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兩年多的疫情期間,多數人的生活都被迫有所改變,這本書便是劉軒在這個疫情期間眾多體悟中誕生的作品,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劉軒的文章,也是劉軒how to人生哲學podcast的忠實聽眾,書中輕描卻很深刻的文字,在疫後時代讀起來,別具一股療癒的力量。
富足與自在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我們常常把人生目標放得太遠了,總是說等錢賺夠了、等有空有閒的時候、等孩子長大了之後...這麼多的等待把目標越推越遠,卻沒想到人生很多時候往往沒辦法預料。
每一天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把這一生過好的逆向思維就是把每一天過好,要把每一天過好或許可以將生活中每一件事試著給予意義。許多人總會抱怨自己的工作,但每份工作就像社會中的小螺絲釘,試著找出這份工作能帶來什麼利他的影響,從利他的角度出發能讓自己的心態更柔軟,也能從中找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我是老師,或許是令人稱羨的工作,但我也會抱怨,每天的事情一成不變,同一個課程要講三個班級或是每天都在處理遲到缺交作業的事。如果我一直把焦點放在這些重複的事情上,我自然會不快樂,但如果我換個角度想,即使做的事雷同,上的課雷同,但每一個班都有不同的學生,每個學生肯定有不同的特質,如果我可以轉換自己的角色設定,將自己設定成幫助每個孩子,從此以後我的每一天將不再是一成不變了。
重新定義富足與自在。
內心的富足與自在,一方面來自充實,一方面來自知足。
富足,不一定是金錢上的富足,有時學會一項新的事物、無意間幫助了一個人所帶來的內在滿足更是無以言喻。自在,不是躺平得自在,而是在擁有與失去之間學會滿足當下的狀態。
當然說起來容易,把每一天過得充實卻需要強大的內力。
於是劉軒在書中告訴我們,富足與自在也是一種選擇。生活中有那麼多不可控的因素會波動著我們的情緒與思緒,既不可控又何必糾結?不如轉頭看看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重新思考並且善用它,畢竟生活終究是自己的,如何轉換心態善待每一天,我們有絕對的選擇權。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追蹤一起分享成長。
FB粉絲專頁:莫墨老師的療心說畫
Podcast搜尋——聽聽老師說