自己的空間裡,這樣能夠建立私人物品的概念,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和財產,並且明白每個物品的價值,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透過這樣的家庭教育,孩子們能夠學會尊重別人的物品、珍惜自己的物品,培養良好的價值觀,成為更好的人。
建立物品的歸屬感可以透過以下方法:
1.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例如:書包、書桌和玩具箱等。讓孩子自己負責自己的物品,讓他們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
2.區分物品的使用權,例如:將公共區域的物品和私人物品區分開來,這樣孩子就能夠更清楚地知道哪些東西是共用的,哪些是自己的。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能夠建立他們的物品歸屬感,並且更加珍惜自己的東西。
總之呢,在家庭中父母要協助孩子建立物品歸屬感和私人物品概念,讓孩子能夠學習到如何尊重他人、保護自己,這些都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價值觀,並且要孩子學會能夠更好地管理珍惜自己的物品,這樣一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衝突,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與孩子的相處,與父母相處,各種問題與方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